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画廊 山水 乡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评论版 热度: 11946
宋博文 郭文博

  摘要:李广田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画廊集》《银狐集》等散文集,以纯真朴野的乡土气息和清新、自然、质朴的语言形成独特的散文风格,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散文的代表作家。《画廊》《山水》是其代表作,鲜明地体现了他乡土散文的特征。

  关键词:李广田 散文 画廊

  在20世纪中罔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以诗人、散文家著称的。他收入在《画廊集》《银狐集》等散文集中的作品,以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格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风格朴实、自然、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使李广田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成为现代乡土散文的代表作家。这其中,收入在散文集《画廊集》中的《画廊》和《雀蓑记》中的《山水》,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笔下的画廊,“其实,哪里是什么画廊?”文中展示的既非东方丹青,亦非西洋油畫,而是与此毫无关系的简陋的农舍、破败的庙宇、千百年积淀的农家习俗、千百年流传的荒诞传说和几幅具有“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味道的年画。然而这的确是李广田给我们展示的别具特色的画廊。这画廊没有秀丽的山水和娇美的花木,但它却弥漫着强烈的泥土气息,就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自有其独特的内涵,别样的魅力。

  画廊里面的画大多数都是年画,这种中国独有的绘画体裁,也是广大农村老百姓十分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新年时装贴在墙上,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喜庆——“买画去么?”“买画去。”“看画去,去么?”“去。看画去。”这质朴而简短的对话,表现出一年一度庙里的画廊给村民带来的兴奋与喜悦。买画,买的是吉祥,买的是幸福,买的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是啊,买画预示着要过年了,预示着新的生活的开始,预示着下一个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转,新年新气象,从一幅崭新的画开始。

  从其风格特点来说,李广田的《画廊集》表现为素朴、自然、静美。作者力图把“这个极村俗的画廊里的一切都有机会展览起来”(《画廊集·题记》),于是在这画廊里,我们看到辛苦一年的村民们在送灶前把屋里屋外、犄角旮旯儿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欢欢喜喜过新年。在那诸神汇集的破败村庙里,从那口古钟,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破庙的宏伟富丽;由2古老的神话传说,我们可以想象这庙宇当年的灵气。那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就是村庄古老历史的真实映射。那看似破败的建筑,都是历经岁月沉淀后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作者毫不掩饰这庙宇在今天的破败和沦落,因为它的破败和沦落恰与这古老的村落相和谐,成为作者画廊中的一景。

  新年临近,是这村庙最热闹的时节。毕竟,这是村里的公共场合。庙里庙外打扫一新,长明灯燃起来了,写着“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的黄纸对联贴上了,于是这古老的村庙与古老的村落“又破烂,又新鲜”,一切照旧,但一切又泛着新意。破烂,指的是庙宇平时比较冷清;新鲜,指庙宇被当作画廊时打扫一新,热闹非凡。这种语言描写看似矛盾,但对比效果却十分鲜明,更加突出了新年前面廊里热闹欢乐的景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年画是最能烘托气氛的,这破庙也就是因为年画热闹起来的。“庙里很热闹,真好像一个图画展览会的画廊了”。村民们在看年画,而作者却给我们描摹这买画看画的风俗画。辛劳一年的人们,谁不想趁这年节歇息歇息,放松一下那总是皱巴巴的心?过年的意义不就是休息休息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期待在新的一年重新出发吗?他们三五成群,看着、挑着、拣着、议论着。画自然是具有喜庆气氛的,也就“自然都很合乡下人的脾味”。孩子们穿着红红绿绿的新衣服,仰脸看着,惊叹着画中的大红鲤鱼。老年人更爱《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和《仙人对棋》等,是啊,尽管生活困顿,年景也许并不好,但谁不盼着人寿年丰,有个好日子呢?在这挑、拣、议论与买卖中,我们自然也就会看到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感受到村民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我们也许慨叹这古庙的破败、村舍的简陋,为这古庙、为这村落的年年“新雨露”却年年依旧而叹息,我们也许为这在古庙里祈求幸福的人们摇头,然而,在作者笔下,这一幅幅陈旧的面面,这“万古老禅林”,又凝结着多少故事?这座庙宇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含着多少不为当今人所知的经历?它的和平静穆、古朴恬淡,它所体现出的千百年的文化心理,它所反映出来的老一辈传下来的千百年传统风俗,不也同样耐人寻味吗?

