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天空下起了温情的小雨,我的心宁静了很多。我呆呆的望着窗外,依旧希望通过视觉的传递,它能洗涤我心上的的尘埃,一层一层的,然后我感觉自己轻轻地飘起,开始去寻找欢乐的故乡。我闭上眼睛,憧憬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幻想着李乐薇立于山脊一个未知角度的玲珑小屋,一切十分清新,十分自然。
我也多么希望能拥有自己快乐的精神家园。
遗憾的是,我感觉自己的世界总被灰色的主色调占据,那里总是下着雨。只是后来,我也渐渐发觉生活的可爱,客观得去看待生活,就会发现它的美好。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噬殆尽。借着朦胧的暮色,我的记忆悄悄发酵着深入过去。
1996年冬,我转学。老师把我拉到课室后面站着,眼睛搜寻着合适的位置,我望着陌生的面孔,听着陌生的声音,心中激荡起恐惧的涟漪。在同学异样的目光和嬉笑中,我转向自己空空的双手,孤单得似乎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对于一个9岁的小女孩,我很排斥这样的安排,心里唯一的想法是逃跑。可是我不知道我能去哪里,无助与恐惧占据全心。我觉得自己成了父母不和的牺牲品,我的欢乐与无忧被剥离于我的身体。
2000年秋,我踏进了中学的门槛。由于老师的器重,我担任了班里的班长。由于调皮同学的捣乱和我的软弱,班里的纪律一直不好,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事实上我只想安静的好好学习。我还记得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在傍晚时分坐在篮球场的石凳上,看着渐渐暗淡的天空发呆。那时的天空除了幽蓝,大部分时间都是灰色,如果早一点的话,还能见到夕阳西沉后遗留的一点点橘红色。如果遇上下雨,我就不得不夹在书堆和吵声中自习了,我的心像塞满了大片大片的棉花,有时压抑得失去了言语的欲望,特别是回到家中遇上硝烟弥漫的时刻,我就觉得自己以后注定要去流浪。但是时间就像流星划过天际一样,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2003年秋,我上高中了。学校在离家很远的郊区,我回家的次数少了,但思家的次数却多了起来。如我所愿,我很安静地坐在课室的角落,可悲的是,除了几个熟悉的同学,我基本上没和其他同学打过交道。渐渐的,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孤独的感觉蔓延了全身。家里的争吵增加了我的烦恼,学习任务的加重加深了我的无助感。可悲的是,我陷入了分数的陷阱里,它掌控了我的心情。它有时像温柔的爱人,给予快乐与欣慰,有时像无情的泼妇,带来聒噪与纷扰,我因它的“高尚”而欣喜,因它的“卑微”而忧伤。其实三个春秋的奋笔疾书,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也只是希望它在高考的时候“高尚”一点。我还记得无数个下雨的日子,我在走廊尽头的墙上,刻下了我的怨恨和决心,无数个少眠的夜里,我的枕边升腾起潮湿的空气。
2006年秋,终于告别了沉重的高三,大学的校门顺利为我敞开着,在这校园里,我接触到很多人,也学到很多道理,包括做人做事。我感激命运的仁慈,也感谢自己的努力,更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我感受到团结友爱的力量,在与许多人的接触中,我感受到知性与理性的存在。我感谢那群为我庆祝生日的伙伴们,那些给我送来节日问候的同学们,我也感谢那些给我关心爱护的老师们,那些给我鼓励支持的朋友们。我觉得我正在告别着心情的阴霾和习惯性的悲哀,迎接着新的希望。
往事已成回忆,但正因为许许多多的事积累起来才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我渐渐发觉,我的世界并不是总被灰色的主色调占据着,那里也有阳光和彩虹。以前我总在假设,如果我没转学,我就会快乐很久,就不会对很多事都抱怨,也不会习惯呆在角落里充当悲观主义者;如果出生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我就会自信一些,就不会隔绝他人,也不会独自品尝着自卑的苦水。可是生命没有太多的如果,如果只是对后悔和侥幸的阐释,如果那样的话,也许就不是我的人生了。
事实上,完美的人生,并不是真正的人生。一片再美丽的叶子也有曾经被蛀虫咬过的齿轮,一粒再亮的珍珠也有昔日被蚌磨过的痕迹。
生活是可爱的,虽然它有苦有乐,有悲有喜。唯有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它的真谛。快乐也一样,需要认真去领会它的深义。正如有人觉得,平淡才是真,认真无悔的走自己的路,学会感恩和回报就是最大的快乐。
