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3884
黄丹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光要成为教育者,更要拓展多元的角色转变,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就是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主体可以从学生需求评估、课程开发组织管理、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關键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需求评估;教师培训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师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行为。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全民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国家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也为学校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空间。目前,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资源,然后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素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光成为了教育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一、课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课程资源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多方面的分析,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从资源形态上来说,它涉及物质层面、观念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校内外各种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是指有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各种地域性素材,“地域性素材”是指课程内容层面上的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这个意义上的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课程资源的分类

  所谓课程资源的分类,就是建立课程资源的次序和系统。具体的讲,就是把众多的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根据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它们。存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分类方式。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学生团体班级组织、社团组织校等)和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直接、最便利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海洋馆、动物园、植物园、气象站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校内外课程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形式,但它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丰富多彩。按照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的说法,“①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②加强校外课程(the out-of-school curriculum);③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二、课程资源开应发秉持的原则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应明确课程资源开发需秉持的几个原则。摆在首要地位的是课程的有效性,开发的课程资源必须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服务,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符合现实的条件和师资。第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能仅为课程资源形式上的丰富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是目的。第三就是现实性,在课程开发中应注意课程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以及民族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具有开放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当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秉持了这几个原则时,就从基础上保证了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现实的需要。

  三、教师如何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是由思想到行动,全体上下一心贡献智慧与力量的过程。教师作为跟学生距离最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最能体察到学生的感受。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参与和建设放在首位,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主导者、开发者、利用者,是资源开发的全面掌控者、总设计师。教师可以从如下角度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1.学生需求评估

  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客体,开发出来的一切资源都是要为学生所用的,所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很重要,因此,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需求评估。进行需求评估是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尊重他们的话语权的良好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心中真正的想法。以便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选择,使兴趣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家长的期望为学校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2.课程开发组织管理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并不是随意、单一的依据教师的兴趣、特长的行为,有必要加强对此课程的管理,以提升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可学性、现实性和导向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大胆地探索学校个性化的课程开发组织管理方式,规范课程管理行为,发挥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作用,建立了以“责任”为核心的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层级管理负责制,各级目标与任务明确。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课程领导力规划编制方案的顶层设计,负责对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的研制,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题会议,总结与调整研究方向。课程建设推进小组,在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署下开展校区课程建设实施工作,落实学校课程规划中各阶段工作目标与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对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研讨与培训,负责对学校课程实施的一般性设计与督查。

  3.教师的培养

  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学校课程规划的意义与作用、培养目标,根据学校教师特长与资源组建校本课程实施团队,协调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种关系。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聘请课程专家对所有教师都进行课程培训,要求教师都会制订规范课程方案;根据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学习的机会,发现和展示他们多方面的潜能,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培训,着力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与执行力,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4.课程开发

  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二是校本课程或特色课程的开发。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是国家和地区站在大的背景之下制定的课程规划、选择的特定的课程内容,有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学校教师可以按照学校的实际和能力改造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使其适合本校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完善学校现有的校本教材,推广学校已有课程教材的成果,提升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的品质,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本教材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奖励机制,定期组织对学校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评选,对优秀的校本教材学校组织出版,形成学校校本教材系列,构建特色校本教材体系。为了开发校本课程,同年级相同学科的老师,或者同样主题下不同学科的老师,聚合起来,他们的合作在具体目标以及时间限制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协作实施,反思并交流经验、得失。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集全校老师之力,在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中开发出来的学校课程。

  同时,教师的课程开发不应仅局限于狭义的课程要素范围之内,教师们还应齐心协力建设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把家庭资源、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资源也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教师还应广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视传媒信息,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用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传媒开发课程资源,开阔视野,拓展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最大可能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集体的合力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要充分发挥教师群体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基本力量,只有教师团结合作、精诚所至才能开发出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课程资源。“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区别于他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特征。没有了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没有特色,也会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也就失去了开发的意义,有创新才会有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8,教基[2001]17号.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3][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23.

  [4]侯穎.课程资源开发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年,3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