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文学角色母题及其演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16806
摘要:《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文学作品诞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的英国儿童文学正在蓬勃发展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为人瞩目。在儿童文学作品如此繁盛的时代,这部作品可以脱颖而出是由其经典故事架构、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哲学内涵等原因共同构成的,在此基础上也为后世的各类题材创作提供多样化的母题。角色母题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这些角色凭借其独特的外形、迥异的性格、特定的场景、叙事的构架成为重要的角色母题,并在诸如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领域出现,各具特色并大放异彩。对于角色母题及其演化的研究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创作,为后续类似题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角色母题《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刘易斯·卡罗尔的儿童文学作品,六年后,这位作者又出版了这个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两部作品的字数一共不到15万字,却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风靡了近两个世纪,至今在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对此文本的再创作。在不断创新之后,“爱丽丝”这一题材成为影视类作品偏爱的参照对象,逐渐凝练出一些固定的形式并被赋予大众认可的概念。笔者由此也注意到认知《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众多角色母题的重要性与其无限演化的可能性。

  母题这一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阐释,这里所界定的母题这一概念与斯蒂·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保持一致,即“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绝大多数母题分为三类。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第二类母题设计情节的某种背景……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a 。这里要探讨的是第一种情况,即角色所产生的母题。

  《爱丽丝梦游仙境》借极尽荒诞的手法对现实提出期待,使作品一经出版就奠定其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而这种经典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创作出诸多前所未有但成功的“角色母题”。在这一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理性代表者——成人的荒诞与逻辑的丧失,看到了秩序代表者——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与理智的混乱,看到了纯真代表者——孩子的勇敢与辩证的思考。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疯狂”但是前所未有的角色逐渐蔓延到各类题材作品中。

  一、“爱丽丝”角色母题

  原作作者卡罗尔在第一次口述这个故事时,其对象是牛津大学基督教学院院长的三个女儿,而在这三个女孩中,最为卡罗尔喜爱的二女儿的名字就叫愛丽丝。当时的卡罗尔讲述故事时,对主角的命名或许是信手拈来,但是这一名字经过文学的润色成为各类影视、漫画、游戏等体裁中最受欢迎的英文名字之一。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是一位掉落兔子洞进入异世界,在不断探索、不断挑战中完成自我认知,达到成长目的,并最终回归现实的女孩。由此,“爱丽丝”这个名字不再只有英文语系中“高贵”“尊贵”的含义,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成元素。

  首先是“成长”元素。成长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品中最为人喜爱的元素,在诸如1951年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年蒂姆·伯顿导演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016年詹姆斯·波宾导演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中的使用,“爱丽丝”们都是中规中矩地出场,即为了变成大人,开始一场无所畏惧的冒险。这些改编作品与原作的联系仍旧是十分紧密的,人物的内核及其代表的群体产生的意义基本与原著保持一致。在这类作品中,一个脱离父权甚至是摆脱社会现实的女孩,开始主动选择自己的道路和生活,一旦这种选择完成,成长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当主角完成这一任务后,随即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去面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所以在诸多的相关题材创作中,成长永远是是“爱丽丝”的首要内核。但是,在另一些作品中,“爱丽丝”这一名字中包含的信息就有了较为巨大的变化。

  其次是“质疑”元素,这种质疑是对存在的“质疑”。系列电影《生化危机》改编自同名游戏,讲述的是女主角爱丽丝为控制病毒扩散与僵尸格斗的故事。在这一系列电影的叙事中,女主角爱丽丝的出现方式大都是以从昏迷状态中苏醒的方式来呈现的,苏醒后的爱丽丝同时也对所处世界的真实性充满质疑。这成为《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即对于存在的质疑和敢于行动的勇气。在相关的各类题材中,女主角具有的显著特征就是对荒诞的环境的质疑,并最终从中获得答案进而完成成长。在2009年尼克·威灵导演的电视迷你剧集《爱丽丝》中,爱丽丝是以一位都市女性的形象出现的。在同样的背景下,她进入一个更加残酷的异化世界,这是一个充满赌博、暴力、毒品的地带,使用“仙境”命名无疑更加讽刺。女主角在这一极为荒诞的环境里冒险,明知其不可能却又不得不继续完成相应的行动。这两个版本实质也是女性对于自己身处环境的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独立进行呼唤,而这也成为“爱丽丝”的一种特质。