生活是可爱的,正如贾平凹所说,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圆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完美?哪一刻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我也多么希望能拥有自己快乐的精神家园。
遗憾的是,我感觉自己的世界总被灰色的主色调占据,那里总是下着雨。只是后来,我也渐渐发觉生活的可爱,客观得去看待生活,就会发现它的美好。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噬殆尽。借着朦胧的暮色,我的记忆悄悄发酵着深入过去。
1996年冬,我转学。老师把我拉到课室后面站着,眼睛搜寻着合适的位置,我望着陌生的面孔,听着陌生的声音,心中激荡起恐惧的涟漪。在同学异样的目光和嬉笑中,我转向自己空空的双手,孤单得似乎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对于一个9岁的小女孩,我很排斥这样的安排,心里唯一的想法是逃跑。可是我不知道我能去哪里,无助与恐惧占据全心。我觉得自己成了父母不和的牺牲品,我的欢乐与无忧被剥离于我的身体。
2000年秋,我踏进了中学的门槛。由于老师的器重,我担任了班里的班长。由于调皮同学的捣乱和我的软弱,班里的纪律一直不好,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事实上我只想安静的好好学习。我还记得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在傍晚时分坐在篮球场的石凳上,看着渐渐暗淡的天空发呆。那时的天空除了幽蓝,大部分时间都是灰色,如果早一点的话,还能见到夕阳西沉后遗留的一点点橘红色。如果遇上下雨,我就不得不夹在书堆和吵声中自习了,我的心像塞满了大片大片的棉花,有时压抑得失去了言语的欲望,特别是回到家中遇上硝烟弥漫的时刻,我就觉得自己以后注定要去流浪。但是时间就像流星划过天际一样,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2003年秋,我上高中了。学校在离家很远的郊区,我回家的次数少了,但思家的次数却多了起来。如我所愿,我很安静地坐在课室的角落,可悲的是,除了几个熟悉的同学,我基本上没和其他同学打过交道。渐渐的,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孤独的感觉蔓延了全身。家里的争吵增加了我的烦恼,学习任务的加重加深了我的无助感。可悲的是,我陷入了分数的陷阱里,它掌控了我的心情。它有时像温柔的爱人,给予快乐与欣慰,有时像无情的泼妇,带来聒噪与纷扰,我因它的“高尚”而欣喜,因它的“卑微”而忧伤。其实三个春秋的奋笔疾书,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也只是希望它在高考的时候“高尚”一点。我还记得无数个下雨的日子,我在走廊尽头的墙上,刻下了我的怨恨和决心,无数个少眠的夜里,我的枕边升腾起潮湿的空气。
2006年秋,终于告别了沉重的高三,大学的校门顺利为我敞开着,在这校园里,我接触到很多人,也学到很多道理,包括做人做事。我感激命运的仁慈,也感谢自己的努力,更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我感受到团结友爱的力量,在与许多人的接触中,我感受到知性与理性的存在。我感谢那群为我庆祝生日的伙伴们,那些给我送来节日问候的同学们,我也感谢那些给我关心爱护的老师们,那些给我鼓励支持的朋友们。我觉得我正在告别着心情的阴霾和习惯性的悲哀,迎接着新的希望。
往事已成回忆,但正因为许许多多的事积累起来才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我渐渐发觉,我的世界并不是总被灰色的主色调占据着,那里也有阳光和彩虹。以前我总在假设,如果我没转学,我就会快乐很久,就不会对很多事都抱怨,也不会习惯呆在角落里充当悲观主义者;如果出生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我就会自信一些,就不会隔绝他人,也不会独自品尝着自卑的苦水。可是生命没有太多的如果,如果只是对后悔和侥幸的阐释,如果那样的话,也许就不是我的人生了。
事实上,完美的人生,并不是真正的人生。一片再美丽的叶子也有曾经被蛀虫咬过的齿轮,一粒再亮的珍珠也有昔日被蚌磨过的痕迹。
生活是可爱的,虽然它有苦有乐,有悲有喜。唯有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它的真谛。快乐也一样,需要认真去领会它的深义。正如有人觉得,平淡才是真,认真无悔的走自己的路,学会感恩和回报就是最大的快乐。
生活是可爱的,正如贾平凹所说,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圆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完美?哪一刻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