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梨园天子闹紫禁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间故事选刊·下 热度: 11037
孙华友

  

  夜猫进宅

  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九这天,巴城人杨继祖正坐在家中,跟父亲杨艺德喝茶聊天。杨继祖早年留洋日本,如今在一家香港报社工作,眼看假期即将结束,又要离家赴港,这一别,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父子俩的心里满是惜别之情。

  就在这时,突然有官府的差役跑来报告,说江苏巡抚恩寿来访,即刻就到!杨艺德父子俩听罢,内心都是一惊,他们杨家与官府素无往来,这堂堂的巡抚大人,怎会无故上门?顷刻间,一大拨身着官服的人拥进屋内,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矮胖的中年男子,一看官服就知道,此人正是江苏巡抚恩寿。

  杨艺德父子急忙上前施过见面礼,恩寿上下打量了父子俩一番,用傲慢的口气问:“你们祖上,可有个叫杨啸天的?”

  对方口中的杨啸天,杨继祖当然知道,那是自己的高祖父,自己曾在杨家族谱上看到过这个名字。一旁的杨艺德不知道恩寿大老远地跑来问自己祖上,意欲何为,只得点头称是。

  恩寿见杨艺德点头了,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好!看来这趟我算没白跑!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康熙爷过六十六岁寿诞时,你们祖上杨啸天曾为先帝爷唱过一出昆曲,曲名就叫《御驾亲征》。今年十月初十,恰逢老佛爷六十六岁寿诞,老佛爷想效仿当年康熙爷的六十六岁寿诞庆典,点名要听你们杨家人唱的这出戏。我这次来,是为了口传老佛爷懿旨的!听明白了吧?”

  原来,就在离自己六十六岁生日还有将近一年时间,慈禧太后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寿诞庆典了。李莲英猜透了她的心思,奉承道:“当今我大清在老佛爷的治理下,歌舞升平,国泰民安。老佛爷神武英明,居功至伟,丰功伟绩堪与当年康熙爷媲美。依奴才的意思,老佛爷的六十六岁寿诞庆典,就按当年康熙爷六十六岁寿诞庆典的标准来办为好!”

  李莲英一派胡言,说得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她当即命令李莲英全权负责自己六十六岁寿诞庆典的筹备事宜。李莲英得知,当年康熙皇帝过六十六岁寿诞时,搞了个百戏进京贺大寿,于是他跑到内务府,找出了当年的戏单,看完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原来,戏单上的戏目他大都耳熟能详,只有一出《御驾亲征》的昆曲,他闻所未闻。李莲英不甘心,他派人四处查访,最后还真让他给打听到了,当年唱《御驾亲征》的,是一位苏州巴城人,名叫杨啸天。

  一听杨啸天是苏州人,李莲英一下就想到了江苏巡抚恩寿,他私下里与恩寿交好,于是赶紧写了一封密信,派人快马加鞭送给了恩寿。密信中,李莲英把情况交代清楚了,最后不忘加了一句:“如果你这次把事情办好了,我就可以吹吹老佛爷的耳边风,到时候,你升迁两江总督的事,就板上钉钉了。”

  接到密信后,恩寿立刻派人去查,结果很快就查到了杨艺德父子。恩寿得知,杨艺德早年确实从祖上手里接管了一家戏班,但在几年前,戏班已经解散了。好在戏班虽已解散,但杨艺德却成立了一个昆曲曲社,一有闲工夫,他就召集原班人马吹拉弹唱,看样子,这些年的戏曲功底并未荒废。就这样,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恩寿一大早就出发,跑了近百里路,从苏州亲赴巴城杨艺德家里,甚至假传慈禧的懿旨。

  听了恩寿的话,杨艺德不禁眉头紧皱,一脸的难色。恩寿见状,一瞪眼怒道:“怎么啦?难道你想违抗懿旨不成?!”

