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數字化转型 出版社 编辑
网络已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线沟通便利,阅读也逐渐转移到电子产品上,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碎片化的信息或者阅读长篇小说、经典著作等。身处浮躁、快节奏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接收新的内容。这对传统出版社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为顺应市场,出版社需考虑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化转型
(一)必要性
进入数字时代后,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均受到数字科技影响,而出版行业同样要顺应此种变化。如果依旧采取传统的出版编辑方式,面对在线网站及线上书店的大幅折扣等形势,会让纸质书籍的实际发行量明显降低,导致出版方利润大规模退缩。面对该情况,出版方必须主动走向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出版行业的此方面转型,包含整个产业链,涉及内容、编辑、技术、平台及营销等若干环节。其中,编辑是加工书籍内容的生产环节,也是出版经营活动的核心和关键,无疑是转型发展中最具管理价值的部分。在此大背景下,编辑怎样彰显出自身的优势,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所有编辑人员应当考虑的问题。以教辅编辑为例,如今,网络已然渗入各年龄段,日常获取资料,通常会直接借助网络渠道进行查找,而且近些年网课盛行。另外,日常阅读及学习等,网络能提供的操作空间更加便利,传统纸质版的阅读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无限”的内容。诸如上述社会环境变化,教辅编辑受到较大冲击,若要保持在产业中的优势,必须实施数字化转型。
(二)转型影响
现如今,网络信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深刻,特别是在个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上,大部分年龄段的群众,比较偏向通过网络查找信息,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更多集中在网络。以教育领域为例,部分学校采取线上与实体教学组合的形式,甚至更加偏向于前者,并且实践结果也显示出在线教育的可操作性。人们阅读的载体,也从原本手中的图书,变成笔记本、平板、手机上装载的阅读软件,提高查找信息的便利性,所获得的资料,也是简单的几本书籍所不能提供的。在此种形势下,纸质版的读物极少会有人关注,给传统出版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为适应此种市场状态,与数字化方法相结合是出版方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以教辅出版为例,若想始终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改革是根本落脚点。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版社应当调整出版方式,以此找寻新的发展方向。
二、出版编辑的转型要求
(一)传统编辑
以往的出版编辑工作,涉及的事项极为繁杂,一方面是处理全部的文稿内容;另一方面是策划任务,包括营销与选题两项,其中包含的工作内容极多,如审稿、装帧及营销等。随着出版社日常任务量的不断增多,组织人员分工也随之出现调整,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原本是由一个人全部完成,而现在已经完成整体分化,并非编辑一人的工作。将两项工作分开来看,文稿处理工作需要交给文字功底、创造力、综合理论储备等方面表现更佳的人员,同时,要胜任此项工作,还应具备基本的责任心,不能出现常规类的失误,并且了解一定专业度的知识内容。反观策划工作,此类编辑人员要拥有较高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展现出较高的思维灵活度,具有营销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此外,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把控力与洞察力,同样是负责策划的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转型要求
对于常规的出版社来说,追求数字化转型需要面对极大的挑战,而从编辑个人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一种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出版产业链的推进效率,并减少编辑的任务量。编辑工作本身带有文化属性,其在宣导新思想、引导社会舆论、培养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数字化转型中,编辑人员应当主动借助新媒体,学会并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同时,还需增强通过新媒体输出信息的能力。和普通大众相比,编辑人员应当了解更多的操作技巧,以从海量的数据资料中,筛选出可用素材,运用到编辑作品中,以有效提升其创新水平。从表面上来看,数字化编辑的任务量有所减少,但其脑力工作并未减少,而且要把思考行为运用在网络数据上,以提炼出能够满足读者真实需要的内容,掌握受众群体的内心需要。出版编辑只有拥有上述能力,才能适应数字化转型,并展现出个人的价值。
三、编辑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分析
