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本文浅略地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自主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四)组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能力;培养;途径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自主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撑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探究”,在汉语中就是“探索研究”,其中“探索”的解释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现规律等;考虑或商讨”。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教学不同于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去完成,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恐惧,那么,对其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反之,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
2.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3.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可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是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探索的前提,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可以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4.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识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完全围着教师转,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课堂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其性格得到了限制。
(二)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贯穿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哪怕学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但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的。
1.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精彩的提问,往往能在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因此,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教材出发,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或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组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是师生接触最多、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在这一场所,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我国的未来才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伊鸿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蒋成瑀.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