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础性的学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和陶冶其情操。但我们认真审视一下目前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就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诸如教学观念滞后、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教学方法和策略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应正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而其不仅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阅读等多方面的能力的有效提高也具有中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们初中语文阅教学暴露出了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和观念也较为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在下文中将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简要分析教学的现状
(1)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中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难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加之课时的限制,教师很多时候都以讲解和直接分析等代替了对学生阅读方法和自主探究等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上的滞后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另一各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不够明确,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课前准备阶段没有深入专研阅读教学的内容,制定目标时缺乏必要的依据,以至于所确定的目标不具有可行性,很难实现。
(3)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是造成阅读教学缺乏有效性的非常直接的一个原因,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这样单一、陈旧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掌握,造成课堂教学呆板、枯燥,长期这样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等情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重视并落实好课前准备工作
该策略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落实:第一,教师课前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规律与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师应在课前指导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预习。这两个方面是课前准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在确定了科学的目标和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他们才会找准阅读学习的方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茫然,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去分析、理解、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去品味文章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促进其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可以采用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针对即将学习的阅读内容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对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有个大体上的把握,教师也可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都是为让他们更够对作者在写作方面的手法、意图、心境等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笔者在此以初中较为重要的《捕蛇者说》一文为例加以说明:这篇古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工作,如查阅关于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经历以及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们对作者在写作方面的意图和手法以及文章蕴含的思想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重视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关键,如果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某一些知识、内容、方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或者愉悦感,让他们有了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美好体验,那么他们必定会对阅读学习或活动产生兴趣和热情,自觉地投入其中,而具备了这样的兴趣、热情、主动性,学生在阅读上的学习、理解、分析、思维、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以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培养他们审美情趣。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一名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唐美群发挥想象力,于勒现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或者他是处于某个目的假扮成现在这个样子等,这必定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三)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其自主探究
学生个体由于成长生活的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让他们的个性也各不相同,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学生成长学习的规律,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其个性特点,并积极引导其养成自主探究习惯和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其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并形成自我意识。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地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探究,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究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方法、要领、技巧上的指导,尊重和包容学生不同的思想和见解,但是这里的“多元化”应该是围绕文章主题展开或者延伸出来的,而不着边际或者方向错误的说法,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同时进行具有实践性质的体验活动。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关于《死海不死》这篇文章的教学,该教师采取为学生设计身份的方式,即把自己假定为从小在死海旁边生活成长这样的一个人,然后向周边生活居住的人们以及国家(约旦、巴基斯坦等),提出保护死海的有效策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探究能力、增强环保意识,还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目前的教学现状,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地探讨和总结,寻求有效的策略,并认真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苏从君.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18-219.
[2]潘建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策略初探[J]. 语文建设,2013,35:25.
[3]岳惺菡. 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111-11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