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共建专业;服务产业
一、实施背景
(一)办好石雕石刻专业、助推区域特色产业是我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对我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大足石刻文化孕育的民间美术形式和重要载体,大足石雕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优秀地方民间特色传统工艺。石雕产业是大足区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大足石雕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水平参差不齐,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流失相当严重;石雕企业多为手工小作坊,没有固定的厂房,“散、弱、小”,产品质量不高。石雕石刻民间传统工艺面临有效传承和保护难题,石雕产业急需重振。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正逐步加大大足石刻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力度,致力于开创石雕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大足石雕不仅成为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收藏品,而且用于建筑装饰、市政工程,成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的象征物品,正大步走向市场、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石雕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我校作为重庆市唯一打造石刻文化、开设石刻石雕专业的中职学校,必须以弘扬大足石刻文化,传承石雕石刻技艺为己任,肩负起办好石雕石刻专业,助推石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校企共建、助推区域特色产业是我校石雕石刻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石雕石刻专业人才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石雕专业技能人才的行业需要,我校自2008年迄今,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积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坚持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培养石雕石刻技艺人才,服务区域石雕石刻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产业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如何培养合格的石雕石刻人才带动石雕产业转型发展,我校按照现代职教理论和国家职教发展政策的要求,我校开展了校企共建专业,加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新路子,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
二、工作过程
(一)校企联动,共同探索石雕石刻的专业建设
1.建设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的石雕石刻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以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邀请石雕石刻企业行业共同举办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研讨会,形成石雕石刻专业工作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制石雕石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为依据,结合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和国家颁布的职业能力标准,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实现课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对接,建立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为基础的石雕石刻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凸显石雕石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
2.校企共同建设石雕石刻专业教学资源库
结合石雕石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教学的需要,根据石雕石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任务,我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民间工艺大师进行核心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按专业资源建设要求,行业企业参与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形成教学视频、教学素材、典型教案、教学课件等图片资料、声视屏教学资源。
3.校企共同营造石雕石刻专业一体化实训环境
企业行业参与共建校内实训室规划、设计与建设。完善原有的石雕石刻实训基地,对石雕石刻实训室、泥塑实训室、绘画基础实训室、书画室进行一体化实训室改造;共建校内实训工厂、产品研发中心、师生作品展示陈列室、数字化雕刻工车间、大师工作室,形成产教融合的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与综合实训环境。
4.探索全方位的石雕石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我校按照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办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的基本规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礎,制度化建设为保障,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探索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适应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按照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实施分阶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制度严密、评价公正、指标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5.内引外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先后聘请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和行业协会6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和民间传统工艺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行业民间工艺大师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职场经验,强化实践教学,促进本专业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产学研结合能力的加强,推进石雕石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同时,选拔专业教师委托行业企业作为专业骨干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一方面通过合作单位及行业提升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行业企业活动实践,提高行业实践水平,拓展专业视野。通过承担专业建设任务,实施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指导教材开发与编写等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形成“双师型”教师团队。
(二)建立健全校企共建专业的建设机制
1.建立科学的专业教学指导机制
我校聘请职业教育、石刻研究、民间传统工艺领域在内的专家、民间工艺大师、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业师资共同组建石雕石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石雕石刻(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各项建设指导工作。
2.健全和完善“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我校原有的“校企联动、校企互培、引企入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构建企业、学校联动合作平台。充分运用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资源,与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企业全程参与石雕石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培养、学生实训实习指导等各个环节,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3.“互利互惠”的资源共享机制
