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园足球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足球工作及足球活动,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院校(系)、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工作,在目标追求方面因学校性质有所差异,本文所思考的是在普通中小学校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校园足球”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校园足球;理念;问题
一、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第11届全运会期间,国家领导人强调了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中国足球还需继续秉承,从娃娃抓起,强化校园青少年足球运动,为中国足球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在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下,为了扭转我国当时“规模小、质量差、成本高”的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国家教育总局联合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的通知》,并同时成立专项的扶助资金,展开了大范围内的青年校园足球活动。校园足球活动被政府与社会寄于了极大的期待和厚望,是基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社会意义。
首先,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对于足球运动的关注性。曾经一度,足球运动不为我国国民所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全民体育运动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足球運动的快速发展和足球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并构建良性运行的足球商业链,提升我国体育综合事业,必须要从青年抓起,通过有效地提升足球的受众群体,提升社会民众对足球运动的关注度,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后备力量。
其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有助于我国的体育精神文明的建设。足球的对抗性强,同时也是一个竞技类体育项目。在校园推行足球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竞技观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
最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足球作为这一体育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其体育能力的提高。
二、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实施策略
自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足球、体操等教材内容没有硬性规定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必修内容进行督导考核评估,出于学校场地限制及校园安全方面的考虑,足球、器械体操等教学内容在普通中小学被严重弱化甚至几乎被取消。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一是将足球规定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必修内容并开展督导考核评估,这是基础的、基本的路径;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在执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三级课程管理办法”通过“校本课程”途径增加足球教学课时,并建立校内班级足球比赛机制、课余足球训练机制等,在执行国家、省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学校课余活动时间、学校运动会、体育节安排实施。
1.应面向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足球应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运动会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渠道,校园足球应通过这些渠道组织实施,体育教师的主要精力、学校足球经费、学校足球场地器材应主要投入、配置给这些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渠道。要避免校园足球“精英化”、“少数人玩,多数人看”的现象。体育教师、经费都围绕少数人转,场地少数人占用,以球队比赛成绩评价校园足球、学校体育等,都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相悖;校园足球应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全面追求学生的体能发展、身体健康、体魄强健、知识掌握、技能习得、人格完善、体育意识与精神养成等,而不能片面追求足球技能提升、球队比赛成绩。
2.应实施课程化管理
校园足球应纳入学校课程化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足球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应在完成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时;在课程实施方面,应强化“足球课”即“体育课”意识,应由具有体育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执教,应遵循体育教育教学原则,应紧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的单元(模块)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等;在课程评价方面,足球教学应纳入体育课程总体评价,教师的足球教学业绩应纳入体育教学业绩综合评价,学生足球学习情况应与其他体育内容学习情况综合评价。
3.应淡化“竞技”强化“教学”
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生运动竞赛(学生运动会,包括足球竞赛)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中小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提升体育素质。如果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生运动竞赛主要目的是检查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就会导致学校引入、争抢“学生运动员”、造“假学生运动员”、“成人化、专业化训练学生运动员”等“唯金牌”现象,就会引导体育教师把主要精力、学校把体育经费的主要财力用于课余体育训练,就会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体育利益,把学校体育引入“竞技化、专业化”歧途。因此,校园足球应淡化“竞技”强化“教学”,考察一所学校的校园足球工作,关键是足球是否进入课堂、课堂质量如何、广大学生学习得怎么样、发展得怎么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而不是足球竞赛奖牌。
三、结束语
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运动中深受青少年喜爱项目之一,校园青少年足球活动的持续发展即是中国足球厚实人才储备基础的需要,又是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普及型运动的要求,对实现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因此,只要不断改善校园青少年足球活动的运行机制,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就能够全面提升校园青少年足球活动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董众鸣,龚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91-94.
[2]贾荣珍.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57.
[3]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4]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5]任剑涛.思想的钝化——中国现代政治理念的英国导向[J].政治思想史,2012,3(2):63-64.
[6]侯学华.全国校园足球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