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前文字研究视域下良渚冠形器的纹饰解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15962
摘 要:黄亚平教授提出四大“前文字研究理论”,分别是“前文字与神话叙事互证法”“语境还原法”“标准图案或标准器”“符号考古法”a。本文运用“前文字与神话叙事互证法”和“符号考古法”探究良渚冠形器纹饰生殖崇拜的内涵,展现了良渚时期人们由女性生殖崇拜向男性生殖崇拜转换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前文字研究 良渚冠形器纹饰 生殖崇拜

  一、引言

  “前文字与神话叙事互证法”是在同一考古文化类型学或地域范围内寻找神话叙事和前文字的联系。“符号考古法”包括“聚合符号考古法”和“组合符号考古法”,本文采用“组合符号考古法”,即在同一件史前器物上寻找不同符号之间的组合关系、构图规则和内在表达逻辑。良渚出土了大量有纹饰的玉器,其中玉冠形器在每座墓中只出土一件,均位于墓主头部附近,可见冠形器在良渚玉器中地位很高。本文以瑶山、反山出土且有纹饰的玉冠形器为研究对象。瑶山出土玉冠形器12件,有刻纹的2件,分别是M2:1;M11:86。反山出土玉冠形器9件,有刻纹的4件,分别是M15:7;M16:4;M17:8;M22:11。前人对良渚玉器上的纹饰颇有研究,如孙荣华《鸟崇拜到良渚文化神人兽纹》(2004)论证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与鸟崇拜有关,取象于神鸟,这一母题应该是鸮鸟,即猫头鹰;卢昉在《良渚玉琮“神人兽面”纹含义新释》(2010)中提出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和青铜器上的“人虎母题”纹饰有关,是人虎母题的雏形和起源;方向明在《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2015)一文中别出心裁,将兽面纹一分为二,解读成是两幅相向的蹲踞神兽象形的拼合;等等。研究良渚文化纹饰的学者大多以玉琮的纹饰为研究对象,关于冠形器的研究屈指可数,《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篇解读良渚玉冠形器纹饰的文章。良渚冠形器上的纹饰分为单一纹和组合纹,其中單一纹有神人兽面纹及兽面纹,组合纹有神人兽面纹和鸟形纹、神人纹和鸟形纹、兽面纹和鸟形纹的组合。

  二、纹饰的原型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b。传说东部沿海地区有一个少昊统领的东夷族团聚集地,首领少昊人面鸟身,该形象在后来良渚出土的陶器上出现过。东夷族团崇拜鸟,所以东夷人有鸟人、羽人的说法。

  1.单一纹

  (1)神人兽面纹M16:4

  M16:4正反两面均刻有神人兽面纹。器中部为神人兽面,透雕重圆眼,椭圆形状大蒜鼻。器高5.27cm,上宽5.4cm,中宽10.34cm,下宽6.3cm,厚0.4cm。M16:4神人兽面纹的神人纹位于兽纹脸颊两侧,人像出现在祭祀品上说明其地位很高,该人像可能是祖先、族长、巫师,或族长兼有巫师身份。良渚纹饰上神人纹数量很多,但一个玉器上神人纹数量大都只有一个。由于祖先数量不止一个,所以我们认为玉器上神人纹的身份是巫师,至于他是否兼有族长的身份,我们不予讨论。一般而言,一场祭祀只会有一个地位最高的大巫师。M16:4冠形器作为祭祀品,上面出现两个巫师的情况很罕见,所以我们认为M16:4上的神人纹左右拼合以后才是一个完整形象,也就是只有一个神人纹,对半拆分可能是为了对称的美感。

  《山海经》中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龚维英认为“以乳为目”的乳是女性的乳房。c“以脐为口”是一种隐晦的说法,其实“脐”指的是阴户。在先民的观念中,女阴长有牙齿是母权社会对女阴狂热崇拜的表现。神兽的鼻子呈“丄”型。在古代,“丄”形或“丅”形均为男根的象征。由此,车广锦先生认为“所谓的兽面的椭圆形眼睛是乳房,两眼之间的横条是额头,下面的嘴巴是女阴,中间的鼻子是男根”d。M16:4神人兽面纹通过巫师祭祀刻有两性生殖器官的神兽纹乞求多多繁衍后代,这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2)兽面纹M11:86