  再次是“精神疾病”元素。如系列电影《暮光之城》讲述人类与吸血鬼、狼人的爱情故事,这一系列电影中的人物外形俊美,性格特质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个角色是男主角爱德华的姐姐爱丽丝,爱丽丝在人类的阶段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持续到了她变成吸血鬼之后。当爱丽丝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由于这种能力会损害她父亲的利益,于是她被家人送进了精神病院,受尽折磨。在2016年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中,女主角爱丽丝在电影开始也同样被人刻意安排到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电视剧《奇境传说》中,被医生强制治疗的“爱丽丝”同样在现实和异世界中苦苦挣扎。延伸到现实世界,在神经学中有一种疾病,其患者在观察物体时,视觉会出现一定问题,看到的东西会忽大忽小,甚至会出现时空的扭曲感,这一疾病被命名为“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所以,“精神病”也成为“爱丽丝”的一个特质,成为创作者在创作时着重戏剧化的一部分。

  最后是形象元素。“爱丽丝”往往在各类题材作品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意象。在原著中的第一次登场时,爱丽丝被卡罗尔描述成为一位身着蓝色洋装的金发少女,后续的关联作品中不论是发色还是衣着都有所变动,呈现出一种主动的、丰富的创造性。随着1951年迪士尼动画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问世和后续创作者们的不断再创作,这种意象稳定成为穿着蓝色萝莉裙、围着白色围裙的金发少女的形象。诸如“黑白条纹长袜”“发带”“蝴蝶结”“皮鞋”等亦都已经成为与这一形象密切相关的意象符号,这些符号几十年来使得这种形象固化,不仅出现在影视剧中,同时也成为各种动漫、游戏所钟爱的搭配元素。如1992年发售的动漫作品《真·女神转生》、2007年开始出版的《神的记事本》、手游《王女异闻录》、游戏《曙光英雄》中的角色不仅在称呼上沿用“爱丽丝”的称呼,同时在人物的形象设计中也进行了借鉴。还有《魔卡少女樱》《黑执事》《樱兰高校男公关部》等系列动画作品中,会将其中的某一集参照《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模板和人物形象来建构。当一个角色不论是性格、习惯,抑或是外在形象持续不断地在各类作品中出现时,这些元素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角色母题。而对于这种角色母题的梳理,也为各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参考模式,进而有助于作品的构思和人物创作。

  二、“红、白皇后”角色母题

  红皇后也被翻译为“红心皇后”,是一个扑克牌女皇,这一女性形象外形怪异、性格暴戾,残暴地支配着居民,并时刻要将别人的头砍下。原作中红桃皇后理性的丧失、性格的残缺和行为的暴戾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就像是对成人世界的讥讽。与之相对应的角色是白皇后,也被翻译为“白棋皇后”或者“白言皇后”。后者在原著中并没有前者那般出彩,但是经过后世人们的不断创作,红、白皇后也成为一组经典的对立人物母题。在这一双生的角色母题中,也同样包含许多有趣的元素。

  第一,“世界秩序”的符号化。在其他不同题材的创作中,创作者同样更倾向于将红、白皇后这两个人物视为一种秩序的体现。前者是一种失控的、异化的秩序,后者是一种理想的、被认同的规则。在2010年蒂姆·伯顿导演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016年詹姆斯·波宾导演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中,红、白皇后的扮演者分别是知名女演员海伦娜·伯翰·卡特和安妮·海瑟薇。经过导演的再演绎,我们看到一位仍旧凶残但或情有可原的红皇后、一位善良勇敢却有一丝邪恶的白皇后,最终地下城市的主人被白皇后替代,收获了和平与安宁。与此相似的还有2009年的电视剧《爱丽丝》,凯西·贝茨饰演的经营赌场的肥胖而凶残的“红皇后”也是这种角色母题的表现形式。在系列电影《生化危机》中,红、白皇后则是一组程序代码,被分别形象化为穿红衣的性格恶劣的小女孩和穿白衣的理智善良的小女孩。前者由保护伞公司设计,为保护公司利益不惜将全人类推向灭亡的境地。在这一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红皇后与爱丽丝并肩作战,提供疫苗、制定计划,共同赢得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而白皇后的出场并没有红皇后多,但同样是人工智能,一直承担着辅助爱丽丝打赢对手的任务。这两个角色对于整个故事都起到支配秩序建立、规划角色行动的任务,并各自代表两种极端的可能性,实则是原著《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人物在电影中的延续。

