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台北故宫宝贝多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间故事选刊·下 热度: 14102
李乃清

  位于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拥有65.5万多件耀眼藏品,其中,光郎世宁的《百骏图》至少值8亿元,而所藏的21件汝窑杯,价值更是上千亿元。

  “四大金刚”精选国宝

  清帝出宫后,国民政府接管紫禁城,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然而,军阀混战导致北方政局飘摇,故宫院务长期无人负责。直至1929年易培基任职院长,博物院各项业务才日见起色。孰料,营运刚步入正轨,“九·一八事变”骤然爆发。

  国难当头,如何处置宝物?众人最终决定装箱南迁。1933年2月5日深夜,易培基身披斗篷,在太和殿前指挥,2118箱文物被装上火车。至5月底。13491箱故宫文物先后分5批运离北平。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南京动荡不安,国民党政府预备从东海岸撤退至台湾,“行政院”向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下达紧急命令,要求其为北平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编制一份名录,安排飞机分批运往南京。

  11月10日,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邀集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等常务理事在其家中召开紧急会议,主张将故宫文物疏散运台。众人集议:以1935年至1936年在伦敦展示的80箱藏品为主,选出精品600箱先运往台湾。同时带走中央博物院文物120箱,精选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文物。

  负责挑选这批运台文物的是号称“故宫四大金刚”的专家:书法专家庄尚严、瓷器专家吴玉璋、图书专家梁廷伟以及玉器专家那志良,他们从堆积如山的文物箱中抽出自己眼中的精品,构成了今日台北故宫价值连城的馆藏。

  故宫文物跨海大迁徙

  故宫文物的跨海大迁徙获得了国民党海军的协助,蒋介石为此专门拨款800万元。

  1948年12月22日出发的第一批320箱文物由海军输送舰“中鼎号”装载,故宫元老庄尚严负责此次护送。文物卸下后先保管于杨梅一家运输公司的仓库,后移置台中糖厂两栋仓库,决定将那里作为集合场所。

  那志良参与了第二次运输,这批文物包括1680箱故宫文物,由于箱子数量增加,另行租用了商船“海沪轮”。1949年1月6日出发,4天后抵达基隆。

  第三批文物的运输历尽劫波。

  1949年1月28日,恰逢农历小年夜,工人都不上班。由于战情告急,负责向华南补给军用物资的“昆仑号”抵达南京,立刻接获装载文物的指令。行程紧迫,它只停留24小时,下关码头附近。等待运输的文物堆积如山,因无仓库收存,不得不露天堆放,用油布覆盖,由于连日小雨,油布全淋湿了。

  关于这次运输,日本人古屋奎二在《故宫博物院掌故》中有详尽记载:“当‘昆仑号驶进码头,海军总司令部人员纷纷抢着上船,他们都带着家眷和大件行李,输送舰有前后两个船舱,他们占据了后面船舱,结果,文物只能装载2000箱中的四分之一。海军总司令亲自上舰队说服他们,但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南京已危在旦夕-妇女和小孩哭着要求留在舰上,总司令沉默不语。最后,舰长命令将船员寝室、餐厅、医务室甚至甲板都用来放置文物。可是仍有故宫博物院的728箱和中央图书馆的28箱无法运送。”

  这次运输最后仅运走1248箱文物,其中故宫藏品972箱,于2月22日抵达台湾。

  原本还有第四次运输,由于代理总统李宗仁下令停运而中止。由此,国民党政府从大陆共运走2972箱故宫文物,虽只占南迁文物四分之一,但多为精挑细选的珍品。由于糖厂仓库保管条件恶劣,1950年,国民党政府将文物转移到郊外雾峰乡吉峰村北沟的新库,并开始挖掘山洞用以收藏。

  1961年故宫文物首次赴美展览,促成美国国际开发署一笔88.8万美元的巨额赠款。1965年11月12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整整40年后,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馆正式成立。196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接受赠品和外借品。1985年确立了每年预支200万美元接收藏品的政策,1986年从日本购得苏轼名作《寒食帖》。

  中国绘画史上80%代表作

  台北故宫日常展品中。有三件镇馈之宝:“毛公鼎”、“翠玉白菜”以及“东坡肉形石”。

  清道光年间陕西出土的毛公鼎,传言为周宣王叔公毛公所铸,因内壁刻有500字铭文,乃迄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最,高18.7厘米的“翠玉白菜”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原石雕刻而成,绿色菜叶,白色菜帮,望去青翠欲滴,菜上停有蝗虫、螽斯各一只,精雕细琢,灵动鲜活,同在玉器展区的“肉形石”,纹理清晰、毛孔毕现,初见此石,人常误为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

  除却古重的青铜与温润的玉器,台北故宫17000多件陶瓷文物集中了当年北京故宫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细数下来,哥、汝、钧、定,名窑毕备。

  器物之外。大量精雅书画更是台北故宫的典藏极品。前院长秦孝仪曾经笑言:“我们当时搬过来的都是书画、细软。重的东西拿不动嘛。北京故宫以宫殿,器物等大东西见长,我们这边以书画文物见长,书画在文化方面最具分量。”

  曾有专家指出,写一部中国绘画史,每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80%左右会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其5400多件书画中,宋画即达940多件,包括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等山水画至宝。书法极品中,除了有堪称“中华第一宝”的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台北故宫还保存着苏轼《寒食帖》、怀素《自叙贴》、颜真卿《祭侄稿》、冯承素《兰亭集序》摹本等耀眼藏品。

  关于这些日渐老去的书画,不老的是它们契阔离散的故事: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曾被烧成了两段,前半卷留存大陆,后半卷则贮藏台北故宫,至于快雪、中秋、伯远“三希”何时再聚一堂,更是两岸人民殷切关注的。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