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抗日村长送军粮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间故事选刊·下 热度: 12265
王保忠

  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刚刚把筹到的粮食挑回家,外面就传来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区上的通讯员。对方从怀里掏出一纸信笺,说道:“区长让你务必在三天内把军粮送到临川去。”

  “临川多远呀,插上翅膀,三天也飞不去。”我娘在一旁说。

  父亲挑着粮离开村庄。

  失落的军粮

  上路没多久,空中飘起雪花。雪不紧不慢地下着,沟沟峁峁都白了,路旁杨树柳树也挂了白。

  那边有棵歪脖树,树下堆着个坟丘,此时戴了顶白帽子。是赵明的坟。赵明是村中第一任“抗日村长”,那年村里闹饥荒,赵明偷偷倒卖一担军粮,被边区政府处决。开公审大会那天,沟谷里人山人海。父亲当时是民兵连长,负责维持秩序,就立在赵明身边。那年赵明才32岁。

  去临川有二百公里的路程。

  白茫茫的山路上只有他一个人,只有他一双脚把雪踩得“咯吱”响,只有这单调的声音伴着他。走不了多远,身后的脚印就给掩去了。

  父亲有些累了,却不敢停下来歇息,挑子在两个肩头轮换着。也不知走了多久,他听到来自身体内部的轰响,持久而顽固,将他的胃叫成一只硕大的气球,整个世界都虚空了。

  路还很远,父亲舍不得吃掉两个饼子,他需要它们紧贴肺腑、心窝。此时,它们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个念头,一种安慰和支撑。

  雪片越来越急,越来越大,蝙蝠似的飞舞着。

  眼前不由得滑过赵明的身影,父亲心想:“你跟着也好,跟着也好。”多好的一个人啊,怎么就犯了错误?他一定是鬼迷了心窍,一时糊涂做下蠢事。

  天黑下来时,父亲进了一个村庄。

  父亲把挑子放到一户人家的门楼下,拍拍身上的雪,手自然而然探向怀里。然而怀里是空的。

  他一下急了,两只手把衣服的旮旮旯旯摸遍,始终没有触碰到那两个饼子。这时,他才意识到什么:“咋这么粗心,把救命的东西弄丢了呢?”他匆匆向来路返去,走了十几步又停下,这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到哪里去找呢?

  诱人的玉米

  村子里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父亲浑身一激灵,心说得找个歇息的地方。转了半天,找到一处破庙。庙里黑漆漆的,父亲划了根火柴,发现墙角有一堆玉米秸秆,便抽了几根点着。有了火,父亲心里亮堂许多。

  在火堆前蹲了一夜,没等天亮,父亲就动身了。“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赵明的声音一直跟着他。傍晚,父亲又到了一个村庄。他直接在村外的破庙住下。放下挑子,他感到身上轻松许多,可饥饿的感觉也更强烈了。他把粮挑子往火堆边移了移,身体贴过去,头枕着它打瞌睡。紧贴着粮袋子,他忽然嗅到玉米的气息。他慢慢直起腰,死死盯着面前的粮袋子,目光再也移不开:“你可真是个死人啊,咋不抓一把玉米烤着吃呢?”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便苍蝇似的缠在他的脑海里,再也无法驱赶走。他伸出了手,他看着自己的手触到袋口,只要稍稍一拉扎口,就会触到那诱人的玉米。

  “你不能,这可是军粮啊。”有人在他耳畔说。

  他四下里看了看,手又一次伸出去。这一次他把扎口解开,玉米的颗粒在火光中闪烁着金黄的光泽。他猛地抓了一把,也顾不上烤,颤颤地移到嘴边。

  “你不能。”那个声音有些凶恶了。

  父亲被击垮了,手一松,玉米粒“哗”地落进袋子。父亲闭上眼睛,不敢再看粮袋子,睡意渐渐向他袭来。恍惚中,我娘进了庙,父亲说:“你咋来了?”我娘看了他一眼:“来救你这个死人呀,你挑着粮食受饿,真没用。”说着就要解粮袋子。父亲推开我娘的手:“饿不死的,你回去吧。”我娘一跺脚走了。没一会儿又进来个人,是赵明。父亲笑了:“赵明啊赵明,我知道你一路跟着我。”

  赵明说:“不跟不行啊,我怕你犯错。”

  父亲蓦地醒了,就再睡不着了,又往火堆里添了几根柴,烤了烤,挑起担子摸黑上了路。

  无言的墓碑

  半下午时,临川县城已在眼前。

  父亲松口气,刚要进城,却见城门里涌出一些人,有赶着马车的,有挑着担子的,神色都很慌张。父亲拦住一个行人打听,那人匆匆地说:“赶快逃命吧,日本人马上要打进来,抗日政府一早就搬走了。”父亲立在那里,不知该往哪里去。突然,有人在他背后喊了一声,竟然是区上的通讯员。

  父亲不由得眼一亮:“你咋来了?”

  “抗日政府转移了,区长让我通知你回村待命。”

  父亲盯着他问:“县政府往哪里走了?”

  “有可能去了顿村。”通讯员说。

  父亲看他一眼,挑起担子,匆匆地奔着顿村去了。

  据我父亲讲,等他到了顿村,有人告诉他县政府刚刚迁走。后来的事就艰难多了,他一边乞讨一边寻找,从冬天一直找到春天,又从春天找到夏天,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完成了任务。

  等他挑着一副空担子回到村里时,已是1945年10月,抗日战争早打完了。那天路过赵明的坟丘,他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在那里一直坐了很久。

  “你这死鬼啊,伴了我一路,也该歇歇了。”他对那座坟丘说。

  后来父亲站起身时,发现对面添了一座新坟,碑上刻着“抗日村长×××之墓”。那正是他的名字。他蓦地愣在那里,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