借助大足石雕石刻行業、大足石刻旅游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牵头成立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围绕学生实训、企业生产、新产品工艺开发等资源信息共享、设备共用、人才互动的共享机制。
(三)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助推区域石雕特色产业发展
1.改革传统石雕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石雕石刻人才
我校与大足石雕石刻行业协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与石刻创意产业园(大足石刻微型企业孵化园)、企业签订共培协议,建立“大师班”进行定向招生;聘请民间石雕工艺大师探索“1+3”师徒对接培养。企业与学生签订合同,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同步招生招工。企业管理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管理中,建立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全程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评价、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实训实习方案。
2.校企共建石雕石刻产品研发中心
我校以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为核心,引进企业入驻校园,共同建设产品研发中心,由学校石雕石刻专业教师、企业骨干、民间传统工艺大师组建产品研发团队,与重庆石盟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大足石刻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石雕石刻工艺产品,丰富大足石雕工艺品种,创新大足工艺市场品种,拓展大足石雕石刻产业占有率,服务推动大足石雕石刻产业发展。
3.加强与区域石雕石刻产业园区的合作
我校与大足石雕石刻微型企业孵化园密切合作,建成大足石刻石雕专业技能人才孵化培养基地;形成产教研培及展示交流、创业培训与指导为一体的石雕石刻创新人才培训服务基地,服务石雕石刻产业创业发展。
三、条件保障
(一)政策支撑与制度保障
我校石雕石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大足区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大足区成立了石雕石刻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石雕石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同时学校修订完善了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建立了精细化的过程管理机制,注重建设实施实效性,保证石雕石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实施。
(二)设施设备保障
我校石雕专业实训基地面积达4600余平方米,各种设施设备1084件/套,设备总值280余万元。设立了理实一体化石雕石刻实训室、泥塑实训室、名师工作室、各类教学设计工作室。与企业共建形成产、培、研、发一体的石雕石刻研培中心,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2个。
(三)师资队伍保障
我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9名,其中,“双师型”教师13名,民间传统工艺大师6名(其中,有大足石刻第十六代传承人,民间传统工艺大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刘能风,大师蒋根华、姜云海等);建立1个石雕石刻名师工作室、1个大师工作室,并与重庆市大师工作室——刘能风专家技能工作室达成合作协议,形成专业技能人才资源共享的师资队伍平台。
四、主要成效
(一)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1.初步构建了民间传统工艺(石雕石刻)专业课程体系。建立5门石雕石刻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石雕石刻技法》、《绘画造型基础》《泥塑》《石雕工艺品开发与设计》、《石雕产品市场营销》石雕石刻系列教材,并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形成《石雕石刻技法训练》、《绘画基础训练》2名精品课程,建成石雕石刻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了石雕石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降龙罗汉”“持经观音”“布袋罗汉”等三项石雕作品设计获得国家石雕石刻产品外观专利。
3.组织编撰了大足石雕石刻专业技能标准,该标准已被采纳为重庆市石雕石刻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认定标准。
(二)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引领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四川安岳、重庆合川等地区职业院校到校考察石雕石刻专业,并先后组织师生到我校学习石雕石刻技艺,使用我校编写的石雕石刻专业系列课程教材;我校先后派遣姜云海等教师到四川安岳职教中心进行指导交流工作。
我校积极参与行业实践,提高社会服务影响力。先后参与大足区昌州古城、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改造、昌州小学主题浮雕,荣昌区安福古镇景区打造、四川成都,受到国内外人士、游客高度评价。
近年来,我校先后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台湾地区等参加大足石雕石刻国际巡展;先后接待人社部、宁夏教育厅等省市领导、教育同行考察观摩1000人次以上,获得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华龙网等全国各地新闻舆论媒体广泛报道石雕石刻专业建设情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助推区域石雕石刻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8年我校开设石雕石刻专业,到2015年共为区域培养石雕石刻专业人才1000余名。近年来,我校承担起大足区石雕专业人才培养五年计划的重任,相续承担重庆市扶贫培训、大足石雕专业人才提升培训共计3090余人次。这有力地保障了石雕石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推动了石雕石刻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校为大足石雕石刻微型企业孵化园输出专业技术人才百余名,孵化园内由我校培训培养学生比率占60%以上,成为创意创业骨干力量;我校学生先后举办了上百家石雕石刻微型企业,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部分学生成为市内外石雕石刻企业技术骨干。王文彬创办大足祥弘雕刻有限公司,三峡库区学生赵伟杰现已创办石雕文化公司。
石雕石刻专业教师参与区域石雕石刻产品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近百人次。部分教师已是行业专家,教师王生兵被聘为重庆市大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据有关统计,大足石雕产业2008年总产值仅1亿元左右,2014年已达3亿元左右;大足石雕石刻企业数量从20余家发展到120余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从2家达10余家。
五、体会与思考
实践证明,校企共建专业、产教融合能够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校已初步构建了校企联动合作办专业的机制,在推进区域产业发展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石雕石刻专业建设的水平,结合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提升专业教师的水平、提高实践教学场地的设施设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建设,校企紧密联系共同开发新产品,使专业建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石雕石刻特色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杜东平 著 《教海泛舟》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3.10
[2]李心、王乐夫著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中职教育创新发展》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7
[3]刘书瀚 著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11
作者简介:
康道德(1962~),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