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白俄罗斯文学自然崇拜生态环境森林沼泽
白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大自然在白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白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白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大自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白俄罗斯民族有着很深的大自然情结,在文学作品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白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关,因此,白俄罗斯人民热爱大自然,在文学作品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爱护大自然。在白俄罗斯的生活中,森林是大自然最主要的代表之一,白俄罗斯人对采蘑菇情有獨钟。到了春季或秋季,他们会开着汽车,欢天喜地地到森林里去,享受采蘑菇的过程。但是在采蘑菇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发现与美好的大自然不和谐的元素,如采蘑菇的人丢在森林里的垃圾。阿列西·卡尔留克维奇的《蘑菇筐里的垃圾》,讲述的是小学生阿廖沙本来去采蘑菇,结果蘑菇没有采到,却捡回一筐垃圾的故事。
故事首先反映的是孩子对大自然的爱护。阿廖沙和他妈妈从明斯克开车到姥爷家,准备到森林里去采蘑菇。为此,姥姥准备好了各种装备,如外套、雨靴等。去森林的道路虽然很颠簸,但是阿廖沙一路上还是睡着了。一到树林里,阿廖沙就醒了。在寻找蘑菇的过程中,阿廖沙在一棵老的白桦树旁看到了一个白色物体。他走近一看,竟是一个塑料袋,旁边还有一个罐头盒。阿廖沙将罐头盒包在袋子里,然后放进篮子里。他想:“不该把垃圾丢在森林里啊。”孩子的这种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来源于学校,关于保护生态的知识都是他在学校学习的结果,这反映了白俄罗斯在教育中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小伙子在学校生物学成绩是优秀,他很清楚垃圾会给生态带来怎样的害处,有多少垃圾散落在森林里和灌木丛中、道路和河流旁!有一次他甚至在课上提议,在每一次踏青之前,都应该给父母上一节环保课。当时大家还差点嘲笑阿廖沙。尽管不久前,老师讲过一些事实,如果我们将地球上的所有垃圾均匀地平铺在地球表面,那么它的厚度将到我们膝盖那么高。这真的是非常可怕。”
孩子关于环保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他不仅在乡下、在森林中注意环境保护,“就是在城里,阿廖沙有时候也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到公园里捡塑料袋等”。他还用自己的知识影响周围的人:“姥爷,你知道吗,塑料袋可是一千年才能分解的,而玻璃瓶分解需要大约百万年。”最终姥爷带着他把垃圾送到了市里的垃圾站。通过这个简短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白俄罗斯青少年很强的环保意识,而这种环保意识的养成得益于学校的教育和日常习惯的培养。爱护自然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下,他们都会把保护环境当成自己的义务,不仅自己做环境卫士,还用话语和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
二、赞美歌颂大自然——白俄罗斯人生存的家园
在白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故事发生的场景是森林、沼泽、乡下,作家们的笔下也不乏赞美森林和沼泽的文字。说到沼泽地,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潮湿晦暗、杂草丛生、腐烂泥泞的地方,但是在白俄罗斯作家的笔下,沼泽地变成了他们赞美的对象,甚至成了拯救他们生命的神奇力量。
如扬卡·库帕拉(ЯнкаКупала)的诗歌《谁在那里走?》中写道:“走在沼泽和森林的/那一大群人是谁?/——他们是白俄罗斯人。”其中反映出了白俄罗斯人与沼泽、森林之间的紧密关系。该诗曾被高尔基评价为“一首白俄罗斯人民的颂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作白俄罗斯非官方的国歌广为传颂。
库帕拉的抒情诗,充满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凝聚着对广大劳动人民命运的思考,反映了白俄罗斯人民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表达了人民奋起争取新生活的决心。
