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有效教学,关键是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师生共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践:重视预习指导,加快课堂节奏;聚焦师生参与,提升课堂维度;基于课后练习,巩固课堂实效。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重视预习指导,加快课堂节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可以说,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做预先了解,求疑和思考的真正求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更好地预习呢?我觉得“五步读书预习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标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
“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标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会写”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
“三质疑”,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画“?”。
“四抄句”,就是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好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有触动,能给以启迪;有的使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
“五签字”,这个不用说就是在学生还未能养成习惯时需要家长的督促,等学生真正能自觉做到时,此条就可以删除。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中,我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预习效果:本课共有5个自然段;在文中圈出“尤、其、区、巨、它、安、块、站”等生字;提出自己3个不懂的问题,如“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中的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抄写自己喜欢的3个句子,如“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等。
二、聚焦师生参与,提升课堂维度
1.图文结合
文字是抽象的,而图画是形象的。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学习伙伴的提示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2.读演结合
读演结合即表演性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基本的训练,而分角色表演恰是教师和学生喜爱的朗读方法之一,它具有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优点。如《坐井观天》一课中青蛙和小鸟对话是训练的重点:青蛙好奇地问:“你从哪儿来呀?”小鸟诚恳地回答:“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则盲目无知地说:“朋友,别说大话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朗读这些语句呢?我先让一小组的学生认识和分析青蛙和小鸟的性格特点:青蛙是自以为是、盲目无知的;那么我们朗读时就应该读出它的自以为是、盲目无知;小鸟则是温和、诚恳、通情达理的,朗读时就应读出温和与诚恳的语气。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把这一对话表演得惟妙惟肖,为其他同学正确地做好了示范。这样的表演性朗读为了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学到了知识,感受朗读的乐趣,从中表现了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也就是“随文练笔”。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和扩充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例如《看雪》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可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伙伴们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他们堆的雪人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打雪仗的,在雪地上还会玩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如此,既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了他们的写话水平。
三、基于课后练习,巩固课堂实效
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研读课后习题,落实课程标准,将更加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的教与学。
(1)重视书写,提高水平。低年级语文的课后第一题都是“我会写”,强调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2)加大朗读,强化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亘古不变的读书方法。低年级语文课本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等。由此可见,课前课后都一定要注重读书训练。
(3)重复练习,夯实两基。低年级语文的课后第三题往往都是“我会读”、“我会写”、“想想说说”、“读读抄抄”、“读读比比”、“看看写写”、“读读写写”和“看看说说”等。但每一个题却都代表一个类型的题,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可能更好地巩固语文课堂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