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网译评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15048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上流传较广的“Three Days to See”中名句的译文,探讨其不足之处,提出散文翻译要力争在保持原文意义完整性的同时,尽量做到“信”“达”“雅”。

  关键词:“Three Days to See” 名言 汉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散文中,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描述了自己作为盲聋女性对世界的感受,对假想中拥有的三天光明做出了周密的规划与畅想,以劝告人们珍惜光阴、珍惜当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语言简洁通俗,内容积极向上,情节生动有趣,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基于此,对这篇散文的翻译最好充分要考虑到其受众——广大中小学生,翻译应在保持原文完整性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信”“达”“雅”,以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实例分析、探討其中一些名句的翻译。为了便于对比,本文选用了网络通用译本作为参照对象,以期给英语翻译爱好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例1:

  原文:But always we were interested in discovering just how the doomed man chose to spend his last days or his last hours. I speak, of course, of free men who have a choice, not condemned criminals whose sphere of activities is strictly delimited.

  原译:其中最能引我们入胜的,往往是如此一个疑问:这些已被录入死神裁决书的人们,是如何度过他们最后的时日的?当然,我并非在说那些被严酷地限制着人身自由的犯人,这里我所要谈到的,是自由如我们这样,有着充分选择权的人们。

  改译:然而,我们以前总是最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即大限将至者是如何选择度过自己最后的时日的。当然,我指的是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而非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的死囚。

  分析:网络译文将原文中“we were interested in”译作“引我们入胜的”显然与下文意义不协调;将“always we were interested in discovering just ”译成“我们以前总是最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似乎更自然;至于“the doomed man”,有人将其译作“被录入死神裁决书的人”或“命中注定要死的”,“读起来非常别扭,而且字数较多,翻译绝不能只看字面、想当然”(朱敬、张顺生2020:44);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若目的语中有合适的表达,则不妨采用拿来主义方法”(张顺生,2015:92)。据此,套用汉语中的“大限将至”将“the doomed man”译作“大限将至的人”更好;同时,我们不能一看到“his”就译成“他的”,有时候译成“他的”甚至引起歧义,如将“He went back into his room”显然宜译作“他回自己房间去了”;基于此,我们将“his last days or his last hours”译作“自己的最后时日”更好;有人将“condemned criminals whose sphere of activities is strictly delimited”译作“那些被严酷地限制着人身自由的犯人”,我们认为,译文翻译腔十分严重而且不够准确:一来汉语中不大用被动语态,因而将“strictly delimited”译作“被严酷地限制”十分别扭,而将“condemned criminals”译成“被严酷地限制着人身自由的犯人”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故此,我们认为,译作“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的死囚”更合乎情理。

  例2:

  原文:Such stories set us thinking, wondering what we should do under similar circumstances. What events, what experiences, what associations should we crowd into those last hours as mortal beings What happiness should we find in reviewing the past, what regrets

  原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相似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作为终有一死的人,在那最终的几个小时内安排什么事件,什么经历,什么交往?在回顾往事时,我们该找到什么快乐?什么悔恨?

  改译:这样的故事会引起我们思考:若处于类似情况之下,我们该怎么办?作为终有一死之人,临终前几个小时内安排哪些后事?有哪些经历?有哪些联想?回顾往事,什么令我们感到慰藉?什么令我们悔恨不已?

  分析:原文仍然只有两句话,但译成汉语通常译成很多小句,从这一点意义上而言网络译文比较成功,但仍然不够到位,比如“events”译成“事件”似乎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而译成“后事”;另外,将“associations”译成“交往”理解有误,译作“联想”更为恰当。同样,汉语中每一个疑问分句都宜加问号;“在回顾往事时”显然翻译腔甚重,“回顾往事”足矣。

  例3:

  原文:But those who have never suffered impairment of sight or hearing seldom make the fullest use of these blessed faculties. Their eyes and ears take in all sights and sounds hazily, without concentration and with little appreciation.It is the same old story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until we lose it, of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are ill.

  原译:而那些从没有遭受视觉或听觉损伤之苦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天赐的官能。他们模模糊糊地眼观八方,耳听各音,毫无重点,不会鉴赏。还是那相同的老话,对我们所有的官能不知珍惜,直至失去它,对我们的健康意识不到,直至生病时。

  改译:然而,没有失聪、失明经历之人却很少会充分利用好自己这些天赐的官能。他们会模模糊糊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没有目标,不会欣赏。事情往往如此:失却之物,方知珍惜;病倒之日,倍思健康。

  分析:这段原文充分地彰显了英语语言一个的重要特点,形合:原文英语由两个句子构成,逻辑严谨,層次分明,环环相扣,其中,第一句子主谓语部分为“those ....seldom make the fullest use of these blessed faculties”,第二句子主谓语部分为“Their eyes and ears take in all sights and sounds hazily”;然而,由于汉语的特点是意合,句子往往以小句为主。英汉两种语言这种结构上的显著差异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越过原语表层语言结构的障碍,表达时适度调整、变换句法结构,甚至适当地调整顺序,以使译文“信”“达”兼备。深入分析原文的信息结构分布和逻辑连接成分后,译者对其进行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调整和补充,巧妙地将“Their eyes and ears take in all sights and sounds hazily, without concentration and with little appreciation.”一句拆开,并将其拆开翻译为并列成分,同时按照汉语标点习惯用“他们”作为主语,发挥汉语四字结构的优势。

