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烧制同治皇帝的大婚用瓷,钦差大臣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开始恢复因遭受兵灾、已停烧十年的景德镇御窑厂。大婚瓷烧制历时三年,共一万多件,单釉色就分为23种。遗憾的是,这批瓷器没有在宫中完整保存下来,有些散落民间,有些已损坏,如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有2889件。
同治大婚用瓷使景德镇一度恢复往日兴盛和名望,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若论能够代表晚清烧瓷巅峰的艺术品,不得不提大雅斋匾额。

大雅斋是慈禧书斋的名字,是她写字作画、附庸风雅之处。慈禧自己喜画牡丹花,时常将其书画作品赏赐给官员。如今故宫还收藏了大量的慈禧书画作品,这些画作同时钤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印文或“大雅斋”“慈禧皇太后之宝”印文。
清史专家王开玺介绍说:“慈禧的文化修养并不高,但在后宫女眷中还算佼佼者。现在被认定为慈禧书画的作品,艺术造诣都是很高的,但应该都是他人捉刀代笔。我看过三个慈禧文字的真迹,包括一部手抄经文,字迹都是很没功底的。有些书法作品宽一米五高一米八,慈禧身高不到一米六,那么大的字是根本写不了的。所谓书画同源,没有深厚的功力,那些书画作品是作不出来的。”
慈禧的艺术造诣不高,在宫中有专门的画师指导左右。清代吴士鉴《清宫词》中提到,光绪年间,如意馆的昆明女画师缪素筠工花卉,极受慈禧喜爱,在宫中任职二十余年。缪素筠“拈毫染翰”,慈禧会不知疲倦地坐旁指示,并亲钤上自己的印章。
选自《人力资源报》2015.7.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