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四代共谱和谐曲 五个民族一家亲

时间:2023/11/9 作者: 三月三 热度: 22343
梁承红

  

奏响民族團结和谐新乐章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侯日孟居住的里排屯是壮族聚居区,父亲侯正荣是壮族,而她已故的母亲是苗族,丈夫王成建是侗族。因为爱情,1983年王成建从平等侗乡来到里排“倒插门”,开始他们的幸福生活。婚后二十多年来,夫妻俩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王成建老实、勤劳、孝顺,侯正荣老人把上门女婿当亲儿子看,里里外外都由他做主。2006年,大儿子侯光祖在全县民族团结“同年之约”青年交流会上与瑶族姑娘相识,而后相恋结婚生子。同哥嫂一样,在广东打工的小儿子侯光源也自由恋爱,2010年娶回了一个湖南汉族妹子。至此,这个十口之家就有了壮、汉、瑶、苗、侗五个民族。虽然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这个多民族的家庭却一直同住一屋,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每逢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瑶族六月六“晒衣节”、壮族七月十四“半年节”、苗族“月半节”等,全家都像过年一样,相互庆祝,一家人其乐融融。

四代同堂情深意厚



  “家有老,是个宝”。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侯日孟说:“我们现在敬老,到我们老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我们的。”母亲去世后,侯日孟除了要照顾年迈的父亲外,还将婆婆从平等侗乡接到里排同住。婆婆因常年居住在侗家,不会汉语,来到壮族聚居区基本无法与大家交流。侯日孟没有嫌弃她,而是动员全家老少跟丈夫学侗话,用手势等和婆婆交流沟通。家里两个老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婆婆,这让中间的女儿、媳妇很难做,可侯日孟夫妇却做得让村里人都佩服。生活中夫妇俩知冷知热。煮饭多放一些水,让米饭更加软烂,易吸收、好消化;炒菜时延长时间,让菜更熟烂;帮老人洗衣、洗被等。虽然这些都是平常的小事,不足挂齿,但像催化剂般使婆媳、翁婿感情融洽,使家庭和睦快乐。同时也给晚辈做了榜样,儿子儿媳也都很孝敬两个老人。婆婆感动地用生硬的普通话说:“媳妇比我的亲生女还要亲啊!我在里排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

  侯日孟的两个儿媳妇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性格也不同,但相处得也十分融洽。由于工作关系平时都不在家,但她们非常尊敬侯日孟,常常打电话给她嘘寒问暖,有心事都愿意和婆婆倾诉。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放弃休息时间,赶回里排相聚团圆。每次回家两个儿媳妇都争着买菜做饭,给老人添置新的衣物,为和谐的大家庭各尽其力。家人之间亲密无间,每个人都在努力令其他家庭成员获得幸福,每个人都感到在家里生活得轻松快乐!

勤俭持家育人为先



  侯日孟夫妇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相互开导,相互支持。有温馨、和谐的家庭做后盾,他们把家里管得井井有条。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当发生不愉快时,他们会理智地去沟通、交流,实在解决不了时就请全家帮忙解决。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常常让邻里、亲友们羡慕。

  在日常生活中侯日孟夫妇坚持言传身教、以德育人。遵守社会公德、发扬家庭美德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要给晚辈一个正直、勤劳、孝顺、乐于助人的良好形象。在他们夫妻俩的影响下,两个儿子、儿媳也备受邻里、亲友称赞。

  他们是一个勤俭型的家庭。父亲、婆婆在家清闲养生;侯日孟夫妻俩务农,在家艰辛创业,种植枇杷、杨梅;大儿子在本县乡镇企业做事,大媳妇在娘家做旅游接待和表演演员;小儿子和媳妇在广东打工。他们的生活说不上多富裕,但也不缺吃穿。

  他们又是一个民主型的家庭。侯日孟夫妻二人无所谓谁当家,大的开支两人商量着办,小的开支互不干涉。对待老人,他们孝顺;对待孩子,他们理解。一家老少平等相待,注重沟通交流,有事同老人、孩子商量,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和谐相处睦邻里



  在和家里人和睦相处的同时,侯日孟家庭和街坊四邻也是关系融洽。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的身影,经常能看到她忙里忙外,好像是自家有事一样,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大方又乐于助人的好人。

  是女儿、是媳妇、又是婆婆的侯日孟,既是父亲的贴心女,又是婆婆的亲闺女,还是儿媳妇的亲妈,她从不因一点小事与家里人红脸,也不会和街坊四邻争吵。当别人问起她有什么诀窍时,她微微一笑,说:“只要互相理解,真诚相待,没有过不去的坎,家和万事兴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