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086
吕炳芹

  摘 要: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使学校教育与时代接轨,我国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满足社会要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中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一样,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等综合能力,使学生除对课本知识掌握扎实外,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笔者近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多项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因此,国家提出全面发展战略,核心是“科教兴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引导学生思想发展的领航学科,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理性、全面的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笔者调研,当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占绝大多数,传统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下降。新课程改革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契机,从而在教学中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今社会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的源泉来自于人才的培养,创新成为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在现阶段,初中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如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意识,明确初中学生作为公民具有哪些权利及义务,并且教授学生享有哪些权利,但在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以死记硬背为主,学生并不能切身感受讲授的内容对于本身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求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情况设置具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运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为新时代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人才。

  2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与推进,要求教师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轉变为领航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教授学生初中思想政治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命健康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对生命健康权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生命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所有活动的基础。同时,针对现阶段垃圾食品的乱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对社会各类现象提出疑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堂课的教学中,笔者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举一反三,学生反映及其热烈,不断配合笔者讲授。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从基础抓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构建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由于科技革命成果的普及,学生接触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因此学生思维的宽度、广度不断拓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运用讲述法,学生的思维始终局限在思想品德课中,难以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方式畅游在思想品德课中。笔者通过调研、归类,得出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对比初中阶段三个年级在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接受知识快慢的能力,笔者发现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属于发散思维,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影响。

  2.3因材施教

  如果想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要选择适合学生思维方式的计划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对学生的训练要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利用网络开展“我的学习类型”调查问卷,总结出学生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笔者定义为“创造型”,这类学生在学习中以思考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具备很强的能力,另一种定义为“记忆型”,这类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因材施教,对于“记忆型”学生教师更应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拓展训练。而对于“创造型”思维的学生,应加强集中思维的训练。根据教师不同的培养方式,学生达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4改进课堂,激发兴趣

  学生对于新课堂、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改变传统课堂,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快乐学习”对于接受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在紧贴教师教授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扩展知识,如利用历史知识,天文知识等。九年级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极其枯燥,单纯讲授理论学生不仅难以理解且兴趣下降,造成成绩下降。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讲述九年级课程时,发现可以利用时事政治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担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材施教、改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自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程,而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其它学科的成绩。因此,笔者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培养创新能力策略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开展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蔡秋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1):05-06.

  [2]姚本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百色学院校报,2012.2(12):20-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