  再如日本动画作品《千与千寻》,虽然变换了角色名称和世界背景,但仍旧是爱丽丝人物母题使用的一种新形式。这一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少女在异世界冒险、成长的故事,但其故事背景却放置于日本文化之下。作品中有两个相互对立,都具备强大的魔法且相互关联的女性,这两位女性各自支配一方秩序。一个是汤屋的掌管者汤婆婆,她重视物质,奴役众人,为女主角小千强加一个又一个桎梏。一个是钱婆婆,是汤婆婆的姐妹,魔法强大却生活质朴,引导电影中的众人走出困境,解决问题。这两个人物的设置实则是红、白皇后角色母题的一种异化,即一个残暴的秩序建立者、一个善良的提供行动方向的辅助人,二者共同构成一种稳定的叙事。其他同题材作品创作人物的设置趋向亦是如此。

  第二,“女孩们”的憧憬对象。在原著《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除了爱丽丝之外,具备人类形象并且较为主要的角色就是红皇后,这两个女性角色一方代表着受人“支配”的少女们,一方代表已经成年且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女性。前者为过去,后者为未来,共同组成女性的一生。在故事中,愛丽丝有一个从象棋中的小卒成为红色皇后的机会,但在这一机会面前,这个小女孩说道:“我不介意当一名小卒,只要我可以成为一分子,尽管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女士。”这里的“女士”指的就是红皇后。所以,红、白皇后不仅仅是秩序的代表,她们作为女孩的对立面,亦是成长、权力的象征,而这些都是一个被“束缚”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孩子渴望成为的对象。少女脱离“父权”世界,进入一个以女性力量为主导的“仙境”,在这里,少女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屠龙的骑士,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更可以成为绝对的领导力量。如此精心的安排促使这两个角色母题的内涵更加丰富,基于此,后世的创作者们有了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再创作。

  第三,“审判”情节的主导者。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皇后同时还会担负起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亦是“爱丽丝”的一种情节母题——审判。在原著中,爱丽丝曾经在众人面前接受审判。这种情景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生化危机:终章》《千与千寻》《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不可思议国的春绯》等相关题材的最后一个部分都有体现。这一环节强调红、白皇后最终权力的彰显与旧有秩序的崩塌,强调由于主角的正确选择完成成长主题。所以,红、白皇后的出场实则是一个小女孩的对立面——成年女性的体现,而这一成年女性所支配的世界观、价值体系中的价值高低正确与否是需要“爱丽丝”进行判断,而后展开行动,最终进行甄选完成成长的。当然,对立面中亦不完全都是敌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有人来进行引领的,这就是红、白皇后都存在的意义。

  三、其他角色母题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大量配角由于其鲜明的特点在后世创作中也得以保留,形成固定的人物意象。其中被改编者最为留意的就是“疯帽匠”。“疯帽匠”也被翻译为“疯帽子”,在原著中只是一个小角色,经过后世的不断演绎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这一角色来源于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细致观察,那时的帽匠在制作环节需要使用水银,而在长期接触水银的过程中,帽匠会有水银中毒的情况,病重时会出现幻觉和其他精神病的症状。在以女性为主的题材中,“疯帽匠”在各类再创作中被逐渐凸显出来,而爱丽丝作为一个女性角色,似乎也需要一个男性的角色与之相伴,所以我们会看到各种“疯帽匠”保持着与爱丽丝的密切关系。在2009年的电视剧《爱丽丝》中,安德鲁·李·波兹(以“疯帽匠”为原型)与爱丽丝在共同的冒险中产生了浪漫的爱情。在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版本中,“疯帽匠”是爱丽丝最坚定的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着、鼓励着爱丽丝。后者的角色定位在这一题材中较为常见,在诸如《黑执事》和《魔卡少女樱》这类动漫的题材中,“疯帽匠”的角色也都是充当一位坚定的陪伴者。而“疯帽匠”在原著中的疯狂也被各个题材所借鉴,例如DC漫画中的“疯帽匠”形象就是蝙蝠侠所面对的主要反派,角色虽然聪明,但格外疯狂,并且也爱上了一位名为“爱丽丝”的女孩。这个角色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灵感,自称“疯帽匠”。这也是经典角色母题较大改编的成功案例之一。

