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1378
屈超林

  摘 要: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死板、生硬,不但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效率还非常低。为了提高课堂实效,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教育部实行了课改,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每位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广大一线教师深知新课改重要性,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新课改教学方式,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小学数学教育因为敢于挑战、敢于創新。在教学上实现了多元化教学,笔者就新课改下小学教学方法的探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课前预习,温故而知新

  新课改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带着目的地去听讲,做到温故而知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在预习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听课做好准备。所以,预习新知识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形势下,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一些教师长期涉足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导致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都是单方面的提出问题,而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问题单一的接受,因此导致教师上课就是讲,学生上课就是听的这一现象,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思考性和积极性,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问题的思考发挥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加学生个人学习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

  三、制作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每一个小学生都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都希望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弄个明白。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让他们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量身制作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进步和发展。问题教学情境是新课改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来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和发展,只有和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贴近的问题,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提出的问题要遵循先易后难;要做到问题提出的循序渐进。由于班级中的学生人数较多,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同,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时要做到照顾全体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的方法样式多种多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同一堂课上,教师还要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让学生不会感到疲劳和厌烦,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很高。

  四、实行趣味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一句话这样说:“练习是巩固所学,延伸认知的重要手段,”但是以往的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不高,机械而又被动地进行练习,从而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并没有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练习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改革,设计出趣味性的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做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要只限于教材与练习册上的习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趣味作业。让学生积极地完成,使作业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杠杆,达到巩固知识、强化理解与记忆的作用。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来集体完成。不管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作业,只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完成,达到巩固所学、提升兴趣的目的就是好的练习。

  五、与生活实际连接,整合教材内容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大多能找其原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人说过:“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现有教材内容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充实实际生活的内容,这必须要时刻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简介,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范围,经常做好并记录他们的生活资料,特别要收集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些的数学问题,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使数学与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方式正如一位美国课程专家所说的那样:“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根据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把握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加强学法指导之外,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发现数学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理智和情感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社会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也已经投入校园。过去教师的课堂的"主人",渐渐地,"主人"的地位下降了,换成了学生。学生成为主体,那么核心的教育问题也由此发生改变。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也发生改变,综合素质发展成为学校培养学生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兴民.刍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年9期

  [2]李敏.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年7期

  [3]刘国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2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