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设置问题,对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思维,实现高效课堂意义重大。
关键词:问题导学;情境;学生
“问题导学法”最早是由苏联著名的教育科学博士马赫托夫提出——1975年在专著《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和《问题教学·基础理论问题》中,他首次提出了“问题教学”的理论。40多年来“问题教学”的理论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普通教育理论,并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理论,进行有效教学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语言情境问题导学
教师描述一个情境或叙述一个故事后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时,先向学生提问——你都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让学生做简单的叙述。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作者都拜访了哪些朋友?他们都是谁?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
接着,就请学生阅读文本,找出答案:原来他的朋友都是山中的自然景物,根据这些答案,教师继续提问: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并思考: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2)“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教师板书: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有没有诗句与本文相通,可概括本文内容和情感。(展示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堂课的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更是将本课的精髓贯穿到极致!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要努力从教师问学生转向为学生主动发问,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真正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情景表演问题导学
主要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模拟演示、课本剧等,教师借助这些情境,让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比如在学习课文《酸的和甜的》时,就可以运用角色扮演问题导学法。动物们对葡萄的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要求读出动物们说话时的语气,最好能有相应的表情及动作。(学生表演后谈感受),利用“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试验、猜谜导学
不同年段的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的个性,实验、猜谜导入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的导入方式。例如: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的导入,开始教学时,在讲台上出示一个装有半瓶水的颈口玻璃瓶,一些石子,一杯水,老师开始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实物,要与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有趣的试验,要求每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这里的颈口玻璃瓶,只有半瓶水,我想使它水位升高,怎么做呢?谁来试试看……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可以将杯里的水直接灌进去,水用完了,我们还可以把石子放进瓶里。同样的也可以使水位升高。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乌鸦。它想喝瓶中的水,是怎么做的呢?喝到水后,它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心情会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实验使文章的难点得到了分散,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四、诗、音、画情景导学
主要指以名句、诗歌、音乐、图片等,以及配乐可视的散文等,让学生观赏后提出问题,进行学习。
1.古诗文导入
古诗文名句语言凝练,意蕴丰厚,千古流传。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地运用古诗文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诗文名句的意蕴和写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象,从而感受到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
2.音乐情境导入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用音乐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伯牙绝弦》时,教师采用了音乐欣赏导入,学习前,请学生欣赏《高山流水》中的优美乐曲,引导学生去感觉友情的珍贵,人物的性格特征,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结合资料,借助音乐渲染气氛,进行练笔,使学生深悟绝弦之意,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3.图画再现导入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用图片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于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画、诗情景等“问题导学法”,既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操,进一步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情景创设要让情景创设服从教学内容,既要有“文学味”,又要有“应用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情景創设只是一个手段。因此只有努力提高各种情景创设的效度,才能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
冰心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的生长。”只有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最终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建国,徐建华.追求高品质课堂[M].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
[2]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海晨,李炳婷.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4]李吉林.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