  杨艺德听罢,赶紧拱手道:“不敢!不敢!大人请放心,我现在就召集人来排戏!”

  恩寿一听,哈哈大笑道:“这不就得了!你带人好好排戏,到时候要是讨得老佛爷欢心,别说老佛爷那里,就是我恩寿这边也重重有赏!”说完,恩寿又叮嘱了一番后,才带人离去。

  送走恩寿,杨继祖百思不解,所有昆曲传统剧目,他几乎倒背如流,唯独什么《御駕亲征》,自己听都没听说过。望着父亲一脸为难的样子,杨继祖刚要开口,父亲却抬手阻止了他,叹着气说:“这回被官府盯上,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事!继祖,眼下实在是没办法了,你得留下来帮帮为父。”

  杨继祖想都没想,当即应允道:“父亲放心,我现在就去拍电报,向报社请假。”

  葬父进京

  当初杨艺德解散戏班,全因当下百业凋敝,没人看戏导致入不敷出,如今一听说要重整旗鼓,戏班的原班人马不由群情激昂,没过多时,大伙儿都拥到了杨艺德家里。

  杨艺德环顾人群,从怀里掏出一本薄薄的泛黄的戏本,说:“遵照祖训,没有官府要求,这出戏是万万不能重排的!现在朝廷出面要求重排,是没有办法的事,从今往后,所有人不得提及,只管尽心尽力去排戏即可!”听罢杨艺德的话,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御驾亲征》是一出折子戏,剧幅不长,剧情简单,讲的是康熙皇帝当年亲自出马,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故事。杨艺德考虑后决定,就让儿子杨继祖扮演康熙皇帝的角色,因为儿子从小受过自己的严格训练,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更何况儿子长相俊美,扮相极好。

  接下来,在杨艺德的精心指导下,戏排练得很顺利。其间,恩寿还多次亲临现场督导。就在慈禧太后六十六岁寿诞即将来临之际,《御驾亲征》终于排练好了。可是,就在戏班将要离开巴城、赶赴京城的前夜,杨艺德却因为多日的劳心劳力,突然病倒了。

  杨艺德的病情来势汹汹,杨继祖伺候在病床前,急得团团转。恩寿得知后,怕他们耽误行程,还一个劲儿地派人来催。这天,杨艺德把杨继祖喊到自己跟前,拉住儿子的手,未语先咽。杨继祖见状,内心如刀割般难受,眼泪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杨艺德强撑精神,对儿子说道:“此次进京,凶多吉少,为父送你三样东西,你千万要保管好,关键时候,或许能救你一命!”说完,他命人取过三样物件,一一对杨继祖作了交代。听完父亲的话,杨继祖当即把三样物件收好了。

  当晚,杨艺德与世长辞,杨继祖伤心欲绝,哭得昏天黑地。那边恩寿不识时务地又来催促,杨继祖没办法,只得强忍悲痛,草草收殓了父亲,在恩寿所派官兵的护卫下,带着戏班向京城进发了。

  一路上风雨兼程,杨继祖带领戏班如期赶到了京城。安置好戏班,杨继祖去找管事,商量彩排事宜,管事告诉他,明晚戏班可以到现场彩排。彩排现场就在颐和园内的德和大戏楼。

  德和大戏楼是慈禧太后挪用大清海军军费,花了七十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有上下三层戏台,远远望去,整个戏楼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杨继祖站在戏楼前,内心五味杂陈:前不久,大清海军甲午一战败给东洋倭贼,现在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彩排开始前,杨继祖站在戏台上,命人抬过来一个大紫檀木箱,这个木箱,就是父亲临终前托付给他的第一样东西。看着木箱,杨继祖内心又是一阵难过,他亲自上前打开了木箱,从里面取出两样东西。戏班的几个人帮忙撑开后才发现,这是两个极其精美奢华的大红灯笼。

  杨继祖亲手点燃了两根大红蜡烛,小心翼翼地放入大红灯笼内,最后命人把两个大红灯笼高高悬挂于戏台两侧,霎时间,整个戏楼都被照耀得熠熠生辉。突然,有人手指灯笼高声喊道:“快看!是康熙爷御笔!”