  作者文笔恬淡,不重雕饰,崇尚自然,只是客观地描述这一幅幅风俗画面。这里没有戏剧性画面,只有朴拙的农舍,朴拙的庙宇,透露着村民们千年相传的淳朴的人生意味。这朴拙素淡的农舍、庙宇、古钟和年画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协调统一,表达出农村生活的和谐、安宁、静穆。这画面不以色彩取胜,却保持着自然美、本色美,使《画廊》有着素朴的诗意。李广田散文是他心灵的投影,他惯用清淡的色调、从容的笔调营造一种静默气氛,追慕“日边清梦断”“日色冷青松”的境界,这正好和沉默安静抑郁的人物相吻合。作为乡土散文的代表作家,李广田的散文不仅仅是“土”,更多时候是在朴拙中有诗意,在素雅中含韵致,在恬淡中寓含着深厚的乡情诗意,倾注他对故乡乡土浓浓的情怀。

  李广田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画廊集·题记》)可以说正是这种爱,使这极村俗的,一点也不华丽的山野画廊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

  如果说《画廊》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淳朴和谐,乡土气息浓厚的新年庙会的画面,那么《山水》则给我们讲了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讲了一个平原之子对理想、对美的生活、对美的事物不懈追求的故事。

  说到山水,“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这是平原人的悲哀,平原人的忧愁。然而“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喜欢一洼水,一拳石啊”。于是与山水相关的每一事每一物——零星的雨点、浅浅的水沟、小小的卵石、远天的奇云,都会激起他们对山水的无限想象与爱恋。平原之子的远祖们同样领受过这平原的寂寞与悲愁,然而他们是勤苦的,他们从不满足于现状,尽管“他们用种种办法装点这块地面。……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在平原上创造出山水,在荒芜里创造出神奇。于是“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肩抗手抬,勤苦劳作,数十年如一日,凿成了一道大川流,使人“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可以看河上的云烟”,然而他们仍觉得不够完好,于是挖土造海,移土成山,采西山之石,移南山之木,使家园依山傍水,峰峦秀拔,嘉树成林,使人们饱食暖衣,平安度日,“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

  这是一页辉煌的历史,更是一段神奇的故事。它讲的是故乡山水的传说,它更体现出远祖们愚公移山,改造现实环境,对美的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这样的探求,其实是贯彻着整个人生的,自有人类以来……在人生中,一方面是那对好日子的强烈希求,一方面却又是那阻碍了这希求的顽强的堡垒,而战斗的人群,就永远向着堡垒进攻”。因此,这里的山水就不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它更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一种美的体现。远祖们的寂寞与悲愁,他们改天换地对好日子的强烈希求,正是人类自强不息,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顽强奋斗精神的写照。

  人生总是无山无水的时候多,然而我们是否曾像古人一样不懈追求、不惮劳苦地改造我们的现实呢?是否也曾不断追求理想,创造美呢?“说起来令人悲哀呢”,远祖们改天换地的故事“是永远写在平原之子的记忆里”了,而今的平原依然坦坦荡荡、平平无奇。远祖们的伟绩已沦落为一块岩石、几处洼地。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衰落呢?为什么后人不仅没有继续探求,反而连祖业也未能维持呢?是他们苟安现状,没有对美的向往吗?不,他们像远祖一样,也同样领受着平原的寂寞与忧愁,“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基础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向往着美的山、美的水、美的一切。是他们失去古人的进取精神、创业精神,不再勤苦、不再探求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作者没说,我们也不必妄白揣测。因为《山水》的意旨远比上述丰富,是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

  文章激情澎湃,从评述他乡山水到叙写平原的子孙们对山水的渴望,再到远祖们的创业及今天的感叹,写得气势汹涌激荡,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南这种激情支配,文章多用排比句式,如在描述平原子孙们对山水的思慕与渴求,描述远祖们改天换地的伟绩时,使用大量排比句式,且句式整齐短小,这就造成语势的紧迫感,充分表达了平原子孙们对山水、对美的渴望,表达了远祖们对美的不断探究、不断进取,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进取精神的憧憬及对这种精神失落时的由衷的感慨之情。

  《山水》是散文,却有着诗的语言、诗的韵味。全文对句散句并举,散者感情深沉,对者隽永含蓄。第五段中对远祖们塑造的生活美景的描绘,更是短小精当,韵味悠长。语句的优美映衬着生活蓝图的美好,从而令人产生无限神往的艺术美感,也写出了作者这位平原之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文献:

  [1]郑丽霞.“一种特别的人间味”——论《画廊集》的艺术风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5)

  [2]肖剑南.李广田早期散文与古希腊“画廊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3]丁敏.试淡李广田早期散文的静美特色[J].绍兴师专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