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全方位改变人类社会空间的技术架构,不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环境,一个生存空间。新的环境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充分利用两学科的整合对于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研究两者整合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化”概念,已实实在在地写在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第一页上。它不仅成为人类进入新世纪所必须面对的标志性观念,而且已作为一种实存力量,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生存背景,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领域,产生冲击式的和渗透弥漫式的广泛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全方位改变人类社会空间的技术架构,不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环境,一个生存空间。新的环境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课程整合”孕育而生,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如何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达到1+1>2的效果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内容整合:把教材变成“一渠活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生活中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受教材编写所限,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里,信息技术正可以展其所长,大显身手。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比如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时,课前可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交流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我国领土面积,有的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的是四川汶川地震伤亡及失踪人数……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时代之“活水”,拓教学内容之“清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这“一眼清泉”把教材变成了“一渠活水”。
二、形式整合:构建开放的课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学中,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去查阅资料,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封闭到开放,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小组成员之间不断进行交流,甚至通过网络,整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课下,让学生搜集了解分数产生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真正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方法整合:破解“自主、合作、探究”难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的现状。
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在课堂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中,计算机及时将计算正确、错误的信息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相当于多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教师也仿佛长了“千里眼”能“眼观六路”,起到了交往互动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助手。教师们通过参加培训、自学、与同事及学生沟通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从自己或别人整合的经验中发现什么课堂适合整合,什么课堂不适合整合;对于整合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整合,如果需要对冗长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或新概念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演示,则多采用信息技术,如果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弱,就少用信息技术等。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让小学数学教学踏上信息技术高速路,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张铁明.教学信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