  众人随声抬眼望去,果然发现右边的灯笼上写着“梨园泰斗”,左边灯笼上写着“百世流芳”,且两个灯笼上都缀有四个小字“康熙御笔”。现场所有人见状,都纷纷跪地,对着两个灯笼叩拜不止。

  殊不知此时,戏楼对面的颐乐殿内,一个人也看到了大红灯笼上的字,他急忙从太师椅上站起身,跪地后冲着大红灯笼磕了几个响头。此人边磕头边暗想:没想到,当年那杨啸天真有两把刷子,竟得康熙爷御笔赐字!不过我今晚倒要看看,他杨家后人到底有多少能耐?此人正是偷偷前来审戏的李莲英。

  接下来,杨继祖又取出父亲临终前给他的第二件东西:一个小紫檀木匣。打开木匣,杨继祖从里面取出一件黄色戏袍,抖开后穿在身上,这戏袍除了看上去有些陈旧外,穿在身上倒也合身。

  此时,开场的锣鼓声已经响起,杨继祖身佩宝剑,手持马鞭,他深吸一口气后,在一群御林军的护卫下,踩着鼓乐节点走上了前台。李莲英一看,顿时瞪大了双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突然,他“噌”地站起身,手指杨继祖厉声喝道:“来人啊,把那个反贼给我拿下!”

  祸起戏袍

  李莲英一声令下,一群侍卫立马冲上戏台,把杨继祖押到了李莲英跟前。李莲英对着杨继祖咬牙切齿道:“姓杨的,你可知你身上所穿是何物?”

  杨继祖毫无惧色,一挺胸脯,朗声说道:“我是唱戏的,穿的当然是戏袍……”

  “胡说八道!”没等杨继祖说完,李莲英怒不可遏道,“这明明是一件我大清皇上的龙袍,你身为戏子,胆敢身着龙袍唱戏,难道是想谋逆不成?!”

  谁知杨继祖听罢,只是呵呵一笑,说:“公公好眼力,不错,这确实曾是一件龙袍。只不过,当年康熙爷赏给我的祖上杨啸天当戏袍了!”

  龙袍可是皇上身份的象征,康熙爷就是再糊涂,也不可能拿来赏给外人,何况是赏给一个戏子当戏袍?李莲英说啥也不相信杨继祖的话。没办法,杨继祖只得当场给李莲英讲了一段故事:

  当年,康熙爷身边的李德全因事出宫,无意间看到了在戏台上唱戏的杨啸天,顿时就呆住了,因为杨啸天除了年轻点以外,跟康熙爷长得实在是太像了。

  看着戏台上英姿勃发的杨啸天,李德全灵机一动,有了个主意。原来,康熙爷最近情绪十分消沉,经常怀念自己年轻时的那些峥嵘岁月。眼下,康熙爷的六十六岁寿诞将至,李德全决定,就让杨啸天扮演康熙爷,排一出当年康熙爷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戏,以博康熙爷欢心。

  到了康熙爷六十六岁寿诞当天,杨啸天被李德全偷偷安排进宫,就在寿诞庆典进行到最高潮时,杨啸天身着戏袍突然登台,顿时引起现场一片惊呼,因为无论身段还是神韵,杨啸天完全重现了康熙爷年轻时的风采。

  杨啸天一开唱,更是引来一阵阵欢呼。此时,康熙爷已经喝得微醉,他看着正在唱戏的杨啸天,越看越喜爱,或許是一时兴起,他突然摇晃着站起身,一边脱下自己的龙袍,一边摆手招呼杨啸天说:“来来来,换上朕的龙袍再唱!”