  M11:86正反两面均刻有神兽纹,器四周刻有边框,除主体纹饰外,四周布满卷云纹。器高3.4cm,宽6.35cm,厚0.32cm。远古先民还没有留白的意识,冠形器四周刻有边框,边框内部兽面纹是主体图案,其余空白处布满卷云纹作为背景,卷云纹与兽面纹构成图底关系。祥云代表风调雨顺,是人们的美好心愿。我们认为该背景卷云纹也可以解读为水波纹。“当原始人环顾四周时,必定注意到他们周围存在着特定的模式”e,良渚地区河网密布,当先民环顾四周时,他们会看见水面波光粼粼。这种卷云纹与水波纹相似。水波纹与卷云纹都象征大自然,水与卷云不停地运动,代表生命不停地运动,象征着力量,寓意勇往直前的精神。对兽面纹眼睛、嘴巴和鼻子的解读与M16:4的解读相同,所以M11:86的兽面纹是两性同体的象征。

  (3)兽面纹M17:8

  M17:8兽面纹,眼部占比大且突出,上肢为相对的鸟爪状,蹲踞状下肢。器高5.97cm,宽9.15cm,厚0.55cm。对M17:8神兽眼睛、嘴巴和鼻子的解释和M16:4相同。M17:8的大眼睛像蛙眼,蛙代表着生育能力强。蛙和“娲”同音,女娲造人的传说是女性生殖崇拜。我们认为鸟爪状相对的上肢像两只头部相抵、张开鸟喙朝下的鸟。鸟自古是男根的象征,鸟产卵与男根有卵(睾丸)同。男性只有两个卵,而鸟产卵数量多,于是先民将鸟作为男根的象征加以祭祀,以求生殖繁荣。因此,蛙鸟同体是男女同体的生殖崇拜。

  2.组合纹

  (1)神人兽面纹和鸟形纹组合M2:1

  M2:1背面光素无纹,正面内凹刻纹,纹饰上部分是头戴羽状冠的神人,器左右两端上部各有一只鸟,鸟的腹部为重圆圈,像藏了一个“太阳”,脚形似眼睛状,内为螺旋纹,也可以看成是有三个头的鸟。器高5.8cm,宽7.7cm,厚0.35cm。《山海经》记载了一种叫“鸓”的鸟,这种鸟有三个脑袋,可以驱火。我们将M2:1左右上角的鸟解释为三头鸟。从神话上解读,头多代表脑力强,头多眼睛也多代表视力超群。且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太阳和鸟经常一起出现。在M2:1的两只鸟腹上,重圆圈象征着太阳,太阳与鸟能在天空中飞翔,是先民所希望拥有的能力。神人兽面纹中,神人总戴着羽冠也暗含了这一期冀。良渚地区河网、沼泽地不宜居住,所以先民往往要择高地而居,因此头带羽冠也暗含了“高飞”之意。在M16:4中我们解读了兽面纹,M2:1与之相同,是两性同体的象征。综上所述,M2:1是巫师抱着两性同体的神兽加上两只三头鸟形纹,是良渚先民乞求子嗣繁荣的证据。

  (2)神人纹和鸟形纹组合M15:7

  M15:7器高3.8cm,宽6.7cm,厚0.35cm。该镂雕图案上布满了五条并行曲线纹,相交处有旋纹,像交错的水路,相交处出现了漩涡。良渚地处中国东部沿海,“良渚文化”的命名就含有“水”。曲线纹像蛇体的线条,蛇在母系氏族社会被作为男根崇拜。《路史·后纪一》罗苹注引《宝椟记》记载:“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蛇而孕,十三年而生疱牺。”f这里的蛇注释为男子。蛇作为男根的象征是因为外形与男性生殖器相似,因此出现蛇崇拜。M15:7的鸟崇拜和蛇崇拜都是男性生殖崇拜,约5500年至4000年前,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而良渚文化正是父系氏族社会,社会对男性的生殖崇拜逐渐增加。M15:7就是这种主流文化的表现。

