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脉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结晶,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直接体现。国外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正式被提出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做法。本文通过研究国外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先进做法,借以探究国外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文脉 保护 开发
文脉在语言学范畴上是指“一种文化脉络”。克拉柯亨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a 。后现代城市规划学家舒玛什在《文脉主义:城市的理想和解体》 中提出文脉主义理论,即文脉是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b文脉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结晶,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直接体现。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加强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传承和发展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脉保护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20世纪6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中被正式提出,到70年代发展到高潮,90年代后被应用到城市规划领域,到今天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整的保护制度,对文脉的规划界定、保护方法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规范和良好运作。
一、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国外对于文脉的保护意识最早集中于建筑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缺乏对文脉的传承和发展,并试图重构城市文化,将历史文脉运用于建筑创作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随着文脉保护主义的发展,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入到城市规划过程中,并形成了完备的文脉保护法律体系。国外很多文脉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有部分因历史变迁和城市建设而名存实亡。
(一)文脉的保护制度
文脉的保护制度是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保障,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文物保护制度,即文物指定制度和登录制度。文物指定制度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进行严格的保护,但仅将少数文物建筑列入保护范围;文物登录制度用详细的法律来规定文物的认定、登录和退出等环节。
文脉保护制度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以欧洲国家为例,随着欧洲建筑遗产运动的广泛开展,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文脉的规章制度。1914年法国的《历史古迹法》详细阐释了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方法;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的《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脉保护、修复和发掘的原则和方法;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文脉保护工作的进程。
(二)文脉的开发利用
目前,国际上对文脉以保护为主,开发和利用为辅。以历史建筑为例,国外在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大多致力于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充分实现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欧美国家大多在确保名人故居完整性的前提下,使其由名人的后代或其他居民居住,部分故居被辟为博物馆或纪念馆供游人参观,如美国前总统华盛顿的故居被开发和利用为美国第一座古迹博物馆,且成为美国总统举行感恩节火鸡放生仪式的地方。
而一些名胜古迹则在修复和保护的基础上对外开放,促进了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法国巴尔扎克纪念馆在巴尔扎克故居中重现名人生活场景,对外开放展示修复后的巴尔扎克作品,深入解读其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在传承和弘扬巴尔扎克精神的同时产生了经济效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国外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先进做法
长期以来,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脉保护的焦点。如何使文脉保护既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做法也在不断地创新,拓宽了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新旧并置融合发展
国外不少历史文脉在开发过程中采用新旧并置融合发展的处理方法,在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保留历史结构、修复历史特征,在沿用文脉原有功能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使新旧文脉形成一定的对比或协调关系,创新性利用历史文脉。
例如,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在扩建东馆时使外墙的材料与颜色同旧馆一致,使现代建筑融于老建筑群中,在保证整体环境效果的协调性的同时保持了历史文脉原有的特色。柏林凯撒老教堂在战争中被严重损坏,后人保留了这种疮痍來铭记战争的苦难,不加修复而是在其旁边另建了一座石材尺度与老教堂相呼应但建筑颜色、风格与其迥异的新教堂,通过强烈的对比和一定的协调,反衬出其独特的风格。里昂歌剧院在翻新过程中,采用了保留原有古建筑外立面、加建现代圆顶和地下室的做法来扩建剧院,在保持文脉原有的历史特征的同时满足了现代建筑的需求。
(二)公众积极参与文脉保护
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公众参与文脉保护,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机制比较完备。教会、学校和民间社团等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对文脉的保护更加注重文脉的非经济价值,故其在文脉的保护过程中较为客观公正。提高文脉传承和保护的公众参与度,不仅能弥补政府在文脉保护工作中的不足,而且有利于扩大文脉的影响力。
日本将“非遗”传承与义务教育相结合,使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覆盖全社会,例如让传统能剧走进校园,培养中小学生对传统艺能的兴趣。韩国在影视作品中渗透传统文化,打造和发展有创意的民俗村活动,在开发利用文脉的同时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1877年英国成立古建筑保护协会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宣传,并敦促政府完善古建筑保护法规。诸如此类的公众参与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大大提高了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效率。
(三)注重文脉信息处理和传播
通过对文脉信息的存储和传播,能够有效整合文脉资源,同时扩大文脉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实现文脉的社会价值。国外尤其是国外图书馆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对文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从而促进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197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列为图书馆的首要社会职能之一。国外不少大型的图书馆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平台,致力于保护和宣传文脉,例如美国纽贝里图书馆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都建立了“非遗”数据库。一些图书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传播文脉的活动,例如老挝国家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棕榈叶手稿室,保护和传播了棕榈叶书写这种传统文脉;纽约公共图书馆与英国拉班中心合作,创办拉班舞展览,举行拉班舞演出,保护和开发、利用拉班舞文脉。