  康熙爷此举,惊呆了所有人,杨啸天更是跪在地上,连呼不敢。康熙爷却不管那一套,他亲自动手,给杨啸天披上了自己的龙袍。杨啸天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把戏唱完。

  戏一唱完,杨啸天赶紧脱下龙袍,毕恭毕敬地要还给康熙爷。谁知康熙爷大手一挥,道:“这件龙袍,朕赏给你了,从今往后,你就是梨园天子!”

  康熙爷一番话,吓坏了在场的所有人,杨啸天更是吓得跪地不起,连连磕头,高呼不敢。

  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看出了端倪,他建议康熙爷说:“既为龙袍,就只能皇上一人穿,是万万不能赏赐于人的!如果皇上想赏给杨啸天,可对龙袍稍作改制,这样一来,就不违背礼制了。”

  众人一听,都说是个好办法,康熙爷也觉得此法不错,他当即命人在龙袍内衬上,用金丝绣了个“戏”字。

  杨继祖讲到这里停下了,李莲英听了将信将疑,他命人检查杨继祖身上的龙袍,果然在内衬上,发现了那个用金丝绣成的“戏”字。事已至此,真相大白,李莲英自讨了个没趣,只好厚着脸皮,命令杨继祖继续排戏。

  惹祸上身

  接下来的彩排很顺利,李莲英看完,甚是满意。

  当晚,李莲英回到宫中,对慈禧太后汇报了审戏的情况。他先把康熙爷御赐杨家班两个大红灯笼、御赐龙袍当戏袍的事说了个天花乱坠,又把杨继祖唱的《御驾亲征》添油加醋地吹嘘了一番,直听得慈禧太后心旌荡漾,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寿诞庆典充满了期待。

  到了十月初十这天,慈禧太后六十六岁寿诞庆典拉开了帷幕。一时间,整个颐和园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德和大戏楼三层戏台,几十家戏班你上我下,各个曲种的名家名角轮番上演,大戏从早唱到晚。

  当晚,慈禧太后用过晚膳,稍作休息后,就移驾颐乐殿内。望着大戏楼两侧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还有上面的康熙爷御笔,慈禧太后顿觉神情恍惚,仿佛眼前的浮华景象就是当年的康熙盛世。看着慈禧太后已经坐好,李莲英急忙吩咐下去,压轴大戏可以开演了。

  杨继祖正在后台做准备,突然过来一个人,悄悄把一张字条塞进他的手里,然后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杨继祖环顾四周,趁人不注意,转过身展开字条一看,上面写着“情况危急,不可轻举妄动”几个字。看完后,杨继祖迅速把字条塞进嘴里,猛嚼几口咽了下去。

  就在这时,开场的锣鼓声已经响起,杨继祖深吸了一口气,精神抖擞地走上了戏台。

  戏台上,杨继祖身着龙袍,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显得英姿勃发、神采奕奕,把当年康熙皇帝驰骋疆场、平定叛贼的情景演绎得出神入化。对面颐乐殿内,慈禧太后伸长脖子瞪着两眼,一脸痴迷地盯着杨继祖,像这种身手敏捷、长相俊美的武生,她还是头一回见。

  此时,台下的王公大臣、宫廷内眷们也不时地拍手叫好,把现场气氛烘托得十分热烈。最终,戏还是唱完了,现场所有人都站起身,叫好声一阵高过一阵,有些人把巴掌都拍红了。

  自从甲午海战、公车上书等事件发生以来,慈禧太后还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今天杨继祖这一出戏,让她心情大好,当即派人把杨继祖喊到自己跟前来问话。

  杨继祖被带到慈禧太后跟前,对着她行了跪拜大礼。慈禧太后命杨继祖起身,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杨继祖剑眉星目、气宇不凡,不禁越看越喜欢,笑眯眯地说:“你唱得不错,哀家要重重赏你!你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落在了杨继祖身上,只见他垂手而立,思忖良久并未开口讨赏。一旁的李莲英看不下去了,他催促杨继祖道:“老佛爷问话呢,还不快说!”

