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百年孤独》 孤独 人类文明 荒诞
一、对“孤独”深层内涵的思辨
学界对小说《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的探析通常倾向于解释作者精心营造的一系列死亡的孤独。“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独创的世界中,置身于一切事物幕后的总导演也许就是死亡。”a人之死、家族之死、城镇之死、由盛转衰的历史使研究者注重于死亡带来的孤独感。人们提出,作者马尔克斯正是为了表达死亡的孤独才构建了这一困顿于闭环之中走向灭亡的家族史,包括布恩迪亚家族族人的相继死去和马孔多市镇的逐渐衰败。
然而,在生命本身的丧失所带来的孤独之上,更有绝望而无声的孤独——生命意义丧失的孤独。“孤独是有层次的,有具体可感的生存意义上的孤独和抽象的难以准确把握与表达的存在意义上的孤独。”b事物的存续并不仅仅依附于其存在本身,更与其精神外延息息相关。事物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及人们对此的记载和传承,是事物价值和存在证明的延续。“存在意义上的孤独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孤独,它源于人们对自我局限性乃至人类难以摆脱的精神困境的清醒认识。”c
在《百年孤独》中,当人们仍旧记得死去的先人时,当市镇居民依然承认布恩迪亚这一家族的存在时,孤独的飓风并没有将一切夷为平地。只有延续的血脉和记忆中断,市镇的居民不再记得这里的历史,不关心曾经的文明,这座孤独之城才为自然的蛮荒与记忆的荒芜所吞没。这也是作者安排记载文明的智者书店的关闭、承认历史的第六代布恩迪亚的朋友们远去的意图所在——当记忆和传承消亡,历史被人们遗忘时,马孔多也就迎来了真正的终结。
因此,于人类文明而言,事物本身的消亡并非真正意义的终结。真正使事物彻底失去意义、沦于无限孤独的境地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失去一切相关的语言、文字、记忆、血脉上的记载,再无一星半点思念的传承。
二、遗忘的范型
在长河般的叙事过程中,作者巧妙安插了多个象征着遗忘的范型,它们于故事的明处与暗处埋设着孤独的种子,预言着最终的毁灭。
(一)失眠症的预兆
早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席卷马孔多的失眠症就宣布了孤独的真相:人类永远无法摆脱最致命的孤独,那就是——遗忘。
失眠症是在第二代家族成员丽贝卡到来不久后开始在马孔多蔓延的。印第安人向布恩迪亚家族讲述了失眠症的可怕之处:这种疾病会迅速传遍整个市镇,使人彻夜不眠,并且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那就是——遗忘。患者会渐渐遗忘经历、概念、身份,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失眠症的这一特征正与后来马孔多的破败过程相吻合。
在经受过来自外部的政治经济打击、自然灾害、人口流失等问题之后,马孔多的发展出现了倒退的趋势。原本已经通了火车、与外界相连的马孔多逐步走向故事一开始“周围全是水”的封闭困顿的起点。人们渐渐无暇他顾,不关心市镇的状况,也不在意其他人。从此,在绵绵不绝的雨水和铺天盖地的干热中,遗忘的恶疾蔓延到整个市镇,然而这次却无人能够阻挡。对待失眠症这一有迹可循的疫病,人们尚能防治。为了防止所有人都遗忘自己的身份、遗忘家人和过往,丧失社会道德与生活常识,人们以贴上纸条标注的方式进行补救。然而,面对这大规模的慢性的遗忘,人们无能为力,只能在市镇的衰落与崩坏中沦为毫无过往可寻的末代居民。
(二)马孔多的毁灭
在《百年孤独》中,小镇马孔多由盛转衰,最后在遗忘中走向终结。一个城镇的历史实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人類生存境遇的隐喻。“与其说马孔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d它的发展轨迹、繁荣与衰败,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假设和预警。
起初,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在叙述马孔多的发展状况时,经常出现“马孔多还没有死过人”这样的表述。开拓文明的当事人不死,文明的存在就没有如失眠症蔓延时期那样用小纸条进行说明和记载的必要。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当事人的入土,人们开始渐渐遗忘过往。