(四)注重运用现代科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注重现代科技的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多使用三維数字化修复技术、动态信息监测及安全性评价技术、残损病害检测技术等,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例如,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组建的数字考古研究所计划利用数字成像和3D打印技术来修复被极端组织摧毁的古建筑贝尔神庙。目前国外很多地方的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历史文脉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
国外很多国家对文化遗产管理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尽可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其中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是国外文脉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较为注重遗产的保护、游客的管理和遗产旅游的市场营销,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工业遗产旅游是文化遗产旅游中较为流行的一类,目前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就是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形式。”c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文脉,将文化遗产改造为具有观光价值的一种新形式,就能更大程度上实现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例如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著名的铁桥峡谷在经历了“二战”时期工厂倒闭、工业衰退后,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保护其工业遗产,80年代形成了由工业建筑和工业博物馆组成的旅游胜地,开创了世界上工业遗产旅游乃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先河。
三、对我国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启示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文脉的保护,相对来说,国外的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得比较成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做法。我们应该从国外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先进做法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
(一)完善文脉保护法律体系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构建并不断完善文脉保护法律体系,以此来增强文脉保护法律体系的有效性,并保证其与时俱进。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以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公共利益为立法目的,优化文脉保护规范制度,改善制度内容结构,提升制度丰富程度。“我国应出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保护法》, 以此为依据, 建立和完善有关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古代名城、国家重点文物遗产保护单位等的管理条例、规范。对于遗产地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要与国际接轨, 尽量使其在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正确道路上运行。”d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法律体系,才能长期有效地开展对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提高文脉保护公众参与度
许多发达国家公众参与文脉保护活动,大大提高了文脉保护的效率和公正性。我国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总体上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不利于文脉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我国应不断提高文脉保护的公众参与度,一方面要加强文脉保护的公众教育与宣传,全面提高公众的文脉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及相应的培训工作,提升民间组织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提升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建设成为文脉保护的必然趋势,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今,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上,对科技的运用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我国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水平。“数字文化遗产的应用包括数字化存档、保护与修复再现了文化遗产的光彩、考古研究深掘文化遗产内涵、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弘扬民族文化等几个层次。”e
(四)大力发展文物古迹观光旅游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它们同时也是一种优质的旅游资源。发展文物古迹观光旅游业,不仅有利于文脉的保护和传承,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文脉的再利用和价值最大化。相比国外对文物古迹再利用的重视程度,我国不少文物古迹在历史进程中被荒废而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我国应充分发掘历史文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文物古迹观光旅游业,同时在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要更多关注文脉的原真性,让人们走近、了解和传承历史文脉,最大程度上实现文脉的保护、开发和再利用。
四、结语
文脉保护意识源于欧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法。而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重视历史文脉的保护,应吸取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对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脉。
(通讯作者:张守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
a童海啸:《当代建筑中的历史文脉——理解设计:惠政桥的重建》,《浙江工艺美术》2005年第31期,第24页。
b郭娟:《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科学之友》2011年第16期,第124页。
c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11期,第73页。
d栾义波:《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9期,第56页。
e赵云:《世界文化遗产监测2014年度报告》,《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第84页。
基金项目: 本文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南京重要文脉现状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10300243
作 者: 张华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2019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张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2019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