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上初二。有一次,语文老师在讲评我的一篇作文时,点名表扬并念诵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当时我心里那个美呀!甭提有多兴奋了。然而接下来老师语锋一转,说我的钢笔字写得像鸡踹的!当头一棒,我美滋滋在天空飘飞的心情一下子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接下来的事大家都能想到:立志、发奋,练好钢笔字。后来我的作文受到表扬时,再没有因钢笔字差挨批评了。就在那年的暑假,应该是1977年8月的某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在职工食堂后墙外面逮麻雀玩。我走过一个窗口时,往里一瞄,看见一张大白纸上写满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毛笔字体,我趴在窗台上看了很久很久,慢慢地我猜出了其中的几个字,再联系上下句一读,原来写的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当时我兴奋不已,而那种字体的古意和美感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震撼。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种字体是篆书。从那以后,那幅篆书就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洞庭湖中间有一座几十平方公里的孤岛名叫赤山岛,相传范蠡偕西施曾隐居在孤岛的深密处。孤岛的西北角上有一座监狱叫湖南省第一监狱。我父亲是这座监狱的干警,我在监狱子弟学校上学。因为我从小爱画画,1977年下半年,父亲让我开始跟一个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犯法后在我父亲手下服刑的犯人陈锦泉学习素描和色彩。断断续续学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信息封闭、交通不畅。没能报考美术学院,那时我特别崇拜汤小铭和列宾。
高二开始学理科,1979年7月参加高考。分数离录取线差13分,自我安慰叫名落孙山。高中毕业在家待业,闲得没事开始练毛笔字玩。没有字帖,就临摹《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小说、诗歌标题。我当时特别佩服《解放军文艺》上题写文章标题的那个作者。但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位书法家的名字了。9月的某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的一则征订启事,有一本名叫《书法》的杂志可以从邮局订阅。我找父亲要了几块钱,跑到监狱的邮政所里对邮政员嚷着要订《书法》杂志。这时,一个看上去50多岁、身板挺直、有些文人气质的先生在旁边对我说:“小鬼。《书法》杂志是从新华书店发行的,邮局没订的。”我拿着登有征订启事的报纸有点得意地对他说:“喽,明年开始从邮局发行。”“噢,我还不知道嘞。我在武汉新华书店买过几本。你喜欢写毛笔字吗?我那里还有好多字帖嘞,你要想看,吃过晚饭到我家里来!”我望着他愣了一下,真的么,你是谁呀?!难道你懂书法么?!我心里暗暗在问。
回到家,我从父亲那打听到,他叫王贤珪,已60多岁了,单身一人。是1975年监狱特赦的那批国民党战犯中的一个。少将文官,释放后没有回原籍,在监狱就业烧锅炉。因为他很有学问,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原来如此呀,我心中一喜,看来是天助我也,学书法有门啦!
