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4941
唐忠容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分析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数学启蒙者,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当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1.学习内容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知识的简单认识,并能够简单运用。数学知识拥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的本质特征,所以作为数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也具备这两大本质特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辑上,做到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所以,小学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学习特点。该学习特点也说明小学数学内容在本质是抽象的,是人类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的抽象概括,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意识,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具体的、形象的。

  2.学习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相互结合的特点

  数学知识在其本质上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教授给学生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小学生构建和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严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接收的知识量十分有限,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就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体系时,要学习圆的概念、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等内容的话需要十个甚至十个以上的课时才能完成,这也说明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遵循渐进性原则的同时还要保持对知识的系统性的学习。

  3.学习方法具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探索,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已有知识进行再次探索和再次发现,并将其转变为自身数学经验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具有探索性;二是被动接收,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材和课堂,其学习过程就是一次接受课本或课堂知识的活动,所以小学数学在学习方法上也具有接受性的特点。

  二、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

  1.关于学习内容上的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结合的特性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上的这种集形象和抽象于一体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任务的排布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要同时考虑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自身由于阅历欠缺而使得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的矛盾,老师能够把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成具体的、形象的东西展示传达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真实体验并认可了这种数学知识的传递方式,因此,老师要通过场景布置和适当的载体来形象化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然后再传给学生;其次就是要凸显出数学知识的抽象本质,加深学生的理解不是简单地滞留在教学所用的载体或情境中。

  2.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系统性有机结合的特性

  当然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这种集渐进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特性,也是有一定的客观制约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操作教学中,能够合理地处理好数学学习的系统性与有限的上课时间之间的矛盾关系,还有就是课程安排之间的衔接要合理科学,充分保证好学科的渐进性。用多边形面积的章节来举例说明,老师要从简单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入手,然后充分运用三角形和梯形进行长方形的构建拼接,并得到相关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最后就是系统性地讲解巩固多边形面积计算体系结构。

  3.学习方法上探索性和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因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探索和被动接受相辅相成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处理好主动探索和被动接受之间的关系,判断教学内容有哪些部分是需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才能掌握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就可以很好的掌握,做出判断后就可以对课堂教学安排有所侧重,然后选择适合该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

  4.数学学习过程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既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又要兼顾课时的合理安排。因为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是递进且充满逻辑顺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比如,教师在讲述“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开始,然后通过梯形和三角形组成长方形的方式展开下一知识点的教学,最后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其他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此系统性地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特点来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选择最符合当前小学生特征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结构进行全面性的优化,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生的群体特征及数学学习特点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理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最大限度迎合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授课,给小学生以足夠的尊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合理规划或调整授课进程,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意竹,杨刚.数学教育再探:在中国的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