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法治方式;干部问责制;公民监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涵要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高低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现状距离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探索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法律制度层面的完善,还需要法治理念方面的培育。“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来分析和处理各类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 “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4]法治能力是领导干部把法治变成信仰,并外化为日常行为,运用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能力。
二、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的必要性
总体上看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与当前现实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新时期,要取得改革的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主体的权利界定清晰明确、交易规则透明、契约执行严格有保障,而能够提供这些条件的社会通常是法治社会。”[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治社会来保障市场主体的利益。而人治由于其不安全、不穩定、无法规划等情况会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阻碍国家科技创新和进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限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需要。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的过程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过程。要实现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推动全民守法用法,推动法制社会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和党的政策方向,是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贯彻者。领导干部只有率先尊重法律、崇尚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和处理问题,才能引领全社会按照法律规范办事,广大群众才会信法、守法、用法,才能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3)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体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作出努力,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4)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能力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将权力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一些领导干部把法治建设喊在嘴上、贴在墙上、就是不抓在手上。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用依法管理各项事务。
三、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提升路径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仅要不断培养领导干部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还要在立法上保障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更要在执法中严格督促领导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模范守法,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1)树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法不仅是一种治理方式与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仅有法律制度层面方面的完善和发展,而没有法治理念的培育和发展,势必会造成很多法律制度成为摆设,无法发挥效应。树立法治理念必须要摈弃法律工具论和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树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一切行为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治观念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法治能力的提升,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如果法律执行者没有从心理、思想上树立法治观念,那在实际执法中就很难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法律也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2)注重工作实践的积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是要学会按法律方式办事,不是仅仅在脑子里和口头上,而是最终要运用于实践中。依法办事是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法律知识,注重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依法办事。要在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开展工作。要使法治成为首要的执政方式,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要依法办事,时时对抗权力干涉和人情干扰。
(3)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要将法治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要重视提拔和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优秀干部,形成正向的激励引导机制,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要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在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中有的放失,集中围绕为公共权利划定界限、明确责任、规范程序、滥用制裁以及实施监督等内容,教育领导干部懂法、掌握自身的权力范围、不越权、不滥权、清楚他人的权利范围、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旨在引导领导干部建立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在全社会形成法律至上的氛围。要通过干部轮训、法治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法治理念,进而运用法治思维观察、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4)实施和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权力是实现责任的手段,有权就有责,滥权则担责。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严格依法问责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将规范领导干部的政务行为,有效防止权力滥用,避免和减少失职渎职行为。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体系是通过党政问责制的启动机制进行构建的。“所谓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推进机制,即为依据一个有效党政问责的理念,把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进行逐步落实。”[6]仅仅建立党政领导问责制度还不行,还必须对制度进行执行,制度的执行需要对执行程度进行把握,还必须不断加强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执行能力。
(5)落实公民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何落实人民的权力关系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能否实现。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制度上全面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要让民眾参与各项制度制定工作,让制度更全面地准确地代表民意。要不断地落实各项政治制度,加强权力立法,促进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要充分发挥公民监督的作用,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 结论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当前领导干部建设的客观要求,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党的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及我国的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从领导干部自身努力和外部措施保障着手努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2012:25.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0-24(1).
[3]李梅 张红扬.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6).
[4]王江燕 樊石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J].人民论坛.2014(20).
[5]张岩鸿.树立法治思维摒弃人治思想[J].领导之友.2014(12).
[6]齐欣.略论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整体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作者简介:
宋秋红(1977~),女,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