  (3)兽面纹和鸟形纹组合M22:11

  M22:11器高4.22cm,上宽8.3cm,下部分别宽7.5、6.85cm,榫宽约5.7cm。M22:11神兽头顶是宝盖头形,中间有一尖端突出,与左右上角鸟形纹突出的尖端相呼应。且神兽的眼睛和鸟腹中的同心圆相同,说明鸟腹上也长了神兽眼。M22:11是男女同体组合兽面纹与男性生殖象征的鸟纹的组合。

  以上6件玉冠形器纹饰由巫师身份的神人和象征男根的蛇、鸟、鼻子,象征乳房的眼睛,象征嘴巴的阴户,以及象征生命不息的云和水分别组合而成。

  三、生殖崇拜再揭示

  我们从文明的视角出发,寻找良渚文明和纹饰之间的关系,再次论证上述纹饰反映的生殖崇拜。赵晔在《良渚:中国早期文明的典范》中指出,“这个已经进入国家系统的古代文明,堪称‘良渚文明”g。良渚文化由于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水利系统、土筑工程、玉器工艺以及祭祀崇拜而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發展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上述的冠形器,高大多在5cm以下,宽在10cm以下,可见冠形器面积之小。而在单体面积如此之小的空间内雕刻出如此精细复杂的纹饰,可见良渚文化琢玉工艺之高超。

  在古代,玉器是一种非常重要且稀有的资源。“玉器制作从采掘玉料、搬运,到开料、制坯、雕琢、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又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结合的复杂生产,而且必须在严密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神‘巫师观念统筹支配的控制下完成。”h在如此重要的玉器上费心费力雕刻的纹饰一定是古良渚先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作为陪葬品,该物应是墓主人渴望在下一世拥有的。

  良渚文化已经形成了国家形态,赵辉在《良渚的国家形态》中详细地论述了良渚国家形态的客观存在。良渚墓规格之高,反映了墓主人身份高贵,有能力在自上而下控制社会的官僚制度下指挥、调度人力来建造高台墓地以及制作丰富的陪葬品。良渚文明正处于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时期。瑶山墓地分为南北两排,张忠培推测出南排墓地主人为男性,北排为女性。“墓主人的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南,故北排位于南排的脚下。将女性墓安排在北排,男性墓安排在南排,体现的是下、上之分,目的是显示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男女地位这样的关系,不能见于母系社会,只能见于父系社会。”i所以,M2:1墓主人是男性,M11:86墓主人是女性。由于反山墓葬中出土的人骨保存不佳,因此不能通过科学手段来鉴定墓主人的性别。而据研究人员推测,墓里出土玉钺的墓主人身份应该为男性。以此推测反山M15、M16和M17墓主人为男性。我们认为纺轮应该出土在女性墓中,根据统计,确实与我们先前通过有钺墓为男性墓,无钺墓为女性墓的结论吻合,而且与张忠培利用南北位置推测墓主人性别相符合。

  通过分析墓地出土的钺器和玉纺轮的情况判断墓主人的性别,我们发现玉冠形器上纹饰解读的内涵大多为两性同体崇拜,我们分析的六处冠形器出土墓地只有反山M15号墓为男性生殖崇拜。这与良渚父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崇拜逐渐被男性生殖崇拜所取代的事实相符。

  四、结语

  良渚玉冠形器上的纹饰反映了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且处于由女性生殖崇拜向男性生殖崇拜过渡的进程中。良渚先民通过组合蕴含生殖意义的生殖器官和自然物,形成兽面纹,再通过代表巫师的神人纹与神灵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下一世生殖繁荣的美好夙愿。

  a 四大“前文字理论”出自黄亚平教授《广义文字学》课堂的讲授。

  b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38—350页。

  c 龚维英:《无头战神刑天考辨》,《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d 车广锦:《中国传统文化论——关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考古学研究》,《东南文化》1992年第5期。

  e 戴维·利明、埃德温·贝尔德:《神话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版,第92页。

  f 罗泌:《钦定四库全书·路史后记第一卷》,文渊阁1792年版,第144页。

  g 赵晔、良渚:《中国早期文明的典范》,《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

  h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i 张忠培:《良渚文化墓地与其表述的文明社会》,《考古学报》2012年第44期。

  作 者: 关梦婷,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