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苏州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脉络探赜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12477
施伟萍

  摘 要:旅游文学伴随人们的旅游活动而产生,古代文人墨客的行踪是旅游文学的主要内容。同样苏州古代旅游文学与纪行、行旅紧密相连,景物描写占较大的篇幅,也有抒发羁旅之情。苏州的古代旅游文学作品提升了苏州旅游的知名度,梳理苏州古代旅游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促进苏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苏州地域文化 古代旅游文学 发展脉络

  旅游文学是与旅游活动相关,或作者所写的景色景物,或记叙游览的内容。旅游是“极目骋怀”的精神生活的一种行为。古人认为“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是相得益彰的求知途径,旅游之所以有吸引人的魅力,全在那“良辰美景”的可观环境和“赏心悦事”的精神需求之中。所以旅游必然地赋予它以文化的气息。春秋时诸子百家的漫游,出现了旅游文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士人游历的兴盛,山水诗和山水散文逐渐显现;隋唐五代至北宋,文人騷客的旅游活动增多,出现了古代旅游文学的繁盛;明清又以记游文学为主,可见伴随着文人墨客的旅游活动的普及。古代旅游文学也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论是南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舞”,还是盛唐时期李白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或是唐代王维的《辋川村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诸如此类,一篇篇的名篇佳作,引人入胜,与人共鸣。苏州古代的旅游文学也是经过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的手笔,融入真善美的语言,出神入化成为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旅游文学,狭义地说,是记游性的文学作品,著名的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还有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歌》等举不胜举的诗篇。广义来说,旅游文学涵盖了抒发一地自然风光、历史掌故、景观胜迹、风土人情的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

  一、苏州古代旅游文学的发展脉络

  苏州自两千五百多年前始建的阖闾古城开始,沧桑历经,期间在文人笔下都是水道纵横,园林精美,寺观巍峨。苏州古城背虎丘,面石湖,绕运河,通三江,依凭着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七十二峰的洞庭,周围河网交错,平畴无限,是公认的鱼米之乡、蚕桑之乡、丝绸之乡。一村一镇、一亭一桥蕴积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不乏文化包孕文学的层累。

  苏州古代的旅游文学的发展基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情真文美的名作,代不乏文。最早可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所载,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季札访问鲁国,观赏周乐而抒发感慨,他的听乐观舞、论德说政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是自古音乐和舞蹈就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吴公子札赞叹“美好”的周乐是我们了解当时各种民风民俗素材。

  到了晋代,饮誉当代、洛阳纸贵的左思的《三都赋》中的《吴都赋》中记叙了阖闾城和四周的景物,其中对“长洲之茂苑”的描写颇见传神。和左思同时代的陆机作有《吴趋行》,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五言歌行体,以吟诵苏州当时的社会风貌为主,至今苏州有一街坊以“吴趋”命名。清人顾禄撰著的记录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书名就是取自《吴趋行》诗中的“土风清且嘉”。

  唐宋以还,层见叠出的诗词,有“春风倚棹阖闾城”,有“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家尽枕河”,有“红栏三百九十桥”。这些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旅游文学佳句,从不同角度将苏州历代的江南水乡特色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于是,李白游苏州作“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新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杜牧有“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都为苏州人文旅游留下宝贵的财富。

  苏州古代的旅游文学作品中,以诗为最,有咏苏州一门、一山、一寺、一桥、一亭等等,其中山以虎丘最多,水以太湖占先,寺以寒山居众。唐宋文人大家到过苏州的,无不留下咏苏州的篇章,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在苏州为官,皮日休、苏舜钦于苏州居留,籍贯为苏州人氏的诗人更多,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等名家更不用说。宋代朱长文《蒲章诸公唱和诗题辞》:“虎丘之境,盖有三绝:‘一绝为山势之奇,‘二绝为登眺之乐,‘三绝为剑池之幽。”刘禹锡在苏州任过三年刺史,在任时登虎丘,写下了《发苏州后登虎丘寺望海楼》:“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离开时写了《别苏州》二首:“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除了诗歌,还有散文。古人言:“言之无文,而行而不远。”苏州古代文献丰厚,唐陆广微的《吴地记》,宋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范成大的《吴郡志》等都含有旅游文学的资源。明清的著述更多,明代卢熊的《苏州府志》、王鏊的《姑苏志》,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和同治四种《苏州府志》等,其中记叙到的山水、园林、胜迹、宅第等场所,包括异闻奇事,如天平山的白云泉、万笏朝天、虎丘的千人石、顽石点头都给旅游增添了人文色彩。这些著述中有的专为记游,如朱长文的《乐圃记》、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王禹偁的《新修太和宫记》。明代的记游之作有汪道昆的《游洞庭山记》、喻钧的《游太湖记》、王世贞的《泛太湖游洞庭南山记》等等。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六下江南,随从和迎接的臣下都写有专记。如王世贞的《迎驾记恩录》、汪琬的《迎驾始末》等,个人写的游记有尤侗的《游灵岩山记》、潘耒的《游西洞庭记》、沈德潜的《游渔洋山记》、宋荦的《游姑苏台记》等。

  苏州的旅游小说虽然没有《老残游记》那样的著作,但是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小说中也不乏这样的内容。著名的《唐解元一笑姻缘》《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都是与苏州人文传说有关的内容。古代的戏曲中也有一些丰富多彩的与苏州关联的内容,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演绎范蠡和西施的爱情。在精美文字的铺陈中,梁辰鱼设计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传奇情节,扣人心弦;而含情的声腔也让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李玉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占花魁》就是根据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通过卖油小贩秦重和受骗失身的妓女莘瑶琴之间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万里圆》写苏州黄向坚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兵荒马乱中到云南寻父的故事,剧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暴露了清朝统治者屠杀人民的罪恶,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的悲愤感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