  这时,杨继祖才拱手对慈禧太后说道:“启禀老佛爷,小人有一请求,恳请老佛爷同意,如有僭越嫌疑,还望老佛爷恕罪!”

  慈禧太后以为,杨继祖无非是要讨些金银财宝、官爵土地作为赏赐,她依旧笑眯眯望着他,说:“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出来,哀家恕你无罪!”

  杨继祖谢过慈禧太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双手举过头顶,朗声说道:“启禀老佛爷,小人别无他求,这里有一封早已写好的谏书,请老佛爷过目。”

  一听是谏书,慈禧太后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她冲李莲英使了个眼色,李莲英赶紧上前,接过谏书呈上前。慈禧太后耷拉着眼皮,并没有去接谏书。李莲英见状,立刻明白了,他拆开信封,取出一张信纸,看了一眼后,“扑通”一下跪在慈禧太后跟前,高声喊道:“启禀老佛爷,这是一封反书,奴才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读啊!”

  李莲英的这一番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坏了。慈禧太后听罢,更是怒气冲天地说:“你尽管读来,哀家恕你无罪!”

  有了慈禧太后这句话,李莲英来了底气,他清咳了两声,高声读道:“如今西方列强瓜分我土地,屠戮我臣民,我大清如遭群狼环伺,朝不保夕。看国内,百业凋敝,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如再不变法图新,大清危矣!太后英明,应当还政于皇上,退居后宫……”

  听到这儿,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她用手指着杨继祖,厉声骂道:“大胆刁民!哀家给你点儿脸面,你却不知好歹,蹬鼻子上脸,来人,把这乱臣贼子给我绑了!”

  她的话音未落,一群侍卫拥了过来,围着杨继祖就要动手。危急关头,杨继祖大声喝道:“慢着,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说着,他把手伸进怀里,掏出了一个黄色绸布包, 这正是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第三样东西。

  免死玉牌

  侍卫们一看,以为杨继祖掏出的是凶器,于是一拥而上,把他牢牢按在地上。这时,一个侍卫长一把夺过绸布包,交给了一旁的李莲英。李莲英急忙打开绸布包一看,里面竟是一块翡翠玉牌。这块玉牌做工精美,用料上乘,李莲英眼光老到,一看就知道是皇家御用之物。

  李莲英再仔细一看,发现玉牌上还刻有文字,一面刻有“康熙御赐”,另一面刻有“世袭免死”,谁也想不到,这块玉牌竟是当年康熙爷赏赐给杨啸天的免死凭证!

  接下来,杨继祖缓缓说起了这块玉牌背后的故事:

  当年,康熙皇帝借着酒劲儿,一时兴起把自己的龙袍赏赐给了杨啸天,可把杨啸天吓坏了,他明白,即便在龙袍上绣了个“戏”字,那也不过是个掩耳盗铃的做法,以后万一有人拿此事做文章,那对他杨啸天及其后人,都是要命的事。

  杨啸天手捧龙袍,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于是说道:“小人有一个关于龙袍的故事,想讲给万岁爷跟在座的各位大人听听,就是不知当讲不当讲?”此时,康熙皇帝正在兴头上,当即就同意了。

  杨啸天谢过皇恩,开口讲道:从前,有个人名叫杨老蔫,家住一处山冈之上。这天早上,杨老蔫打开家门,发现一位中年男子卧倒在他家门口,此人身子很虚弱,看样子病得不轻。杨老蔫心善,就把病人扶进屋内,安置在床上好生伺候。杨老蔫送汤煎药,伺候了一个多月,男子的病终于好了。

  千恩万谢后,男子对杨老蔫说:“老伯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我想告诉您老一件事,万望照办。今夜子时,您把您家的祖坟偷偷迁到这房后的山冈之上,切记一定要悄悄行事,万不能告诉外人!”男子说完,就告辞走了。

