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多媒体教学
新课标下课程不断改革,对我国各个课程都提出了更高教学标准,其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尤为关键,这一课程的教学效率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成为目前需要积极探讨的课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去提高效率,推动小学生德、智、体共同发展。
一、结合实际生活,提高思想品德意识
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都是围绕课本去按部就班地教学,教学质量水平较低。其实,思想品德课离不开生活,其教学内容大多就是对生活各种色彩的描绘、介绍,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融入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讲解、传授思想品德的知识点。这样的话,就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记忆。并且因为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学生们都很熟悉,在学生学习接受范围内,对学习质量的提高将有一定的帮助。
在五年级下册课本中,针对《父母的难处》这一课时,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下对父母的看法,有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件,有没有什么对父母感恩的地方等,最后对自己的父母打多少分。因为这个课题直接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讨论起来将异常激烈,例如因为什么事情被爸爸打了,生病时妈妈的悉心照顾,每一个早晨的爱心早餐等,有开心、有难过,有爱有不满。在交流过后,教师只要一引导,告诉学生其实每一位父母都有不容易的地方,然后就《父母的难处》这一课具体讲解、教学,学生就会更了解父母的难处,更理解父母、爱父母,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而且,父母作为小学生一生德老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工作有着不可推卸德责任与义务。换句话说,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指望学校教育孩子成龙成凤,教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良好品德等,完全把自己的责任摘清。实际上,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不利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深入每一个教学的细节之处,尤其是父母的榜样教学对小学生更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话,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需要跟学生父母做好沟通、互动,鼓励父母参加课堂实践活动,从教师、父母、学生自身三方面同步着手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强化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约束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在思想品德课上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将图片、视频展现在学生眼前,从听觉、视觉去冲击学生的感官认知,进一步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去记忆、理解、思考。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丰富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将抽象变具体,将枯燥变形象、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举例来说,教学《伤心的地球母亲》这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树林的滥砍滥伐,湖水有清澈变浑浊,空气有清新变雾霾,高楼大厦平地起,绿化面积逐渐减少等等,图片、视频直接让学生认知到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地球母亲是需要大家去爱惜的。
三、“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课的热情
小学生毕竟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有爱玩的天性。思想品德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没有多大吸引力的科目。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投其所好”,通过做游戏的环节将思想品德课时内容灌输给学生。对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游戏其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不光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热情,还可以发散学生学习思维,启发他们思考的能力。所以,就算游戏使得课堂过于活跃、吵闹,教师都不应该出现抵触、排斥的心理。而且还要在游戏的选择上下功夫、费精力。什么样的游戏既能投其所好,又能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换句话说,要选择正确的游戏去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知识的学习印象。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提前告知学生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任务、教学内容等,尽可能利用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就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利用神话故事、英雄的感人事迹、生动的动画人物等强化这堂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到答案,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思想品德课。譬如在讲到《人类唯一的家园》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小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一些关于地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让学生在奇幻色彩中知晓地球的来源、发展,倡导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不断变革的基础前提下,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需要打破传统,融入实际生活,实施实践教学模式,再加上多媒体的应用,创新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力求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德目标。
参考文献:
[1]章恬.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06).
[2]胡天明.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下),2014(06).
作者简介:
杨绍兴(1959—),男,汉族,四川西充县人,四川行政学院毕业,大专,四川省西充县第一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思想品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