那天吃过晚饭后,我拿了几张临摹的“标题书法”,按王先生说的位置去找他。一进门,惊呆了,这个房子不就是两年前我看到那幅篆书的房间吗?太巧了吧!经过交谈,我终于知道那幅篆书就是王先生的作品,这让我感到太神奇了。我当即决定拜他做老师学书法。
那一年我15岁。
《散氏盘》单字结构形式研究一创作风格借鉴
引言
经典作品的意义在于它是某种艺术风格的极致和完美,并具有超凡入圣、穿越时空的永久魅力。西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铭文》(以下简称《散氏盘》),便是金文中一件艺术风格独特的经典作品。
《散氏盘》铭文字数较多,共19行,每行19字,末行仅8字,全文共计350字。除重复字外,仍有单字169个。铭文内容是西周厉王时期矢国人将田地移付给散国人时所立的契约,散国人将契约书铸在铜盘之上。作为传国的宝器。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铭文因多是王宫和贵族们纪功颂德之辞,传子孙万代之事,庄严郑重,其风格日趋整齐端正、精美华丽。而《散氏盘》作为诸侯小国间土地纷争中的一份和约,辞章远不及王宫礼器铭文庄严华美,然而其艺术风格却异军突起,打破了端庄典雅一统天下的格局,自清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后。受到金文爱好者的异常珍爱。《散氏盘》具有拙朴、奇肆、雄浑的审美特征,它与金文的其他经典作品如《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及《墙盘》等相较,有如隶书中的《张迁碑》、楷书中的《麻姑仙坛记》,凸显出厚拙、雄强之气象。这种厚拙、雄强之美的产生,除去制作浇铸、残泐锈蚀等因素外。与其单字的点画结构的组织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书法文字结构的形式,直接影响着书法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本文试从《散氏盘》单字点画的组合关系来研究其结构形式,并以此做为金文书法创作风格的借鉴。
单字结构形式研究
一、重心下移、上松下紧。物体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产生合力,这个合力的作用点就是这个物体的重心。二维平面上相对平正的形体的重心居中时,这个形体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平稳端庄的。当重心上移时,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修长和险峻的。当重心下移时,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敦实和厚拙的。以动物和鸟类为例,如马、驴等,腿与身的比例适中,其重心相对居中,给人以匀称、平稳之感;而如丹顶鹤、长颈鹿等。腿特别长,其重心居上,给人以硕长、动荡之感;然而像河马、企鹅等。腿却特别短,其重心居下,给人以敦实、笨拙之感。这些动物的影象放之于二维平面上时。给人的感受是不会改变的。《散氏盘》中,绝大部分字的重心都偏下。因此,其单宇字形给人以厚拙、敦实之感。单字结构重心下移的方法主要是将字的上部笔画保持常规的形态或进行夸大和开张,而将下部笔画缩短和聚拢。这样结构后的字形,其重心偏低。如“封”(图1)、“登”(图2)等字,上部笔画开张。而下部的两个竖画特别短促。其中“封”字的下部的两个竖画的短促与上部的长竖及两个开张的弧形笔画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使得重心偏低。使人联想到企鹅的形象——笨拙,憨态可掬。又如“军”(图3)、“潦”(图4)等字,上部体形庞大夸张,下部紧凑短促,如同河马的形象一样,给人敦实、厚拙之感。
这类字形下部笔画的紧凑烘托着上部笔画的恣肆与豪迈。任何形体的特征都是通过与其相对应形体的另类特征进行对比后才更加显著的,《散氏盘》的书作者为了强化重心下移后字形的拙朴、厚实之感,特意在铭文中穿插了几个重心偏上的字形来反衬其整体风貌。如“豆”(图5)、“爽”(图6)等字的出现,更加衬托出绝大部分字形重心下移的特点。
二、点画粗壮、形体圆实。单字结构的基本元素是点画,那么点画的形状便是单字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散氏盘》的单字点画起笔以钝圆为主,亦偶有尖锋状,收结多圆实之形,但亦有些收笔类似蜂尾状,圆实饱满中出之以尖利。而笔画的线质则以钝涩、厚拙、粗重的中锋出之,给人以雄强、苍健之感。如“用”(图7)字,三条粗壮的竖画坚挺刚劲,如有千钧之力,两条稍细的横画穿插其间更加衬托出三条粗壮竖画的
