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好素质教育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粗略的几点意见,以供同仁共勉,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当前研究素质教育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探索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学习知识,进而不断认识自我,发展个性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家后做一个实验:用三根小棒做一个三角形,用四根小棒做一个四边形,用力拉一拉,看谁拉不动,谁拉得动。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学生纷纷上前告诉我,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得动。课后我统计一下,全班竟有80%的学生参与了这一活动,这种参与的意识显示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如果我们能经常地持久地坚持这样做,就可以为学生以后完全独立奠定基础。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前几年小学数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联想,因为联想是创造的翅膀;联想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是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传统教法中,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总是不放心,不放手,怕这怕那,但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一拼呢?于是就引起学生寻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欲望。学生们闭上眼睛,联想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随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由此可知,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具有厚实的创新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如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創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是出错,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能力。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存在价值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长远而重大的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只有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格,但不唯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自主的探索精神及相应的能务,才能达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