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淮南子》 远古圣王形象 重塑
一、绪论
汉朝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使得汉代的政治家们意识到要使统治合法化,完备的刑罚措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增強建立在认同感基础上的民族凝聚力。《淮南子·要略》 中总结了全书的主旨“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a。刘安及其门客试图通过探索社会、自然规律的方式,构建一个可以巩固新生政权的思想体系。重塑远古圣王形象,让汉朝的政治思想与远古流传下来的民族集体记忆嫁接是《淮南子》 采取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从汉初的政治思想入手,讨论《淮南子》 是如何对远古圣王形象进行重塑的。
二、强调圣王的德行
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自身成为德行的表率,因此《淮南子》 中圣王的形象从英勇的领袖逐渐向贤明的君主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虚化远古圣王的神迹,去除其本身的蛮荒色彩;第二,侧重对圣王品德的论述。
第一,随着版图的扩大,大一统的帝国取代了小规模的族群,帝王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治理国家。在原始部落中使圣王脱颖而出的特殊技能在这时不再是强调的对象,为了给世俗君王塑造出可以学习仿照的表率,《淮南子》对圣王的一部分神迹进行了裁剪。洪兴祖补注的《楚辞·天问》 所引的古本《淮南子》 中详细描述了禹化熊开山的故事,但在今本的《淮南子》中被删去。禹在人与熊之间转换的神秘能力使得禹带有过重的原始蛮荒色彩,显得禹和贤明君主的形象相去甚远。因此,在今本中保留下来的关于禹治水的记载重点都是“利民”“利天下”:
1.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淮南子·主术训》)
2.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淮南子·人间训》)
3.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淮南子·要略》)
4.禹沐浴淫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栞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淮南子·修务》)
《尚书·尧典》 中描述了尧的重要功绩——派遣四位天官分别去往东南西北观察日月星相来认识宇宙规律,让人们的生活秩序化。“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b《淮南子》则没有对尧这一超出世俗之人可达到的神迹进行叙述。
第二,远古圣王充满神性的显赫功绩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德行的突显。《淮南子》 树立了世俗君王可以达到的勤政形象,如以下对尧的描述:
1.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朴桷不斲,素题不枅……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c
2.(尧) 是故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粢食不穀, 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岳。d
3.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抚幽都,南道交趾。e
尧的非凡德行始终没有超出普通人的能力范围,而尧也被刻画成勤政、以德服人的君王典范。但《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中记载的尧则并不完全符合模范君王的形象,还有固执、独裁的一面: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f
而这些记录在《淮南子》 中却被删减成“放讙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鲧于羽山”g。对尧的独裁性隐而不述。
《淮南子》 中叙述了尧大公无私传位给禹的故事,但《纪年》 对这一事件的叙述却大相径庭:
1.舜放尧于平阳。
2.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3.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禹获得帝位的过程充满血腥,并不是和谐地禅让。“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纪年》 毫不修饰地评价“尧德衰”。但关于尧德行的反面论述在《淮南子》中只用《说山训》 中的“尧有遗道”一笔带过。通过上述两个途径,《淮南子》 有意地按照理想君王的形象对远古圣王进行了再塑造。
三、改变圣王与英雄的关系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完善“君本臣末”的君臣关系。《淮南子》极为重视君主对臣子的驾驭之术,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体现:第一,使圣王与英雄之间形成良好的君臣关系,强调圣王知人善用的能力;第二,有意塑造负面英雄形象。
第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需要树立君主的权威性,《淮南子》是通过拉开圣王和英雄的等级关系来达到此目的的。以羿为例,《淮南子》 中描写了羿射十日的事迹:“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h羿这一英雄壮举的最后结果不是人民感谢羿的功绩,而是将功劳算在了尧的身上,因为“尧使羿”,所以人们“置尧以为天子”。羿作为上古太阳神的化身,其神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成了尧手下的得力助手。由此可见《淮南子》在对远古圣王形象的构建中,整合进了英雄形象以形成类似于人间君臣关系的方式,表现君王的权威性以及驾驭之术的重要性。
在大一统的国家中,君主无法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因此发掘和任用贤臣就显得极为重要。《淮南子》直接将此能力用来区分圣王和普通人。这种合理任用人才的能力在《淮南子》对尧的描述中还有以下两次:
1.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出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i
2.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j
但在《左传》 中却详细叙述了尧主天下时一方面拒绝了臣子推举的禹、皋陶、契、后翟、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贤人,另一方面又纵容奸人,严重堵塞贤路: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以至于尧,尧不能举。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
第二,在《尚书·尧典》 中共工是尧的一个水官,《尚书》中有关于共工的记录有两条:
1.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像恭滔天。”k
2.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l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得出共工在《尚书》中的形象:共工是尧的部落中颇有功绩和威信的一个臣子,并被推举为尧的继承人,欢兜称赞他“方鸠僝功”。但共工最后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被禹打败并流放幽州。虽然《尚书》 中也写到尧认为共工表面恭敬温顺实则傲慢无礼,但这只能说明对共工的评价存在分歧。《淮南子》中也对共工进行了描述,这时的共工已经完全站在尧的对立面变成了反面人物:
1.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舜以为圣。m
2.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n
共工从尧的水官变成了暴戾恣睢的破坏者,不仅不顾百姓安危兴起洪水做武器,还在与禹争夺帝位失败后“怒撞不周山”,使地东南倾斜形成灾难性的后果。并且在描写共工破坏性地使用洪水为满足私利之后,加上了舜和禹治理洪水造福人民的功绩,这一褒一贬有意地给正面的圣王塑造出对立的负面英雄形象,使得正面的圣王形象更为突出来达到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四、总结
《淮南子》 通过将远古帝王道德化、丰富化的方式强调了君主的权威性,并为世俗君主树立了典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君权。同时《淮南子》 还将英雄纳入圣王的构建中去,一些英雄臣服于以仁德著称的圣王,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君臣关系,还有一些英雄人物被妖魔化,用来成为正统的反面参照。《淮南子》 中对远古圣王形象的重塑目的在于加强君主的权威性,维护政治秩序。这是一个新建立的帝国在强化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认同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acdeghijmn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0页,第231—233页,第290页,第630页,第630页,第254—255頁,第351页,第254页,第255页,第80页。
bkl钱宗武解读,袁行霈主编:《尚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第32—33页,第34—35页,第46页。
f 《韩非子集解》,《诸子集成》(第五册),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243页 。
参考文献:
[1] 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 钱宗武解读,袁行霈主编.尚书[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3] 黄悦.神话叙事与集体记忆[M].广州: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4] 牟钟鉴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 者: 宋子蕤,山东大学(威海)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