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芳渚临流冷香凝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上旬刊 热度: 10413
门对沙河流水,屋后翠竹连山;时闻“金牛”出洞偷莲子,传说“狮子”过河洗温泉(金牛山、狮子山是为公田镇二景)。这一幅动人的画卷,正是向琼的出生地:这一片温馨的土地,也是我的家乡。我们同属羊,老家相距不到一公里,但那时我们并不相识。向琼是史家的掌上明珠,早早就随父母进了岳阳城,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后来我们在同一座城市上学,又分配在同一座城市教书,相距仍不到一公里,我们仍然不相识。直至2003年的冬天,我们坐上同一列火车来到北京,参加“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征评展”开幕式,作为同时入展的两位新人,在崔向君先生颇为自豪的介绍下,我才正式认识这位师出崔氏门下的美女书家。

  那时,永和书社正在蓬勃发展,每三周一次的雅集激荡着我们的心。向琼过硬的书法功底与良好的淑女形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她拿到首届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的录取通知书时,她被永和书社正式吸收为第一名女社员,从此,“十六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向琼来京后不到两个月,眼界大开,书艺精进。交游广阔,声名鹊起。当时我正在家欲说还休地上着班。无时不感到有京鼓阵阵来催我。时隔一年,我们交换了接力棒,她当选为永和书社的执事,我来到了中国书法院。就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时光飞逝,各安一隅,向琼在家完成了她的神圣使命,“京京”是她最杰出的“作品”。我在京的几年,倒是经常听到有人说起向琼,只要在谈话中出现:“首届书法院”、“永和书社”、“美女书家”这几个关键词,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提起向琼来,其关爱之情、鸿雁之迹,可见一斑。

  近些日子,在各种展览活动中,史向琼的名字又一次频繁地跳跃出来,再仔细品读她的作品时,我不禁感到有些惊讶,经常自称不怎么动笔的她,线条却愈发松挺,结体也正大了许多,以前的涓涓如注变成了今天的滔滔江水,以前的粗头乱服演化为如今的雍容自如,看来书法真是一门时光打磨的艺术,生命的体验与涉事的醒悟不经意问就注入了书家的笔底。当然,其前提是书家的颖悟与经营。

  

  是的,向琼冰雪聪明,只消一眼,便能窥其端倪,其大篆能得乃师神韵,而自出机杼;其小楷静雅可人,又甚合古意;向琼亦善经营,懂得进退之道,如今颇有蓄势待发之势,料得日后书坛,必有女史一笔。

  晏晓斐时于北京立水桥畔

  2009年10月8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