  眨眼过去多年,有一天,那位男子突然又回到了杨老蔫家,他一看屋后的景象,顿时目瞪口呆。原来山冈之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坟头。男子急忙问杨老蔫怎么回事,杨老蔫说道:“你走之后,我就按你说的去做了,谁知村里人看我半夜偷迁祖坟,就跑来问我缘由。开始我没说,可我越是不说,他们越是好奇,最后我经不起纠缠,就把你告诉我的事说了。村里人一听,都说这里面肯定有门道,就一股脑地把他们的祖坟也迁到了这山冈之上。”

  男子听完杨老蔫的话,连呼:“完了完了!”他告诉杨老蔫,自己其实是一位得道高人,有一日在南方游历时,突然发现一条金龙卧于清水之畔、绿山之旁。于是,男子便念咒作法,强行驱使金龙朝北方往自己的家乡游走。当历经千辛万苦,走到杨老蔫家屋后那处山冈之上时,金龙却突然卧住不动了,任凭他怎么作法,直到累病了,金龙仍是一动不动。

  男子知道,金龙卧于此处,是上天注定的事。最后,他告诉杨老蔫:“谁家的祖坟葬到金龙身上,谁家就会出身穿龙袍的真命天子,现在好了,金龙被压死了,幸好你家的祖坟葬在了金龙的头上,虽然你家后人不能出真命天子,但可以出身穿龙袍的人。”

  故事讲完了,杨啸天最后说:“这个杨老蔫,就是我的祖上。”

  杨啸天的这个故事不仅精彩,还给康熙皇帝一个大大的台阶下。还是李德全聪明,听完故事,他就明白了杨啸天的良苦用心,于是高声说道:“皇上,原来您赏赐杨啸天龙袍,是老天早已注定的事啊!”李德全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明白过来,纷纷附和说对。

  康熙皇帝借坡下了驴,不由得心花怒放,对杨啸天的喜爱之情,当即又加了几分。他看出了杨啸天的顾虑,顺手解下一块随身携带的玉牌,命人刻上字,作为免死凭证,送给了杨啸天。

  杨继祖讲到这里,李莲英捧着玉牌,递到慈禧太后跟前,低声道:“老佛爷,看这玉牌的用料跟做工,是我大清皇家御用之物。若此物真是当年康熙爷赐给他们杨家的,肯定会登记造册,现在派人去内务府彻查,不怕查不出真假。”

  慈禧太后听了李莲英的话,当即命人去内务府彻查。不久,被派去的人手拿造册簿回来了,在档案中,还真的发现了当年康熙御赐杨啸天世袭免死玉牌一事。事已至此,慈禧太后虽然恨得牙痒痒,但她也不敢造次,只得眼睁睁看着杨继祖带着戏班离开了颐和园。

  回到戏班驻地,早有两个黑衣人等在那里,一看到杨继祖,其中一个急切地说道:“杨兄,你太冒失了,现在赶紧跟我们走,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原来,早年在日本留洋时,杨继祖就已加入了革命党。此次冒死进谏,他已事先上报给了上级,虽遭到了强烈反对,但机会难得,杨继祖知道凶多吉少,还是决定拼死一试,果然差点儿步了谭公后尘。

  杨继祖拿出所有财物,分给了戏班人员,说:“我杨继祖不才,连累了各位!我走以后,要是有人来问,你们就说所有事都是我杨继祖一人所为,与你们没有半點儿瓜葛。”说完,杨继祖跟随两个黑衣人上了一辆马车,急匆匆地离开了。

  果然,就在杨继祖离开不久,一群蒙面人骑着马疾驰而来,把整个戏班团团围住。而此时,杨继祖已趁着夜色坐马车偷偷潜出京城,他将借道塘沽,坐船南下,直奔香港……

  选自《故事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