和库帕拉同时代的另一位白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雅库布·科拉斯(1882—1956)也创作了大量的歌颂白俄罗斯大自然的作品。雅库布·科拉斯的父亲是一名护林员,因此他经常跟随父亲辗转于不同的林场,从小就与大自然十分亲近。他的很多时间是在林中独自度过的,他经常一个人在早上躲到树林中,听鸟的叫声。他是一个非常有观察力和激情的孩子,努力观察和理解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白俄罗斯大自然的奇妙与绚丽使他更加深切地热爱生活,在成年后创作了大量有关白俄罗斯自然风景的诗歌。雅库布·科拉斯真正的文学创作是从1906年开始的。这一年,他在报纸《我们的田野》上发表了诗歌《亲爱的故乡》。单从雅库布·科拉斯作品的名称中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在他的作品中的分量,如《故乡的路》《大地的声音》《森林中的法院》《新大地》《音乐家西蒙》《渔夫的小屋》等。雅库布·科拉斯最杰出的小说作品是其自传三部曲《在波列西耶密林深处》《在波列西耶的深处》和《十字路口》。
森林是白俄罗斯文学不可绕过的地方,很多诗歌、小说中的故事都发生在森林,一些童话故事中的情景也发生在森林里。如有一则童话以小松鼠和啄木鸟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白俄罗斯森林的美与和谐。啄木鸟佩特罗克从挂在树杈上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漂亮的绿色笔记本,开始读起来:“我的故乡是白俄罗斯,几乎没有一个亲戚飞出过我们家筑巢的地方的边界。但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白俄罗斯到处都有啄木鸟生活。”
三、大自然是白俄罗斯人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
在白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人类向大自然倾诉自己心里的想法,在大自然中,他们的心灵得到救赎。
前面我们说过,雅库布·科拉斯从小生活在森林中,他对大自然的描写非常独特。他描写的大自然不是人类的敌对力量,而是人类真诚的助手。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经常求助于大自然,向大自然讲述自己的想法,如《月牙》(1907)、《乌云》(1908)、《第一声雷》和《春天的歌》(1909)。而在他的诗歌里,大自然往往变成一个代表积极社会力量的艺术形象,具有很深的寓意。41256754-E997-4193-95A0-C654CF94F81D
当代白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也继承传统,描写了在大自然中,人们压抑的心情得到疏解,痛苦的心理得到宽慰。如阿列西·巴达克的小说《逃到雨的尽头》描述的就是一家人在乡下摆脱痛苦的经历。故事讲的是一个三口之家的故事,父亲叫安德烈,是画家,母亲是普通妇女,他们有一个几岁的小女儿。安德烈总是很忙,无暇顾及女儿。有一次,安德烈的朋友带着他们的女儿去玩,路上出了车祸,女儿眉毛上留下一道红褐色的细细的疤痕。妻子将导致女儿受伤的责任都归咎于丈夫,为此经常唠叨他,埋怨他。而安德烈从来都是隐忍、压抑着自己,他从未对妻子大声喊叫过,甚至没有试图为自己辩解过。因为如果他辩解,妻子就会吼上一嗓子,那么整个世界都该跟着她难受!而这种痛苦压抑、无法释怀的心情,只有到了乡下,才能得以缓解。
在一个下雨天,他们坐汽车去乡下的岳母家。安德烈看着窗外下着的雨,感觉他的痛苦似乎没有尽头,就像这到处都跟随着他们的雨一样,仿佛恶劣的天气不结束,这种生活就没有尽头。
到了岳母家,起初大人们还不敢提及这个话题,岳母甚至都不敢直视孩子脸上的伤疤。后来,安德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农村,下雨也和在城市里不一样,他若有所思地说。‘雨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显得更有生机。在这种充满生机的乡下生活中,安德烈压抑的生活有所改变。”“在乡下,当他们在园子里的绿色的草丛中看到一只惊恐的黑色的雏燕,他和妻子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他们想把这只小鸟给女儿玩,但是担心女儿会觉得自己和这只受伤的小鸟一样,更不开心。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女儿看到小鸟,在车祸发生后,第一次笑了起来。更准确地说,是在她的眼睛里露出又快乐又惊喜的表情,这表情是如此出乎意料和美好,并且看起来很真实。这也引发了他们成年人用天真热情的眼睛看世界。”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处处充满生机。在大自然中,人们总能发现惊喜。城市里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伤害,而大自然能够为受伤的人们疗伤。
这只受伤的小雏燕完全改变了女儿的生活,“女儿和邻家小朋友一起开心地喂養小燕子,最终小燕子还是死了。爸爸妈妈又开始担心,但是女儿拿上一把铲子去了菜园,女儿自己在边上选择了一个地方作为墓地,但她让父亲去挖。当她把小燕子放到用从盖子里拿出的羽毛垫着的坑里时,虽然她的眼睛充满了悲伤,但她保持着惊人的平静”。“它死了。”女儿平静地说。
埋葬小燕子的次日,天终于开始放晴。快到吃午饭的时候,西边的天空已经晴朗了;女儿也变得开朗了,她非常热情而且非常认真地向邻家小朋友讲着什么;爸爸也感到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感叹道:“多长时间没有见到阳光了……”
故事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农村的自然风景,在大自然里,都市人压抑的心情得到了释放,天性得到展现。作者同时告诉我们,温馨且安详、宁静而美好的大自然让都市里的人们躁动不安的心情得以平静,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大自然是白俄罗斯人心灵的归宿和拯救者。