商业的繁荣和外来文明的冲击使人们不再关心尘封的往事,纵欲的需求使人们只关心挥霍本身,香蕉公司引发的风波使小镇陷入动荡,而大罢工中在小镇车站死于枪击的三千余人则是市镇文明衰落最强有力的催化剂。无人承认三千余人的惨死,无人记述载着尸体驶向大海的二百节火车车厢,但荒谬的事实却将市镇与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彻底推向了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衰败境地。在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从罢工后的屠杀中侥幸逃脱后,路遇的施救者还记得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虽然于她而言那已经是遥远的过去。然而在那之后,很少有人承认这位曾给马孔多带来历史性影响的上校。小镇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了漂浮不定的虚幻存在。
面对时代更迭、外力摧残、人口流失等因素造成的文明的衰颓,人们听之任之,浑浑噩噩地度日。小镇最后一位神父对外界毫不关心,他认为历史是无须在意的,甚至怜悯地对企图证明真相的奥雷连诺说:“孩子,我们只需要知道你和我现在的事情就够了。”无人记述、无人传唱的文明,就如此走向无可挽回的覆灭结局。
(三)布恩迪亚家族的衰落
布恩迪亚家族作为经历了马孔多的开辟和消亡的一族,既是承受孤独的载体,又是一个民族的缩影。这个家族的兴衰史正是马孔多这一文明的兴衰史。
随着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疯癫和离世、乌尔苏拉的衰老,人们对于先祖的记忆渐渐远去,家族在开辟马孔多过程中的贡献和建立起来的伟业被家族成员和小镇居民遗忘。而在庸俗无意义的日常生活的循环中,“昔日不可一世的上校只好窝在自己的后院悄无声息地死去,唯有最后一棵香蕉树为之作证”e。
在后续的城镇狂欢性的繁荣之中,没有人在意过往,也没有人好奇远去的战争。外来人口涌入,马孔多的剧变使人们措手不及。传奇性人物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被遗忘,被认为是保守派为了掩盖屠杀自由派人士而编造出来的人物。以上校的名字命名的大街也逐渐被人遗忘。最后,镇上的人们甚至否定布恩迪亚这个姓氏,对这一家族的存在矢口否认。家族的第五代人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认为上校关于战争的魅力的长篇大论毫无意义;而阿玛兰达·乌尔苏拉与第六代奥雷连诺相爱后,在修整家族的房屋时看着一直如标志物般存放在客厅的上校妻子雷梅黛丝的相片放声大笑:“哈哈哈,一位十四岁的老祖母!”
在严酷的自然灾害过后,住在马孔多的美国人离去了,外地来的智者也离去了,甚至精通文学的几位朋友也相继离开了破败的马孔多,归来的吉普赛人认为马孔多与世隔绝还未开化。随着“人”这一文明的传播媒介的流失,马孔多渐渐衰败。在最后一代家族成员不自知地乱伦结合后,布恩迪亚家族的血脉也走向了终结。于是故事结尾迎来了那似乎代表了时间的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界的侵蚀——植物入侵了经营数代的房屋,水藻爬上保存了一个多世纪的梅尔加德斯的书房,蚁群如同铺天盖地的灾难般啃噬着人类生存的遗迹,将往昔化作粉末。像一场更为彻底且无药可救的失眠症一样,遗忘侵蚀着文明的记忆。“人”的存在被抹去的同时,历史与文明也就彻底不复存在了。
正如《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在得到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发现的城邦遗迹的支持之前,一度被世人认定为是虚构的故事一样,当久远的岁月过后,当事人与记录者都从地表消失,最后一卷记录着历史的羊皮纸也无迹可寻,哪怕仍然有人将曾经的事实认作神话而传唱,这个文明也终将如同马孔多最后的遭遇一样,从地表被飓风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预示和警醒:当记忆也不被传承,文明就会迎来孤独的荒原。
三、无意义的意义
在整个故事中,人们会发现历史是不断重复的,时间似乎没有流动,几代人的经历都在循环中无意义地打转。而最后,小镇马孔多也回到了蛮荒的起点,最终一切存在都毫无意义,毁于飓风。而读懂这无意义的人,或是像上校一样,放弃了生存的激情,陷入无力的重复中等待死亡;或是像晚年的阿玛兰达一样,明白了生命的荒唐而不停地缝制丧服,消磨生命。作品揭示了喧闹过后无法排解的孤独,将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摆在读者面前。
(一)创造——毁灭的家族恶习
制造物件又毁灭,是布恩迪亚家族成员难以规避的宿命般的习惯,这习惯本身便是一个先创造意义再拆解意义的循环。
上校放弃战争回归马孔多后,因为察觉到人生的荒唐、战争的无意义而颓废不堪。他毁去了一切曾经珍爱的物件,使人们无法通过他留下的痕迹来回忆有关他的一切。对无意义的发觉使人明白生存的荒诞性,走向放弃和遗忘。
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晚年不断重复着制作小金鱼又销毁小金鱼这一离奇且无意义的举动,奥雷连诺第二不断拆修门窗,布恩迪亚家族在闭锁的命运中始终重复着一个个无意义的循环。像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惊觉时间停留在星期一那天一样,布恩迪亚家族始终在原地打转,人们渐渐失去了时间观念,马孔多的历史最终回到第一批吉普赛人到来时的荒凉。开辟村落发展文明终归于无意义,发动战争与结束战争终归于无意义,埋藏财富与挥霍财富一样无意义,甚至连时间的流逝都是无意义的。
