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国,拍手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一直沿袭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不同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拍手现象。特别是嘲笑形式的拍手表现,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记载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以及分析中国古代至现代嘲笑形式拍手的特点。
关键词:拍手 消极情感 嘲笑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看起来很有礼貌地拍手的场面,也未必都是用来表达赞扬和敬意的。拍手,既可以用来表现嘲笑讽刺,也可以用来表现反语谩骂。本文研究的关于嘲笑的拍手的例子不胜枚举。
让我们来探讨表达嘲笑拍手动作的特征。嘲笑的掌声与愤怒、怨恨、叹息、悲伤等掌声有何不同?首先,愤怒、怨恨、叹息、悲伤等,都表达了拍手者自身的某种缺憾的状态,但是,嘲笑和讽刺等却是对自己以外的人的评价的表现,所以对实施拍手的本人来讲,并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也就是说,嘲笑的拍手行为是在鼓掌声者做好充分准备后,表现出的一种消极的感情反应。其次,嘲笑的拍手行为具有与“嘲笑”类似的特征。笑中既有友善的开心的积极情绪,也有冷笑、嘲笑、讽刺和揶揄的笑等消极情绪。此时,笔者想说一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假笑”。通过将嘲笑和拍手的动作相结合,表面上的赞扬和内心的消极情绪的波动幅度就会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另外,本文中也将探讨单纯的嘲笑和通过拍手来表现的嘲笑之间的区别。嘲笑和拍手的区别在于,嘲笑是突然发生的,而拍手是有意识地拍出来的,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时的效果不同。
本文将嘲笑的掌声分为一般的嘲笑、谴责的嘲笑、失败的嘲笑、优越和轻视的嘲笑、反语和讽刺的嘲笑、自嘲六种。下面依次探讨。
一、一般的嘲笑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表现普通的嘲笑的拍手行为。东晋袁宏(328—376)编撰的《后汉纪》中记载:“世俗之宾,方抵掌而击之,以为讥笑,岂不哀哉。”a此处的“抵掌”是用来表现嘲笑的。从三国到南北朝,关于掌声的记述有所增加,南北朝时期的沈约(441—513)在《宋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推排梓宫,抃掌笑谑,殿省备闻。”b文中的“笑谑”是调侃或嘲笑的意思,是伴随着拍手的动作一起表现出来的。《南史·谢超宗传》(659)中记载:“坐上莫不抚手嗤笑,琨容色自若。”c因为这是伴随着嘲笑的拍手动作,所以可以说拍手动作表达了嘲笑的心情。宋代《全宋诗》中刘克庄(1187—1269)在《一剪梅》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d看到旁观的人发出的傲慢无礼的嘲笑,作者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明代冯梦龙的《喻世名言》(1621)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买臣全不为意。一日其妻出门汲水,见群儿随着买臣柴担拍手共笑,深以为耻。”e作者冯梦龙通过描写孩子拍手嘲笑朱买臣的故事,刻画了主人公朱买臣与妻子之间的心理差异。
到了近代,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如1920年4月27日的《申报》中记载:“有哗笑鼓掌之声不绝余,初不解其意,陡见妓女十余人亦方鼓掌欢笑。”f行人鼓掌嘲笑娼妓,娼妓也跟着鼓掌,乐在其中。
二、谴责的嘲笑
带着谴责和斥责之意而拍手的例子,虽然可以看作是愤怒的拍手,但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谴责,也是嘲笑的拍手。明代的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1522)“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中记载:“人人颈腔内各起一道青气,到上天聚成一处,化成一个左慈,向空招白鹤一只骑坐,拍手大笑曰:‘土鼠随金虎,奸雄一旦休!”g这是对曹操恶贯满盈的嘲讽的拍手。
同样是明代末的西周生(生卒年不詳)的《醒世婚姻传》( 1640)“陈兄思妓泣亡师 魏氏出丧作新娘”中记载:“‘你既然守了家母,怎么敢哭?到家一发不敢哭了。不指了哭先生还待那里哭去?众人也不管甚么先生灵前,拍手大笑,说完走散。”h此处的拍手表现了谴责和嘲笑的心情。清代娥川主人的《生花梦》(1673)中记载:“康梦庚听了,不觉鼓掌大笑道:‘原来一片蜃楼。向说贡小姐才貌两全,究竟是个村姑俗妇,只是炫人眼目。”i这掌声是嘲笑的掌声,包含着被欺骗的愤怒,而且,这个掌声,也是一种幡然醒悟的拍手。清代的《新增才子九云记》的《兰阳主约咏美人诗》(作者不明)中记载:“桂娘拍手冷笑道:‘酒令大如军令。好的、歹的,虽百次过了,各人有各人之当次。鸿娘那里不掷去,掷的上好罢。如掷的歹,宁可酒乏的无罚儿。”j虽然是冷笑的拍手,但也包含着斥责的嘲笑。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1789 —1798)记载:“此人故狡黠,诡言偶与狐友忤,被提至此。主人故稔知之,拊掌揶揄曰:‘此狐恶作剧,欲我痛抶君耳。姑免笞,逐出!”! 1这是对被捕男子的嘲笑,同时也包含着愤怒。
