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那么,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仍存在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味追求课堂知识容量、过多强调数学知识的记忆、数学教学课堂沉闷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创新教学理念。初中数学逻辑性非常的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及手段。初中数学是初中所有科目中的重点学科。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该门学科。很多家长担心学生学的不好而想出各种办法。但是效果还是令人大失所望。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上有所作为,教师不断的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希望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要在尊重数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之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特定的空间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教给学生最多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从而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
一、理解现代数学教学思想,塑造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
(一)注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尽管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当学生共同处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数学的课堂成为一个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作用,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自觉地探索知识,并在探索中发展个性,缩小差异,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集体探索——定向求解——认识深化——小结引伸”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在共同探索中互补互助,共同提高。
(二)注重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我们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数学教师工作室,用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利用网络,建立了网上数学学习平台,实施具有针对性,能满足学生差异和个体不同要求的分层教学。
二、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靠“听”得来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的。“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经过亲自动手实践和积极的思考之后,才会真正领悟到所学知识的精髓和内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主人翁的地位,赋予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插手去干涉;凡是学生能自己表达清楚的,教师就不要去板書;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教师就不要再去“灌输”。总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平等、欢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平等的交流,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就需要借助情感教学,没有情感就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愉悦的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爱去感化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缺点,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多表扬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法或是比赛法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可以把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比赛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答对的题目最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强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的天性,束缚学生的思维,带给学生身心上的疲劳与厌倦,唯有发自内心的认可,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身心上的轻松与愉悦,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活动,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数学教师,学生就不会爱上数学学习,还会把这份消极的情感带到学习中来,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直接影响到思考与思维,影响到学习效果。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拉近师生关系,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转移到学科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善,要抛开传统的师道尊严,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处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理解,进而赢得学生的喜爱、尊重与认可,学生自然就会将这种喜爱转移到数学学科学习上来,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行为,会在思考与行动上产生可喜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能也会随之得到最大挖掘。
四、结语
总之,课改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教学需要改革,但不能忽视教育传统,不要忽视学科基础;教学应是师生间互动交流;教师应运用多种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改革教学评价,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利用广泛的数学课程资源来实施数学教学,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边丽敏.例谈传统学具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80-81.
[2]张宗元.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32.
[3]庞春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有效地学习数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3):64-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