力量感。又如“月”(图8)、“旅”(图9)、“散”(图10)等字,其单位面积空间内,粗壮的点画所占据的空间远比余白(黑)的空间要大得多。如果把点画喻为阳,余白(黑)喻为阴。那么这个单位空间内,阳刚气势远胜于阴柔,使人产生强烈的雄强、刚劲之美感。在这些粗壮的点画中又有很多是方折形和弧形的笔画。粗重的方折形笔画如千斤方鼎,沉雄霸气;粗壮的弧形笔画如壮士张弓,千钧一发、张力四射。
《散氏盘》有很多单字外形趋于圆形。圆的形体给人以饱满充实、气势内敛之感。当然,《散氏盘》单字字形并非趋于正圆形。而更多的是趋近椭圆形或蛋形。椭圆形有两个圆心,饱满、规则中又有变化,显得舒展而不拘谨:蛋形比椭圆形更有变化,舒展之中又增添了灵动的性质。《散氏盘》中如“散”(图11)、“边”(图12)、“司”(图13)、“贼”(图14)等等。
字形内部变化生动、粗壮雄强的点画与外部形体的圆浑饱满正好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这便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型体现,生动刚劲之力裹之于雄浑圆融之中,蓄势待发,势欲冲天。
三、欹中寓正、顾盼生姿。《散氏盘》大部分的字形结构中,有很多字的部首都倾斜着,给人以奇肆、率真之感。然而这些欹侧的部首的旁边往往辅之以相反倾斜着的部首,或相对端正的部首,使之欹中寓正、顾盼生姿。如“城”(图15)字,左边的“成”部较正,而右边的部首向左倾斜,由“成”部的左侧右斜的笔画及右下角右斜的笔画与之相抗衡,使其欹中寓正,险中求稳,动中有静。“复”(图16)字,左右两侧一斜一正形威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统一。其原因第一是左右两个部首中间留有较大的空间,增加余白(黑)形的份量,对左右两边部首进行牵掣;第二是左边部首中的两条向左倾斜的笔画与右边部首下部向左倾斜笔画的呼应,同时又与右边部首的三条竖画与左边部首的竖撇及下部的短竖进行呼应,因此,看似一斜一正。很难相容,却原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气脉通贯,骨肉相连。“柿”(图17)字,在一个端正的“广”形下面,两个部首一个右斜,一个左倾,顾盼生情,天真活泼。“司”(图18)字。右下角的“口”部与左边部首同时向右倾斜,全凭着右上角左倾的“刁”形来进行平衡,以少掣多,四两拨千斤。“履”(图19)字,下部部首极力向右倾斜,有一种飘荡的感觉,而上部横卧的一个“s”形线。特别是左端向内勾着的收笔,像称和称砣的关系一样,妙趣横生,叹为观止。再如“有”(图20)、“受”(图21)、“武”(图22)等字,则是将欹侧的部首与端正的部首进行粘连以消解倾斜之力,使得字形静中寓动,正中含欹。以上各种类型的字形可以在《散氏盘》中找到较多各自相类似的结构形式。然而还有另一种情形,不管是独体字。还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甚至多部首结构的合体字,其字形完全向左或者向右倾斜着,这些倾斜着的字形是由上下左右其他字的不同倾斜方式和角度来进行呼应和平衡的。如“东”(图23)、“散”(图24)、“封”(图25)、“宫”(图26)、“农”(图27)等等。上下左右字形的呼应关系牵涉到该铭文的整体章法,而章法的内容不在本文论述之例,容另作他文介绍。
四、疏密聚散、挪让穿插。汉字的部首与部首之间本身就具有点画的繁简之别,也就形成了自然的疏密对比,这是祖先造字时给我们创造的自然美感。然而在《散氏盘》中,书作者一反常态,有时反而将点画繁多的部首所占据的空间进行夸大,使点画之间疏朗开阔。如“军”字(图3),“雨”字头的内部空间被出人意料地撑大,犹如一个阔大的天穹,两边的四点如天穹里的星斗熠熠生辉,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而下部的“于”部却人为地紧缩,特别是将竖画缩短,聚合在一个紧凑的空间里,与上部开阔的空间形成强烈地对比。此类字形还有“边”、“襄”、“罚”等字。另一种情形又与之相反,本来占据空间较小,点画较简的部首被最大限度的放大,所处空间“疏可走马”,使得与之相结合的点画繁多部首的内部空间有“密不透风”之感。如“工隹”(图28)“淮”(图29)、“墙”(图30)等字。