(一)构建适宜外部条件
若想出版编辑真正适应数字化,借助信息时代的机遇实现发展,必须打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以现如今编辑出版领域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要求相关方能准确找到定位,继而形成较优的技术环境,把前沿信息的手段与理念,融入编辑环节中,同时,编辑也需把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在日常工作中,逐渐构成比较完整的数字化编辑格局,促进该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构建适宜的外部条件,能让编辑的成长空间得以改善,并奠定坚实的数字化基础,促使出版编辑和市场变化有效对接。由此需要编辑工作者站在整个时代的高度,灵活创新与尝试使用数字化基础,这有助于进一步发掘信息科技的优势,同时也是出版编辑实现数字化的基本前提。另外,创建优质的外部环境,使得编辑人员拥有应对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正确看待因此产生的各种问题,把创新性思维与观念根植于心中。编辑需要提高对使用信息化手段的重视度,并将此视为日常工作的关键点。总体来说,改善出版编辑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数字化手段和编辑过程深度融合,深化此行业的多样性,继而使编辑比较准确地锁定时代特色,结合工作现状,确定未来发展定位。
(二)强化编辑学习能力
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编辑的学习能力无疑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在信息时代,涌现出庞大规模的知识信息,编辑需从大量数据中迅速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如今的出版行业,对数字化编辑的能力要求,不仅要熟知线上传播平台、灵活应用终端的各项设备,还要在数字化出版中掌握文档制作、数据库设置、编程语言、开发网页,以及与编辑内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由此开发出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群体的数字化读物。以教辅图书为例,相关编辑人员要掌握新课标、课本、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同时又需了解数据库原理,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使教辅内容和数据库可以充分融合。总之,编辑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学习状态,为推出高度贴合读者需要的产品做好准备。
(三)深化主人翁意识
在出版社编辑的实际工作中,前期调研与策划、总结等环节,原本是某个选题组或是学科编辑开展。而在数字化时代,编辑还应具备主人翁意识,能组织队伍完成所有工作,直到市场推广环节。此时,编辑不仅要完成素材内容加工,还需积极协调其他环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工作任务能顺利完成。如今,数字化出版依旧在探索阶段,相关机构倘若还保持传统思维与盈利模式,不开展数字化出版物的运营,就会制约总体的发展广度。而作为编辑,需立足于用户需要,打破常规工作思路,不断创造出精品,并注重版权意识,形成数字化品牌。
(四)争做复合型编辑
1. 整合资源
利用数字化手段,汇总各类资源,以输出优秀的出版产品。在信息时代,每人均会接触到庞大的信息内容。常规的出版编辑一般是在报纸、书籍等资料中提取可用素材。而在数字化转型中,编辑不仅要从上述途径中获取加工素材,还需要借助诸多公共社交平台、网站等,筛选出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内容,迅速提炼出可用的资料。同时,基于市场分析,创设新的主题,以保持输出信息的新颖度。比如,常规教辅编辑面对测试辅导类的任务时,通常会把自己了解的真题以及模拟题当成基础素材,但题目覆盖广度不足,而且题目更新慢,有很高的重复性,此时即便个人拥有极强的编辑加工能力,但本质上并未有所变化,难以收获较好的受众反响。但通过整合资源,可快速得到不同形式、解答思路等素材,由此构成精品资源题库,这不仅给编辑人员前期的素材采集提供了便利条件,还利于形成精品。
2. 编辑功底
在文化产业中,“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根本要义,即使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由纸质载体发展至各类终端,而该项转变也仅仅是载体上的调整,内容依旧是根本需要。在数字化转型时,不可哗众取宠,盲目寻求差异化,而忽略基本的策划及编校。出版编辑需强化对信息主题的判断及选择、整合等,学习数字化技术的同时,还要保障内容编辑及图书策划的水平。以教辅编辑为例,应当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实践教育案例、各科目的知识等。编辑拥有扎实的功底,才能保障图书产品的质量,让数字化转型具有实践价值。但假设编辑选题策划有问题,而且编校效果不佳,此时通过新媒体虽然能实现广泛传播,但实际上该次出版编辑水平是不达标的,甚至会产生消极效应。因此,提高编辑信息的创新性及文稿质量,依旧是数字化转型下编辑必须努力的方向。
3. 信息技术