点滴构建七代人的家族史,是为了最终的摧毁;细致营造城镇的盛衰,是为了价值幻灭的那最后一瞬,揭示无意义便是全部的意义。“看到生活的荒谬,这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f
(二)梅尔加德斯
梅尔加德斯本人的存在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谜团,这个吉普赛人本应死于热病,被抛入海中,却超越生死界限返回马孔多,并且第二度死去,化作鬼魂。他本应最早被遗忘,却贯穿始终,布恩迪亚家总有子孙见得到他,在他那间萦绕着神秘气氛的房间里研读他留下来的书籍。
梅尔加德斯在死前给布恩迪亚家族留下了一卷羊皮纸,上面用密码写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留待这个家族一百年后的最后一代人去破译。记在羊皮纸上的谜底自从故事的开端就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却在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行将被飓风抹去的时刻,才被布恩迪亚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毫无意义地读懂,然而此时,“飓风刮落了门窗,掀掉了东面长廊的屋顶,拔出了房屋的地基”g,毁灭已然降临。第一代人没有听懂这位先知所呼喊的预示未来的可怕诗行,最后一代人也无法改写书中的家族历史,以及正在发生的无法挽救的毁灭。留下这预言的行为本身就是于现实而言毫无意义的,是荒诞的。而存在的虚无本身却是唯一真实地贯穿了全书的真理。
梅尔加德斯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梅尔加德斯的存在没有意义。一座繁华市镇的衰落与崩塌没有意义,百年间七代人原地打转般的荒唐循环没有意义。它们最终都被抹去,都被遗忘。入侵的植物、浩瀚的时间、风暴般的蚁群,自然的蛮荒之力就像浩如烟海的时间之潮,将前人留下的痕迹逐一从现实中剥离。
在无人警醒的失眠症中,预言是无意义的,繁衍是无意义的,名字是无意义的。而它的价值在于,向人们揭示了无意义本身,展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人们认识到荒诞,认识到世界的不可理解性,对这种生存状态表示厌倦,这就是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理性的表现。
对遗忘的警醒,对荒诞的揭示,或许就是《百年孤独》所写下的意味深长的羊皮卷预言。隐喻人类文明可能面对的问题,将生存的意义揭破给人们看,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百年孤独”。
a 彭诗琅、廖隐邨:《诺贝尔文学奖金库·作家传略卷》,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第582页。
b 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孤独母题》,苏州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7页。
c 徐培:《百年的孤獨——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中的死亡内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d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林一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1页。
e 陈众议:《马尔克斯故乡,寂寞》,《环球时报》2002年5月30日第17版。
f 〔法〕罗歇格·勒尼埃:《阳光与阴影——阿尔贝·加缪传》,顾嘉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g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59页。(本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参考文献:
[1] 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华伦.小说鉴赏[M].主万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 阿尔贝·加缪.加缪文集[M].郭宏安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作 者: 陈曦,北华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