四、大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白俄罗斯人的保护神
沼泽是白俄罗斯最重要的自然地貌之一。安德烈·费达林科的短篇小说《家乡的枯沼泽》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在家乡的沼泽地里的离奇经历,以及最终因为沼泽地而免遭不幸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第一个暑假,他本该去克里米亚的建筑工程队实习。克里米亚是他非常向往的地方,从他的家乡去克里米亚要乘坐的火车夜里才有。虽然他觉得在家乡没有意思,但是在快离开家乡的时候,他还是感觉到有点伤感。于是,他决定穿过树林,到他熟悉的地方再走一走,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在沼泽地里钓钓鲫鱼。他本以为晚上10点前就会回来,回来后收拾行李也来得及,于是他拿着钓鱼竿,沿着自己最喜欢的路线去往距离他们村约4公里的特卡契沃沼泽地。
这个地方他再熟悉不过了,但就是在这最熟悉的地方,他却迷了路,不幸陷入沼泽地,费尽周折才从沼泽地的泥潭中爬了出来。等他爬出来后,天都快亮了,去克里米亚的火车早已经开走了。就这样,他没有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去克里米亚。沼泽地死死拽着他不放,让他失去实习的机会,似乎是冥冥之中在帮助他避免一场灾难。故事中写道,在“那个夏天,我们的建筑小分队被解散了,因为在抵达克里米亚后的第二天,拉着学生们去上班的汽车撞上了岩石。一人死亡,两人瘫痪”。他想:“我是不是也有可能遇上这种不幸呢?如果这是一个偶然的事件,那么又怎么解释人的命运呢?”
在很熟悉的家乡的沼泽地里迷路,他感到是非常丢人的事情,所以,关于在家乡沼泽地遇险的事情,他很长时间都不好意思说。但是,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他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沼泽地。作者继续写道:“我的家乡在农村,有沼泽……原来,你过去爱我,现在依然爱我。难道不正是因为你的爱,值得让你经常地出现到我的脑海,出现在我的回忆中和我的梦乡?你好像是在保护我免遭某些不幸,紧紧抓住不放手。”作者想表达的是白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大自然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守护着白俄罗斯人民。
白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很少描写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和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更多的是描写主人公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故事的主人公多是单纯而淳朴的人。作家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土地深厚的感情能够通过主人公的言行表达出来。另外,白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以大自然为本体,批判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如森林里的垃圾、车祸等),展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关爱,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白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土地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给人们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资源。这里的精神资源不但包括风土人情、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还包括情感寄托和心灵关怀。他们崇拜的“大自然”不再是物质意义上或物理意义上的“大自然”,而是具有了形而上色彩的理想世界。
总的来看,白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主要是人们对自然的原始崇拜,是人和自然之间所建立的一种神秘关系,是人还没有完全脱离自然,还要依附于自然,离不开自然的标志。对于白俄罗斯人来说,大自然像母亲一样,生养万物。白俄罗斯是一个长期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对大自然的崇拜成了白俄罗斯人的一种情结,并且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保留下来。用黑格尔的艺术理论来讲,即人和自然的关系还处在一种象征型关系,属于一种自然宗教。在这种情况下,大自然不但是人的信仰对象,也是人存在的价值尺度。
作??? 者:张惠芹,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编??? 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41256754-E997-4193-95A0-C654CF94F81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