在近现代,谴责嘲笑拍手的例子也有很多,清末的郭广瑞和姜振顺的故事书《永庆升平前传》(1891)《康熙侠义传》中记载:“那道人在里面鼓掌大笑,说:‘贼,你好无道理,真当我睡着了,你进来偷就是了。焕章进得屋内,说:‘你老人家必是侠客,若要不然,如何知道我来?”! 2习惯了熬夜的道士发现了进入房间的小偷,不禁拍手叫好,斥责着这个倒霉的小偷,并嘲笑着他。1922年8月20日的《星期》中记载:“两个西洋人穿着雨衣站在江边的大山岩上拍手大叫,笑我们海军不中用呢,还是可怜我们一船的生命。”! 3此处的拍手虽然是嘲笑,但也包含着叹息和谴责。
三、对失败的嘲笑
晋陈寿的《三国志·魏志·董二袁刘传》(280—290)中记载:“绍军士皆拊膺泣曰:‘向令田丰在此,必不至于败。绍谓逄纪曰:‘冀州诸人闻吾军败,皆当念吾,惟田别驾前谏止吾,与众不同,吾亦惭之。纪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绍于是谓僚属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 4田丰是官渡役前夕下狱的谋士,逢纪说田丰在围墙内鼓掌大笑,陷害了田丰。拊手不是对袁绍的赞扬,而是对他的嘲笑,田丰因此而丧命。这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拍手例子。
梁代萧子显(489—537)的《南齐书·谢超宗传》中记载:“徒褚渊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阁道坏,坠水;仆射王俭尝牛惊,跣下车。超宗抚掌笑戏曰:‘落水三公,堕车仆射。”! 5王俭和褚渊是受害者,看到他们的窘状,谢超宗用抚掌表达了对受害者的轻蔑和嘲笑。
清代的蔡动藩的《唐史演义》(1924)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国子祭酒祝钦明,自请为八风舞,摇头转目,胁肩谄笑,装出许多丑态,引得韦氏以下,无不鼓掌。吏部侍郎卢藏用,私语同座道:‘祝公以儒学著名,今乃如此出丑,五经已扫地尽了。”! 6这里生动地描写了历史场景中人物拍手嘲笑的场面。同为清朝的王韬在《淞沪漫谈》(1885)中,滑稽地描写了丽娥嘲笑一个道士的故事:“道士踉跄遁走,见者无不鼓掌大笑,谓:‘处置若辈,宜以此法。孰令其丰干饶舌哉!”! 7道士装腔作势地想要模仿法术,却遇到了不相信法术的丽娥,丽娥把御虎子戴在道士的头上,看到这一滑稽场面的人们都拍手大笑。
《绣像小说三十六卷》(1906)中记载:“‘先生尽管说下去,为什么顿了?这有什么要紧?佛家说的,无我相,无人相,像先生这般,就是有我相、人相了。众人拍手大笑,弄得徐筱山下不来台。”! 8此处的拍手表达了学生们对徐筱山的嘲讽。
清末以后,针对失败而嘲笑拍手的现象也很多见。林鲤《中国历代珍稀小说》“倾谈”中描述了看着二成和狗的比赛,旁边的孩子鼓掌嘲笑的样子。“二成快低头抱,恰与狗相争。狗开牙咬他,几乎咬断手指,咬得血淋淋、红滴滴。拾回几件烧肉,又染泥沙。旁有一班儿童拍掌呵呵大笑。二成哺哺咒骂,忿忿而归。”! 9
网蛛生的《人海潮》(1919)中,描写了主人公因口角而输掉比赛,被他人嘲笑的情景。“孔才兄再耐也耐不住,只好假出恭,溜之乎也。从此立下一个愿誓:‘今生今世,不再收寄女儿,不再叫堂唱。一番话说得孔才两脸通红。众人拍掌哗笑。”@ 0
平江不肖生(1889 —1957)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中记载:“黑力士趁势挣脱了手,就是一拳,朝着白力士脸上横打过去。白力士避让不及,被打得栽倒在一丈以外。众人见黑人打到白人,一齐拍手嘲笑,白人愤怒。”@ 1这是一篇描写黑人打败白人,白人感到耻辱的文章。
四、蔑视和轻视的嘲笑
嘲笑的拍手中,也可用来表达因蔑视和轻视他人而为自己的优越成就而喜悦的感情。确保优越性是为了肯定拍手者的地位,所以这种拍手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积极情绪的表达。
马鸣编撰的佛典《大庄严经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时诸婆罗门,抚掌大笑言:‘是故汝癡人 定堕于负处。”@ 2这是表达波罗门轻视世俗的拍手动作。
被认为是后汉伶玄(生卒年待考)著作的《赵飞燕外传》中记载:“樊嫕侍后浴语甚欢,后为樊嫕道夷言,嫕抵掌笑曰……”@ 3虽然用“抵掌”表达了高兴的心情,但也包含着对蛮人的嘲笑。
干宝(282—351) 《搜神记》中记载:“见光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綝问侍从,皆无见者。”@ 4拍手者虽然不是人,却也有拊手嘲笑的动作。
《周书》中收录的《庾信传》(636)的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5陆士衡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士衡闻而撫掌”的意思是因为这首赋是自信之作,所以即使被陆士衡讥笑,价值也不会受损。作者认为,被陆士衡拍手嘲笑也不会有什么不满,被张平子贬低也理所当然。
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1574以后)中记载:“武曰:‘臣之兵法,不但可施于卒伍,虽深闺妇女,使奉吾令,亦可调用。吴王鼓掌大笑曰:‘先生之言何迂也!焉有妇女可使其操戈习战乎?孙武曰:‘王如以臣言为迂,请得女嫔与臣试之!令如不行,臣甘受罪。吴王即诏出王僚宫女一百八十人,令孙武操演。”@ 6这里描写了吴王不相信孙武能训练女兵,于是拍手嘲笑孙武的场景。