简单挺拔的笔画在疏阔的空间里奇肆豪迈,更加衬托出与之相结合部首的凝重与厚拙。还有一种情形便是对称结构的字形在该铭文中几乎都人为地使其不再对称,聚散由心。打破板滞,而出之以活泼有趣。如“州”(图31)、“宫”(图32)等字,中间部首右移;“周”(图33)、“井”(图34)等字,中间笔画左移;“舍”(图35)字中间笔画上移;“井”(图36)字中间两横下移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手法的运用,大大打破了人们固有的平正端庄、严谨肃穆、正统唯美的形象,给人以自由粗犷、活泼率意、天真浪漫的审美情趣,故有人称该铭文为“草篆”之始祖,实不为过。
《散氏盘》单字的挪让与穿插亦独具匠心。如“门”(图37)字,为了打破对称之形,将左边的部首缩小,挪让出大的空间来形成较强的疏密对比,“右门”与“左门”,也由此一宽一窄,相映成趣,诙谐自然。又如“柳”(图38)字,下部的两条竖画穿插在上部“木”字的两个弧形笔画的空间内,亲密无间,紧凑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散氏盘》中有很多重复的字,其中“封”字有18个之多,“以”字有9个,“散”字有8个,但几乎没有一个字的结构形态和欹侧角度是相同的。特别有趣的是两组相邻的“漓”宇和“涉”字,“水”旁的“s”形正好相反相成,鲜活有趣,说明书手脑海里固有的反常规唯美思想之观念非常强烈。
金文书法创作风格借鉴
通过以上对《散氏盘》单字结构形式的研究和论述,总结出其单字结构组织形式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手段。这给我们从事该铭文的临摹并以此做为金文书法创作风格的借鉴是颇有益处的。
要想借鉴《散氏盘》的艺术风格,就必须对其进行大量的临摹。在临摹中,我们应该牢牢抓住其率意拙朴、奇肆豪迈、刚劲雄浑的风格特征,将造成这种风格的具体手段分步进行掌握后熟记于心,在能够背临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尝试集字创作对联或诗句。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要熟谙《散氏盘》粗重、苍涩、刚劲的笔法特征,并在大量的临习中糅进行、草书的一些笔意,形成一套亦篆亦草的笔法体系。二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来丰富点画的形态,可使用浓淡墨的对比,涨墨与枯笔的并用,来演绎锈蚀风化、残泐斑剥的“金石气”和苍莽之意。三是抓住其结构变化规律,特别是字的外形轮廓趋近椭圆形和蛋形的特征,甚至进行强化。四是多字的诗词文辞,金文字形不易配齐,风格不易统一,章法更难以处理。因此金文书法作品多以对联形式创作为主。以对联形式创作的金文书法作品古雅生动,字数较少,可视性强。
相对于其他书体而言,金文书法创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经验的书家创作一件行、草书作品可以一挥而就,是因为行、草书离实用性近,平时用得多,写得多,记得也多的缘故。但金文书法创作却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因为金文已脱离了实用性,知晓其内涵渊源的人少。没有相当的文字学修养是不行的。我们创作一幅金文书法作品之前,首先要选择古雅隽永的文词。其次是将所选择的文词借助工具书籍。查出相应的金文字形来。第三是将这些查出来的金文字形进行组织和创变,使其风格能趋于统一。大多数情况下,好的文词不一定能查齐金文字形,即使查齐了金文字形,但金文字形又不见得属于同一青铜器铭文,风格无法统一以达到书法形式美的最佳表现效果。因此,我们借鉴某一经典金文作品的艺术风格来创作一幅艺术效果极佳的金文书法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散氏盘》的艺术风格非常符合当代人自由豪放、率真写意的性情特点,其结体与行笔与行、草书有暗合之处。因此,当代较多擅长金文书法创作的书家多取法和借鉴其风格特点,并发扬光大,将当代的金文书法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参照金文的其他经典作品,来丰富我们的金文书法创作,使当代的金文书法创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2007年4月26日零晨2点定稿于楚风堂
崔向君书法作品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