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将德育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地探寻融入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品德;融入;德育;体育教学
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可以说是集万宠于一身,家长对孩子教育投入很大,但往往疏忽了品德的教育,而体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能促使学生个性气质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用仪表和语言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②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③规范行为——举止大方,动作得体; ④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二、教师要尊重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三、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各环节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道德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在结束环节利用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德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德育的效果。
四、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中,选择科学合理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而在我校,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在操场上还是在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又如水平一《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对此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点评能,整堂课就保持浓厚运动氛围。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例如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五、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在学生内心树立强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介绍我国从东亚病夫到一个体育强国的转变,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许多优秀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让我国立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坚持体育锻炼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玉宏. 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 教师. 2011(28)
[2] 路晓伟. 德育在小學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