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传承性、连续性的特点。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文教材源于文化,在文化中生长,发展。文化为语文教材建设提供着基本的逻辑理念,抛开文化,语文教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语文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媒介。抛开语文教材,文化的传承、更新就面临着危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体现为文本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渗透。
—、文本分析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材密不可分,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注意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纵观初中教材,阅读部分共安排42个单元,其中现代文30个单元,古诗文12个单元。在语文教材中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摆到了重要位置。
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汇集着本民族文化中种种最基本的知识,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历史等社会学科,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这里有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审美文化、音乐文化等,有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
1.传统美德
《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这一章讲的是古代道德文化,说人要有羞善之心,有羞善之心就能舍生取义。《论语》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道德术语,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爱国主义传统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江城子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西北望,射天狼”,都渗透着爱国情怀。
3.传统价值观
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初中课本中亦有所表现。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古人看来,个人的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他在一生中所建立的功业与所获得的名声,而功名和声名的获得又往往紧连着仕途情况。
4.古代隐士文化
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非常丰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所反映,如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当然不只是陶渊明,还有王维、孟浩然等。因为隐士文化是旧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厌恶官场,鄙弃功名,珍视自我人格,向往自由这一高洁人格的体现,这也是旧时代正直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
初中语文教材中这些诗文佳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教材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面对语文教材,应当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通过利用文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前合作阅读,课堂讨论探究,课后个人写作三个环节,完成学生对于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深层理解体悟的过程。下面我以《出师表》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完成这一过程。
课前合作阅读: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历史上对诸葛亮功过是非的评价。这个层面要解决的是每个学生个体对于文本人物的基本认知。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调动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参与度,又使认知面(群体)尽可能地扩大化。为课堂上对文本内容的讨论探究打下了扎实基础。
课堂讨论探究:在每个学生都对文本作者诸葛亮的基本情况有了相对全面了解之后,课堂的讨论探究就显现出参与的广度、深度和独特的角度。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就会自发克服文言语言障碍,追问诸葛亮对刘禅之所以提出三大建议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诸葛亮对于刘备、对于蜀国的一片拳拳之心。
课后个人写作:三国之中,蜀国最弱;三国风云人物中,诸葛亮最名垂千古。是什么原因使诸葛亮留在蜀国,帮助昏庸的刘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呢?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假如我是诸葛亮”,来揣摩诸葛亮当时的心理状态;或者以刘备的语气写一篇遗嘱“我为什么把蜀国托付给诸葛亮”。让学生在把握人物精神层面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更集中概括地把握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欲报知遇之恩——感恩之德;兴复汉室的决心——慨然有大志;辅佐刘禅——以国家利益为己任,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三个环节的落实,其实就是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英雄人物螺旋式上升体悟的过程。感性的认知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了解诸葛亮,寻找有关事迹生平);理性的分析(课堂讨论探究)触及到英雄行为背后的精神领域,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益发深刻地体悟。课后的写作可以看作是学生个体和群体学习后融汇的较为深刻的精神产物,是学生的灵魂被熏陶后的一种精神外化。
总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加上教学的方法技巧,才会使语文教育散发独特的魅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