  白兔先生是事件诱发者,是整个故事“引子”一般的人物,是他的怪异行为吸引着爱丽丝,并将她带入兔子洞,这才有了之后疯狂的故事。白兔先生穿着马甲、握着怀表的造型在这一作品中诞生,马上风靡在诸如玩具行业、动漫行业中。它永远担心自己会迟到,永远关注着时间的状态,穿着如一位英国绅士,却时刻胆战心惊,小心翼翼成为其明显的性格特征。白兔先生的使命是找到爱丽丝,并将她带入“仙境”,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有关爱丽丝的作品中基本都有这个角色。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还有那个“兔子洞”,那个连接着现实与幻境、物体在其中会全部失去引力的光怪陆离的通道也成为一个独特的意象。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主角尼奥被询问现实与幻境的选择时,就曾经被发问:“如果选择蓝色药丸,故事就此结束。你在自己的床上醒来,继续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一切。如果你吃下红色药丸,你将留在奇境,我会让你看看兔子洞究竟有多深。”在电影中,“兔子洞”就成为一个具备独特含义的地点名词。不论是角色的造型抑或是性格特质,还是其中独特的场景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都成为经典的母题存在于各类创作中。

  “柴郡猫”或者说“笑面猫”也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每每在关键时候出现,去引导困惑中的爱丽丝。“笑面猫”与爱丽丝在原著中的对话往往也是关于存在主义的有趣的探讨,荒诞却颇有深意。这一形象也曾在日本的动漫作品《潘多拉之心》中进行过再创作。这位从不给予角色直接帮助却总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爱讲高深语言及坏笑的猫深得各行各业的喜爱。由于宇宙中有一个类似这个保持着怪异笑脸的猫的星系群,所以天文学家就将这一星系群命名为“柴郡猫”星系群,可见这一形象对后人的影响。

  受到瞩目并逐渐形成角色母题的还有“双胞胎”。1951年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双胞胎的脾气颇为暴躁,后续版本的创作则专注于两个人的蠢笨或是搞怪。作為经典配角,这两个矮矮胖胖的角色为作品增添了许多搞笑的环节,他们的对话一直保持着一种絮絮叨叨、毫无意义的状态,也成为许多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蒂姆·伯顿的电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也有类似的角色出现。这种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产生对话实则是对单个角色的丰富,是对单个人物的剥离,也是一种异化的表现。在《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中,双胞胎兄弟也曾客串过《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对应角色,由于外形的一致和行为的差异所产生出的独特的戏剧效果,被卡罗尔注意到,从而产生了一种颇为有趣的角色设置。

  母题作为一种文学作品中“稳定的结构单位”,是反复在不同作品中出现的被大多数人熟悉的联想物。 b 母题在各艺术门类作品创作时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角色母题的使用对于创作者来讲,一方面代表着对传统的、稳定的故事架构的参照,一方面又可以与作者的时代特点保持一致进行创新。对于受众来讲,角色母题是大众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信息元素,在熟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具备极大的传播价值。对于作品来讲,角色母题提供经典范本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风格与时代特色,这是艺术作品得以产生的重要保障。而对于角色母题的系统性研究,也一定会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产生重要意义。

  a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499页。

  b? 叶舒宪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参考文献:

  [1]舒伟.荒诞美学的双重性——《爱丽丝奇境漫游记》解读[J].名作欣赏,2009(10).

  作者:胡洋,太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文学传播。

  编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