1903年4月17日在《大河报》刊登的“虚己待犬”中,有记者把狗比喻成人的描述。“这位作者是不是因世象之奇而作如是之语,我不便妄测,但可以想象此语必有接受者,重狗轻人者固不以为忤,卑狗重人大约也会觉得言之尽态,只不过为之拊掌一笑者惟有后者,前者恐怕笑不起来,这是很可惜的。”@ 7显然,这是在用掌声来表达嘲笑和讽刺。但是,这篇文章所讲的重点是,把人看得比狗还轻的少数人虽然强调自己在常识上比多数人具有优越性,但却被很多人所嘲笑。
2008年2月1日的《人民日报》“门神和钱贴轶话”中记载:“尉迟公不得已,令书生执笔写上‘钱付某某某五百贯、某月某日,书生拜谢而去。尉迟公与其徒弟拊掌大笑,以为书生是疯子。书生得到钱贴,来到钱库中,再次见到金甲人,呈上钱贴,金甲人笑曰:‘是也。便将钱贴系于库梁高处,给书生取钱五百贯。”@ 8这是唐代军人、后来被尊为关门神(金钱之神)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之间的一段佳话,拊掌表现了尉迟敬德对写欠条的书生的嘲笑。
五、反讽的嘲笑
在嘲笑他人的失败、确保自己的优越性的拍手中,拍手者的立场和态度是明确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态度立场未必明确的嘲笑的掌声。用讽刺或反语嘲笑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这些拍手的动作是表面肯定本质上否定的情绪的表达,是一种情绪反应的扭曲。
明代的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1522)“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记载:“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 9马谡一边赞扬司马懿,一边拍手讥笑他。
反讽嘲笑的鼓掌的例子在近现代也有很多。在体育比赛或活动中,有时会为了平息讽刺的嘘声而拍手。1961年的《新体育》刊登的《“从观众“鼓掌”谈起:迅速地提高篮球裁判水准》中记载:“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我们人物观众‘鼓掌是鼓的好。虽然来了个‘倒好,面子上不大好看;并且也有碍会场秩序,但是他们鼓的常常是裁判员的缺点所在。”# 0这是一篇讽刺观众一边鼓掌一边起哄、谴责裁判不公平评分的文章。观众的“鼓掌”是喝倒彩的意思,是一种在拍手中加入口号的表现形式。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拍手可以用来表达反语讽刺的情感,拍手虽然被认为是一种适合直接表达情感反应的行为,但是也存在作为反语或讽刺嘲笑的拍手行为。
六、自嘲
讽刺和揶揄中包含的消极态度,如果针对的不是他人,而是实施拍手动作的本人的话,就会变成“自嘲”。虽然例子不多,但也存在用来表达嘲笑自己的自嘲行为的拍手例子。明代的《醒世恒言》(1574以后)中的“杜子春三入长安”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春唱罢,拍手大笑,向众亲眷说声请了,洋洋而去,心里想道:‘我当初没银子时节,去访那亲眷们,莫说请酒,就是一杯茶也没有。今日见我有了银子,便都设酒出门外送我。”# 1杜子春的拍手动作,不仅嘲笑来送别他的亲戚,还嘲笑自己变回了有钱人。
七、结语
在本文中,论证消极的感情反应的同时,一并论述了人的感情绝不是单一的感情,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为了更加深入本文的嘲笑拍手研究,有必要探讨各种情感的糅合与拍手行为的对应关系。作为消极的感情反应的拍手行为,主要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行为习惯之一。通过对嘲笑形式的拍手了解以及研究,对中国文献、心理学的比较研究等各方面都有益处,且能就此开展各学科之间的互动研究。
a 〔东晋〕袁宏:《后汉纪》(巻五),《四部丛刊》(第三编),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10页。
b 〔南朝梁〕沈约:《宋书》(册一巻四),台湾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2页。
c〔唐〕 李延寿:《南史》(册二巻二十三),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7页。
d 〔宋〕刘克庄:《全宋词·一剪梅》(第四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363页。
e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420页。
f《申报》,1920年4月27日。
g@ 9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9页,第791页。
h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94页。
i 〔清〕娥川主人:《生花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第247页。
! 0 《新增才子九云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8—359頁。
! 1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40页。
! 2 〔清〕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6—47页。
! 3《星期》第25号,1922年8月20日。
! 4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 董二袁刘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1页。
