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义成分分析《哈姆雷特》“移动”类动词
《哈姆雷特》(Hamlet )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语义成分分析法是语言学的经典理论,对于词汇的语义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对剧本中“移动”类动词进行语义成分提取和分析,展现不同词义成分与具体语境结合时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及内心世界,探寻理解该戏剧的另一角度和方法。
一、文献综述
语义成分分析法对于分析语义特征和梳理词句间关系有着重要作用。李文玲(2004)探讨了语义成分之间显著性顺序和层次问题。税昌锡(2005)分析了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以及相容性、区别性语义特征的提取方法。颜红菊(2009)则从认知视角来看待语义成分分析法。部分学者结合词化理论,将重点放在英汉语一类词汇上,具体分析词汇特征,如王文斌等(2004)将“看”类动词作为研究内容,罗思明(2007)研究了英汉“缓步”类动词,高晶等(2018)则分析了英汉“思考”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及结构上的共性和个性。
《哈姆雷特》的研究多与修辞和翻译研究相结合。俞唯洁(1987)对其中产生“喜”的因素和语言手段等进行了分析。胡开宝(2008)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语料库,定量分析不同译本中“把”字句的应用和分布,探讨其内在动因;双关语等的修辞效果(刘玉敏等,2001)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也被重點研究(周晔,2008)。在语用学研究方面,曲家丹(2006)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诠释了其中的戏剧反讽。张媛(2001)运用关联理论从多个层面进行了认知语用分析。
综上所述,近年来将语义成分分析与认知研究相结合的趋势较为明显。部分学者将语义成分分析与其他经典理论相结合,选取某一类英汉词语进行对比。在对《哈姆雷特》的研究中,语言学研究多数从语用学、修辞学和翻译学的角度进行,较少研究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
二、理论基础
不同的语义特征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不同的单词,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语义成分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期索绪尔便在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提出,语言是基于关系来进行运作的。20世纪40年代,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开始将对比分析的原则引入语义及语法研究中;5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使用“成分分析”这一术语;90年代莱文通过对四个动词基本语义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动词的共同语义成分。塔米则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动词词义复合模式,为语言学及跨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Saeed,2016)。
(一)二分特征和羡余规则
语义成分分析通常采用二分特征和羡余规则两种方法来进行语义成分的拆分。
二分特征分析借鉴了音系学的区别性特征的概念,将词项双分为对立成分,使用“+”“-”来区别。如 man:[+MALE][+ADULT][+HUMAN]。
羡余规则是指避免语义成分间的重复部分来描述词义特征。例如,HUMAN与ADULT含有ANIMATE成分,原本复杂冗长的语义分析结果可以转换成简洁形式,如husband:[+MALE][+ADULT][+MARRIED]。
(二)理论价值
一方面,词汇层面上,语义成分分析法为展现词语间关系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方法。
有完全相同的语义成分的词语为同义词,如 bachelor 和 unmarried man 语义成分均为[+MALE][+HUMAN][+ADULT][-MARRIED],因此二者同义;而有完全相反语义成分的词语为反义词。包含某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成分的词为该词语的下义词,如 husband 的语义成分中包含man 的全部语义成分,因此两词为上下义关系。
另一方面,句子层面上,语义成分分析法可通过分解词汇语义成分来解释句子间的同义、蕴含和矛盾关系。如John is a bachelor和John is unmarried两句话,因bachelor与unmarried man 的语义成分相同,可知它们是同义句。而The woman is a boy 中Woman 和boy在表示性别的成分上对立,显然自相矛盾。
三、《哈姆雷特》中的“移动”类动词分析
(一)单词检索及词义整理
根据对《哈姆雷特》原文的检索和整理,共收集到24个“移动”类动词,并对这些动词进行了词典释义整理和语义成分的提取分析。部分词语的词典释义及语义成分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这些动词多以 move 的语义为基础,加上方式、方向、情绪等词义成分,部分动词以 go 或walk 的语义作为描述起点。而go 和walk 同样以move 的语义作为其语义的基础和起点,故本文将 move作为这些动词的共享语义核心。
这些“移动”类动词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这些动词均描述主体的位置变换,拥有 move 这一共享的核心语义。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动词可以通用,这形成了这些动词的统一性,但它们又在方式、方向、情绪等语义上有细微不同,这便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是下文语义成分分析的主要依据。
(二)动词语义成分分析
对于这些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极难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精确的二分法,如在方向上,travel有方向语义,并不强调具体哪个方向;在情绪成分上,也并不是非此即彼。因此本文在此仅分析共享语义之外的语义成分,以强调细微的词义差别。
首先,语义成分数目最少的几个动词,如come、 go等,在语义上具有较大的覆盖性,可以视为许多动词的上义词,因此使用范围更大,其固定搭配也有多个衍生意义。
其次,部分动词在程度、速度等语义成分上,无法用数字衡量大小。选取fast、slow等词进行描述,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词汇间的关系。如:budge 和 stir 具有的语义成分相同,虽然移动多少距离为“轻微挪动”没有统一精确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用slightly 作为语义成分,使得budge 和stir 间的同/近义关系变得清晰明了。
最后,多数动词不仅强调出发点、目的地等,更包含有多样的感情色彩及发生动作的方式,因此这些动词在与具体语境结合时,能产生言外之意。
(三)语义成分分析结果与戏剧中具体语境的结合
本节选取将人物结合紧密的几个“移动”类动词与戏剧中的具体语境相结合,分析其语义成分在表现人物感情和态度方面的作用。其中, stalk 和march 为描写哈姆雷特父亲(鬼魂)移动的典型动词,而 steal 和 swagger则用于描写哈姆雷特叔叔即克劳狄斯,它们从不同角度渲染情境和描写人物。同时,哈姆雷特的父亲与克劳狄斯是剧中产生强烈对比的两位典型人物,通过这两组动词与情境的具体结合,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其他人物、作者等的不同态度和感情。
1.stalk和 march在剧中的情境
stalk 和march是描写剧中哈姆雷特父亲移动的典型动词, stalk在文中共出现2次,均用于形容其行走动作,march 出现3次,其中2次用于形容其动作。
选段一:
Ho rati o:. Wh e n? h e? th e? a mbiti o u s? N o rwa y combated; So frown d he once,when,in an angry parle. He smote the sledded Polacks on the ice.'Tis strange.