以往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字信息进行加工,数字化转型后的编辑,在此基础上,还需能熟练使用各项信息技术,如剪辑音频、视频。如果要推出与信息技术相高度融合的出版物,要求编輯人员能开发网页与应用程序,发挥自己的价值,为此,编辑人员应当掌握相关的制作技术。实践显示,把数字化手段融入编辑工作,能丰富编辑内容的呈现形式。例如,当前有诸多辅导类的图书,会在各章节设置二维码,扫描后可观看简短的相关讲解视频,这种设计方式不仅给学习者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还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出版编辑巧妙使用信息手段后,可为广大受众提供增值服务,利于增加图书的出版量,优化出版社的市场品牌形象。作为编辑人员,则应形成学习意识,持续提升个人的新媒体应用水平,以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出版社在培养编辑中,需适当进行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其一,通过培训使编辑能明确数字化特性与概念,基于此,让编辑能使用基本的操作工具;其二,根据编辑当下存在的问题与成长变化等,突显出信息化手段在编辑领域的应用价值,引导编辑按照编辑行业整体运转的需要,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使用此类技术;其三,鼓励相关人员根据编辑工作的特征,创新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方式;其四,引导编辑分析各类信息技术的不足,借此促使其在实际编辑中,能规避技术功能的缺陷,避免进入工作误区。
(五)推动融合式的管理
1.融合策划
纸质图书在编辑时,存在某种局限性,将其和数字化手段充分融合,有助于克服纸质编辑的缺陷,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编辑内容的全面化与时效性,避免编辑内容的滞后性,把出版图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以教辅资料为例,常规编辑下的内容,在讲解层次上存在缺陷,呈现内容也比较固定,而通过与信息手段的融合,可利用多媒体创新,把诸多层面的内容进行集约化加工。学习者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字化转型推动下,利于提高教辅材料的可用性,创新学习方式。同时,教辅类资料也能借助多媒体渠道获取,这种设计与快节奏的大环境有较高的匹配度,并对打造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对于写作教学,可结合平日生活,落实教育活动。而相应的教辅资料则能根据课程内容创新策划,且编辑时需灵活规划在线信息。教材图书的融合策划,可分成多个步骤,以保障能够呈现出学科的核心信息。一是出版时间,及时补充资料,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二是直播教学,编辑教辅书时,利用网络渠道授课,辅助学习者掌握重点知识。三是强化训练,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提供适宜方案。在时间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助资料,通过“实战”学习,和纸质资料搭配,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提升教辅质量。
2.融合模式
当前,教辅编辑之间的竞争程度较高,而且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方向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需要增加纸质信息的编辑形式,生成数字化内容。相关出版社纷纷选择新媒体的方式,如微信公众号、应用软件等,均对纸质和数字化的融合有较大的帮助。相较来看,应用软件在数字功能上水平更高,可不断更新输出的内容,同时能提升相关服务的稳定性,具备更高的设计灵活度。但如果出版社选择开发软件,势必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同时,在使用软件时,个人的主观偏好会有较大的影响。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只有下载软件后,才可以掌握其功能及具体能获取的信息,此动作会消耗数据流量、占用内存,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最终决策。反观微信公众号,受众使用更加便利,付出的代价较小,但在市场支持度上会有限制。结合由微信拓展而来的二维码,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轻松扫码后便可获得相关文本及音视频资料。同样以教辅编辑为例,比如RAYS 系统将二维码作为内容输出的媒介,促使学习、授课及互动环节有效融合。此系统还可提供差异化的教辅,在学习者利用线上渠道开展学习时,登录信息会被保存下来,同时利于出版方掌握用户的阅读情况,分析市场。基于统计结果,出版编辑可掌握用户的偏好,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提高受众的黏性,由此产生新的利润点。
3. 融合营销
常规图书在出版期间,会格外强调营销信息和数量,而数字化转型后的编辑,有新的标准促使出版社“身份”产生调整,应当改变原本的营销观念,强调产品的价值,推动在线与实体之间的组合。首先,封面上可适当在比较明显的区域,设置二维码,并在旁边编辑合适的导读语,以此实现对读者的阅读引导。其次是RAYS系统,利用后台宣传纸质图书的信息以及数字化资料,直接向扫码人员推送。最后,把读者和作者、出版方联系起来,打通交流渠道,安排作者在线交流,满足读者合理要求,及时解答读者对某本书的疑惑,符合读者差异化的阅读需要。上述融合营销,目前还需继续研究,但其对纸质载体图书的推广,有较大帮助。
数字化转型为出版社继续存续的重要抓手。通过上文分析,推进出版编辑的数字化成长,在整个文化领域意义重大。而根据国内当前出版行业的发展状况,编辑数字化管理转型程度不足,相关技术使用广度有限。对此需要出版社结合编辑特点以及现有可用资源、技术,打破发展的瓶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