! 5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谢超宗传》(巻三十六),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636页。
! 6 蔡东藩:《唐史演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28页。
! 7 〔清〕王韬:《淞隐漫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3页。
! 8《绣像小说》,1906年版第36版。
! 9 林鲤:《中国历代珍稀小说》(第二巻),九州岛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页。
@ 0 网蛛生:《人海潮》,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页。
@ 1 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 2 马鸣菩萨造:《大庄严经论》,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 3〔汉〕 伶玄:《赵飞燕外传》,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1页。
@ 4〔东晋〕干宝:《捜神记》,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11页。
@ 5 〔唐〕令狐德棻:《周书·庾信传》,中华书局1971年版 ,第735页。
@ 6〔明〕 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30页。
@ 7《虚己待犬》,《大河新闻》1903年4月17日。
@ 8《门神和钱贴轶话》,《人民日报》2008年2月1第15版。
# 0 《从观众“鼓掌”谈起:迅速地提高篮球裁判水平》,《新体育》1961年第1期。
# 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14页。
参考文献:
[1]袁宏.四部丛刊[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19.
[2]沈约.宋书[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 1971.
[3]李延寿.南史[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 1972.
[4]刘克庄.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申报[N].1920-4-27.
[7]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8]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
[9]娥川主人.生花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10] 新增才子九云记[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1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2] 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13]星期[N].1922-8-20,第25号.
[14]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5]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6]蔡东藩.唐史演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17]王韬.淞隐漫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8]绣像小说[M].1906:36.
[19] 林鲤.中国历代珍稀小说[M].台湾:九州岛图书出版社,1998.
[20]网蛛生.人海潮[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21] 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22]马鸣菩萨造.大庄严经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3]伶玄.赵飞燕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4]干宝.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5]令狐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26] 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7]大河新闻[N].1903-4-17.
[28]人民日报[N].2008-2-1:15.
[29]新体育[J].1961(1).
[30]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2.
作 者: 杨鹏,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府博士生;矢向正人,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府教授。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