Marcellus:Thus twice before,and jump at this dead hour With martial stalk hath he gone by our watch.
(莎士比亞著,李献民译,2002:135-136)
stalk 的语义成分为Move、angrily、proudly,与常用的move或walk相比,多了怒气冲冲、昂首阔步的气势。前面用martial,不仅说明哈姆雷特父亲生前率兵与挪威国王作战时的勇猛姿态即使在死后的行走动作中也得以窥见,展现了其在位时的威严庄重、骄傲自信的状态;也表现了说话人马西勒斯对前国王的尊重和敬佩、向往和崇拜,为后面他与哈姆雷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线索。
选段二:
Horatio:A figure like your father, armed at point exactly, cap-a-pe, appears before them, and withsolemn march Goes slow and stately by them.
(同上:146)
march 的语义成分为 move、forward、soldierly、 determinedly,其中表示情绪和方式的语义成分均带有积极语感。Soldierly 表现了行走的方式和状态是如同士兵般勇敢英武的;determinedly 描述了行走的情绪状态,即坚定不移,决意向前。
在整段话语中,对国王行走动作的描写还包括 solemn、goes slow and stately,与描画其穿着的表达 armed、cap-a-pe相结合,刻画出一个全身武装、严阵以待、庄严肃穆、意志坚定、勇敢无畏的战士形象。对前国王的正面形象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不仅表达剧中人物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敬重,也表现出作者想展现的名副其实、完美正派的国王形象。
2.swagger和steal在剧中的情境
用于形容现丹麦国王克劳狄斯的主要动词有 swagger和steal。
选段三:
Hamlet:The king doth wake to-night and takes his rouse Keeps wassail and the swaggering up-spring reels. And as he drains his draughts of Rhenish down, the kettle -drum and trumpet thus bray out The triumph of his pledge.
(同上:154)
swagger此处用于形容克劳狄斯大宴群臣,饮酒狂欢时的动作,其语义成分是 move、proudly、 pretentiously,描述了克洛狄斯即位后趾高气扬、大摇大摆的姿态,pretentiously更是在其语义中表现消极含义。
语段中bray意为“发出驴叫似的声音,刺耳地高声说话”,用于形容鼓声和喇叭声,可以看出说话人对嘈杂吵闹的乐鼓声的厌烦与蔑视。与 swagger相结合,将哈姆雷特心中愚蠢无知、狂妄自大的克劳狄斯形象以及高声刺耳、令人烦躁的酒宴情状展现得淋漓尽致。
选段四:
Ghost:Upon my secure hour thy uncle stole With juice of cursed hebenon in a vial, and in the porches of my ears did pour...
(同上:150-160)
steal 的语义成分为move、secretly、quietly,外围语义成分描述了克劳狄斯行走时偷偷摸摸、生怕别人发现的状态,表现了克劳狄斯下毒时蹑手蹑脚、做贼心虚的猥琐之态。
语段中哈姆雷特的父亲,即鬼魂,对克劳狄斯对他下毒的全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克劳狄斯的动作之前,哈姆雷特的父亲形容自己为secure,即处于安全、愉悦的状态,与克劳狄斯鬼鬼祟祟溜进来下毒的状态及哈姆雷特的父亲毒发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克劳狄斯残忍自私、心狠手辣的反面形象。同时,哈姆雷特父亲的这段话也对哈姆雷特的复仇情绪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剧的剧情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首先,语义成分分析法对于梳理和分析词汇之间的各类语义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语义成分分析时,以某一共享的核心语义为基础,分离出具有特殊性的语义成分,以表示词语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别。
其次,语义成分分析法还可以基于对词语的语义分析研究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更进一步将语义成分放在句子以上的语言形式中,与具体语境相结合,可以推导出说话人或作者的言外之意。
最后,在具体情境中“移动”类动词的运用中可以发现,这类动词的不同语义成分在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故事气氛、表达人物情绪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a walk 强调走路的状态,naturally 此处用来表示其描述的行走动作本身。
参考文献:
[1] Oxford Advanced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2] Saeed, J. Semantics [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16.
[3] 高晶,林立紅 .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J]. 现代语文,2018(5).
[4] 胡开宝 . 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 “把”字句应用及其动因研究 [J]. 外语学刊,2009(1).
[5] 李文玲 . 语义成分分析探微 [J]. 外国语言文学,2004 (4).
[6] 刘玉敏,潘明霞 . 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 [J]. 安徽大学学报,2001(4).
[7] 罗思明 . 英汉“缓步”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J]. 外语研究,2007(1).
[8] 曲家丹.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J]. 长沙大学学报,2006(3)
[9]李献民译.莎士比亚八大名剧[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10]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3).
[1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2]王文斌,周慈波.英汉“看”类动词的语义及词化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4(11).
[13]颜红菊.认知视角下的语义成分分析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4]周晔.从《哈姆雷特》多个中译本看文学翻译中双关的处理策略[J].中国翻译,2008(6).
作者:陈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肖福寿。
编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