  最后一句的翻译更可谓佶屈聱牙;对于“it is the same old story”这句话,可以套用中文中对等的表述,如“还是那句老话”或“常言道”,或根据语境译作“事情往往如此”。原译者使用的“还是那相同的老话”显得啰唆;“相同的”和“老”汉语意义上重复了;此外,“对我们的健康意识不到,直至生病时”这句话不符合汉语正常的表达习惯,可读性很差,我们的改译通过斟酌词句、比较内容、感受韵律、体会意境(朱莉园、张顺生,2020:62)而成。原译中没有进行形合与意合之间的转换,而是按照原句的词序结构进行硬译,结果词不达意、表述模糊,反而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感觉,显得貌不合而神更离。为了不使译文显得烦冗,“失却之物,方知珍惜;病倒之日,倍思健康”这样的汉语四字格能使语言凝练,读之音韵和谐。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O Henry,1862—1910)短篇小说《警察与圣歌 》(The Copper and the Anthem)中有一个并列简单句如下:“The moon was above, lustrous and serene;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were few.”英文原文看上去非常简单,读起来亦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但是,翻译出彩绝非易事;而黄源深先生的译文“月亮高悬,皎洁宁静,车辆稀少,行人寥寥”(转引自石云龙,2010:71),则充分发挥了汉语四字格的优势,凸显了原文的意境美。

  例4:

  原文:First I should like to gaze long upon the face of my dear teacher, Mrs. Anne Sullivan Macy, who came to me when I was a child and opened the outer world to me. I should want not merely to see the outline of her face,so that I could cherish it in my memory, but to study that face and find in it the living evidence of the sympathetic tenderness and patience with which she accomplished the difficult task of my education.

  原译:首先我想仔细长久地观看我那亲爱的老师安妮·萨利文·梅西夫人的面容。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来到我面前,并向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以便我能把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我还要研究这张脸庞,在那里找到富有同情心、温柔和耐心的活证据,她就是以这种温柔和耐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艰难的任务。

  改译:首先,我想久久地端详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萨利文·梅西夫人的脸庞。儿时,安妮来到我的身边,并为我打开了世界之窗。我不仅想端详安妮脸部的轮廓,而且我还想研究她这张脸庞;端详安妮脸部的轮廓是为了能把它深深地珍藏于我的记忆之中;研究安妮脸部的轮廓是为了找到富有同情心、温柔和耐心的活证据。安妮就是以这种同情心、温柔和耐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艰难的任务。

  分析:原文只有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英文的特点;原译中将“gaze long upon”硬译成了“仔细长久地观看”,语言生硬且不顺畅,译为“久久地端详”更加通顺;另外,汉语与英文的差异,我们将原文中的“who”“her”“she”都译成“安妮”,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例5:

  原文:Some sights are pleasant, filling the heart with happiness; but some are miserably pathetic. To these latter I do not shut my eyes, for they, too, are part of life. To close the eye on them is to close the heart and mind.

  原译:有些景象是愉快的,让心里充满快乐,而有些是悲惨的,对这些事,我并不闭上我的眼睛,因为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此闭起双目就是关闭起心灵与头脑。

  改译:有些场面令人心情舒畅,让人心里充满快樂;有些场面则极其凄惨,令人怜悯;对于后者,我不会视而不见:这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视而不见,那就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分析:原文非常流畅;但阅读网络译文,觉得仍然不足之处。例如,译文中“有些景象是愉快的,让心里充满快乐,而有些是悲惨的”译得翻译腔较重,而若译作“有些场面令人心情舒畅,心里充满快乐;有些场面则极其凄惨,令人怜悯”则结构对称,逻辑清晰,更具文学性。其次,段末的“heart and mind”被译者直译为“心灵与头脑”,而译林版则分为两句,译为“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更符合原文散文的特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网译总体翻译可读性较强,但也存在生搬硬套、佶屈聱牙之处,甚至还存在一些逻辑性错误。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直译导致的,翻译时,译者没有考虑原语语境以及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缺少汉英差异认识,比如英文中的被动翻译为中文还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为被动的语序导致句子生硬。

  参考文献:

  [1]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EB/OL].https://item. jd.com/12818815.html[2021-02-28]

  [2] 石云龙.经典重译 旨求臻境——评黄源深译作《最后一片叶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2):67- 72+128.

  [3] 张顺生.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J]. 中国翻译, 2015,(1): 92-94.

  [4] 朱敬、张顺生.跨越时空——“Natural Disasters”汉译手记[J].中国科技翻译,2020(3):42-45.

  [5] 朱莉园、张顺生.从“三美论”视角分析《相思》的三个英译本[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20(1):58-62.

  作 者: 吴广珠,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