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语文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情景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642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几点体会

  知识是具有情景的,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产生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那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几点体会。

  一、利用问题创设情景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育时常常给学生创设问题:“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如在《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问题,以探究思想一一贯之,逐层深入,诗歌的内容与意旨也就了然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而且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大,易操作,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时的“情”,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景,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例如学习课文《祝福》,在理解祥林嫂形象特征时,用媒体出示祥林嫂讨饭时的课文插图,并播放狂风卷雪的声音效果,让学生品味此时此地的祥林嫂,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祥林嫂形象。其中有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风雪的大年夜,祥林嫂一个人走在野地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她什么都没有——没有亲情、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她只苦苦地思考,想她的丈夫,她的孩子。热闹的鲁镇离她那么近,又那么远,她只有一个人走啊走啊。风是那么急,雪是那么大,没有人给她遮风挡雪,没有人给她心灵安慰……”

  三、巧设导语,创设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

  比如:我在讲授《荷塘月色》时,问学生们学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引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美的回忆。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文章4、5、6三小节的配乐朗诵,以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荷塘月色”的美,升华学生心中的美感。就在学生欣赏完配乐朗诵而尚未睁开眼睛时,我作了这样的小结:“田田的荷叶,朵朵的荷花,缕缕的清香,溶溶的月色,像朦胧的梦幻,又像缥渺的歌声。如诗如画,意境深远。朱先生笔下的清华园里的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实在是太美了。”“那么,朱先生写作《荷塘月色》时,清华园里荷塘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各位睁眼看世界。”此时,我推出幻灯片说:“作者当时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他所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内,据说原来不过是一塘死水,周围长着几棵杨柳,败叶残花,潦倒其间。”这时,峰回路转,课堂一片哗然,学生的感情产生了极大的涨落。

  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融入了对课文所要关注的问题中。结果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扮演角色创设情景

  为了使文本情景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如学习戏剧《雷雨》,我让学生分角色参与再现作品中人物形象,富有感情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这一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这对新课程的实施是大有用处的。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不言而喻,设置得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创设故事情境

  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先请学生讲述《天仙配》的故事梗概,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远古的爱情悲剧。在欢乐幸福与无情摧残形成的强烈反差中,学生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董永凄厉的呼喊声好似在教室里回响,撞击着大家的心扉。接着让学生用十分钟根据预习整理思路,讲述《孔雀东南飞》的梗概,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接着又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学生认为都是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及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与摧残。最后,让学生联系我们的社会现实,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悲剧。大家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从而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情景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明显地突显出来了。当然,情景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方法运用,往往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跃。但是,语文是语言类学科,不管你用什么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情景创设,最终还要回归到语言,需要教师用贴切的语言搭设文学的桥梁,描述文本情景,带领学生跨越时空、跨跃地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精彩,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洪栋.创设学习情景的几种手法[N].学知报,2011.

  作者简介:

  王存良,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