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根深方固 有容乃大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上旬刊 热度: 11156
欧阳文章

  

  

  

  画家王锡忠

  王锡忠,土家族,1968年出生于湖南永顺。先后毕业于湖南怀化学院美术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委员、湘西自治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湘西自治州书画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湘西美术研究院院长。作品参加首届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畫展等展览;部分作品获湖南首届少数民族书画工艺美术展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美展铜奖、湖南省第六届水彩画展金奖、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奖项。1996年3月,被湖南省美协评选为“湖南省十佳青年画家”。

  王锡忠在水彩画领域成名较早。早在1996年,年仅28岁的他便被省美术家协会评为“湖南省十佳青年画家”,崭露头角。到如今,20年过去,王锡忠依然执着耕耘在水彩画领域,在不断探索、磨砺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步步前行。

  王锡忠水彩画创作从题材上钟情于湘西山水与风土人情。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格成为他水彩画最为明显的特点。他的大部分代表作都以湘西山水和风土人情为题材。

  湘西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自有它的独特品性。深山沟壑、云山雾海、石板小街、吊脚木楼……这些都是湘西最为常见的自然景物。湘西山地民居构成的天人合一的栖居环境,其实是很好用水彩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因为水彩画的特性就是———颜色纯净、透明、清晰、自然。水彩画通透的视觉感觉和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对于表现纯净、自然的湘西风景尤为适合。

  当然,要真正画出“背后的风景”就不容易了。这里所谓的“背后的风景”指的是风景背后深层的地域文化。文化是自然风景内藏的灵魂与神韵,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提升其艺术境界经常会遇到的瓶颈。多年来,王锡忠在其水彩画创作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勤奋的实地写生,把握湘西山水风景的自然特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层面的深入研究、思索,探寻这方土地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内在的文化之核。以作品为例,《清明歌会》是他近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捕捉一群苗族女性在清明歌会上的一个场景,再现了苗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苗族女性阳光向上的美。然而,画面呈现出的苗族女性上半身搭配苗族艳丽的服装和银饰在色彩上显得非常明亮,而下半身却呈现出凝重的灰暗色调。这一色调的强烈反差,既是光影的效果,又似乎可以窥探出作者的隐喻:被称为“东方犹太民族”的苗族正是从灰暗、悲情的历史中一步步昂扬向上走向阳光的。在《春暖苗寨》《山寨暖阳》《山寨晨曦》等作品中,作者充分运用暗色调,既让整个画面在光影的强烈对比中凸显出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是对巫傩文化浸润下的湘西风景隐幽、神秘属性的准确把握。

  所以说,王锡忠的水彩画创作在画湘西风景的同时,一直在挖掘、呈现其“背后的风景”。特别是近年来,他经常性地走村串户,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为现代化进程中湘西文化根籁的不断消逝而感到隐忧———这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自觉。“根深”,方能“蒂固”。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创作的根基才能稳固,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地。或许,这正是王锡忠能够从众多水彩画画家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水彩画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并在英国发展成一种比较完备的独立的艺术形式。我国于清末在两江师范学堂开设水彩画课,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水彩画家。

  水彩画传入我国后,它便一直与中国画在相互借鉴、彼此磨合中不断成长。中国画通过笔墨语言达到水与墨的交汇,水彩画注重的是水与色彩的融合。既然水彩和水墨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水”,水彩中为什么就不能承载水墨所蕴含的意趣与意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容”“乃大”。多年来,王锡忠就是这样兼收并蓄,不断放大自己的艺术格局,他在保留、传承西洋水彩本体语言的前提下,注入中国水墨画艺术元素,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比如,他近期创作的《村口》《故乡小景》《酒庄清晨》《吕洞山居》《猛洞河上》等一系列描绘湘西风景的作品,既可以看出水彩画清丽、透彻、湿润、雅洁的本体特征,又融入了水墨画淡远、幽微、浑厚、空灵的意境之美,使得他笔下的湘西风景更加灵性飘逸,更加空灵隽永。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