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如何激活高中语文课堂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660
汪耀东

  摘 要:成功的课堂是让学生感兴趣的,而不是只有教师的说教。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自己的语文课上活起来。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活起来,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引课非常重要。激活语文课堂也要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所以设计教学环节的合理性很必要。要激活语文课堂需要学生的大胆质疑,所以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很关键。

  关键词:激活;高中语文;课堂

  在当前一些地区还把成绩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的情况下,许多语文老师乐于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不敢让学生有自由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被逐渐禁锢,语文课堂也变成一潭死水。但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我们是要培养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怎样激活高中语文课堂,让我们的教学生动鲜活起来呢?我根据积极这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导课新颖,引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导课过程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导课“活”,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前提。巧妙的导语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像无形的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在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莲》,将陶渊明的画像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个个露出沉浸在审美享受中的笑容,对画面上的拄杖老人更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比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大家对陶渊明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由此导入了新课。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常言道,响鼓还需要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二、设计独特合理的教法激发学生上课的激情

  每讲授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环节都发挥价值,这样一环节一环节的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到美感,就像听一段好听的音乐。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1.充分利用讨论,拓展学生思维

  讨论可以激发智慧的火花。对于语文而言,有些东西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为老师,要鼓励多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真正做到“自学讨论当堂达标”。

  2.多用小组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多采用竞赛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古诗文字词的教学。在教《爱莲说》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通过生教生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记忆刚才自学的字词,并告诉同学们一会儿对所学字词进行分组提问比赛,同学们激情高涨。在比赛中,每个学生的表现不仅体现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代表着小组的总体水平和荣誉。为此,每组同学都专心致志的看书,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异常热烈、生动、活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快速记词的能力,又增强了集体意识,使学生在紧张激烈而愉快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

  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倾听者,他们对于接受的知识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见解。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往往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还拿《爱莲说》为例,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一开始,学生确实想不到。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怀疑?静场片刻以后,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几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立刻有人反驳,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由此可见,互动教学的先进之处,不仅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一定得空间,让学生大胆的置疑,说出他们的想法,拓宽他们的思路。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堂精彩,就必须让它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方法有很多,不可能一一论及。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焕发生命活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