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彝族文学发展轨迹中窥探出省彝文学校师生时长日黑、俄尼牧萨斯加、熊理博、阿鲁夫基、罗体古、阿索拉毅,以及贾巴甲哈、俄雷批尔(雷平)、阿力色呷、吉俄伍萨、赵作黑、马惹拉哈、阿苦里火、尔古依洛等在彝族文学发展道路上留下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深深足迹。他们中3人成为中国作协会员、5人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四川省作协会员、2人成为凉山州作协副主席,因而被社会誉为彝族文学“彝校作家群”,建构起了彝族文学的“彝校帮”。这其中,我提到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熊理博的创作成果。当时,熊理博还没有加入中国作协。但我心中便认定他必将成为四川省彝文学校培养的近2万名各类人才中彰显彝族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彝族文学“彝校帮”中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
果不其然,作为当时的四川省作协会员,他凭借其独特的彝族文学创作风格,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天堂悠云》、诗集《孩子的忧伤》、魔幻现实主义散文体长篇小说《玛庵梦》等七部作品,时隔一年的2016年6月,时任雷波县文联秘书长的熊理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光荣地成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同时成为省彝文学校加入中国作协的第二名毕业学生。据有媒体报道,熊理博加入中国作协,结束了雷波县有史以来没有中国作协会员的历史,在雷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个民族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某一领域填补了一个县的某一历史空白,不言而喻,对作为曾经辅导过他文学创作的老师来说,我甚为理博高兴、激动和骄傲。
熊理博,这个自称“熊”的央古苏布后代俄比家族的彝族汉子,连着他名字中“理”与“博”的内涵和精气,使他在“知理”中“博大”,在“晓理”中“大博”。我不敢称其“学识渊博”,却也为他“知理仁义”和“好搏上进”的刻苦精神折服。1981年出生在雷波县较为偏远的彝族聚居的瓦岗的他,在1997年9月以16岁的年龄便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彝文学校彝汉双语师资专业1班。在这里,他便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始用彝语文进行文学创作,并在这里,开始在《凉山日报》、《凉山文学》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熊理博是彝族文坛上用彝汉双语创作的彝族文学“彝校帮”作家的典范人物之一。彝文学校彝汉文化并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职业技能方法为核心的教学和浓郁的彝族文学创作环境,一批教师热衷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研究的完美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他,加之他心中真挚的思想情感和感恩励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学风和精神,以及族人毕摩文化对他的熏陶,真正地从灵魂深处深切地触动了他的文学梦、艺术梦。
在彝文学校相处的三年里,凭借其班主任是金薇的天时地利之缘故,为我和“理博们”的相遇、相识到相知创造了条件,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常被97级师资1班的同学戏称为“副班主任”。三年的“副班主任”,与这个班级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在这三年的相处中,熊理博是这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之一。在这三年的相知中,我感觉到理博喜欢自己独处,喜欢自己思考,喜欢自己看书,却不喜欢或者不习惯表达、张扬自己,却也在三年的“不张扬”中走向今天属于“自己”光明的文学人生,这便是今天我对理博的人生感悟。由此,我始终认为,彝文学校的三年,是理博孜孜以求,废寝忘食领略彝族文化,涉猎文学多领域并全身心投入思考、升华、铸就文学基础的三年。
回想在彝文学校的三年,理博为了某一作品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小细节、某一个人物的心理描写、某一个故事情节建构方式的选材、提炼和组织,不厌其烦探就个中思想内涵,求质骨感的创作作风,以及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或在教室里、或在办公室、甚至在家里和我讨论交流精神让我深为感动。在彝校的这三年,《彝族现代文学作品选》让熊理博在不同体载文学文本中领略到了只有彝族文学才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感人又忧伤的人物艺术形象,新颖多变的文学创作技巧以及反映彝族社会生活的独特艺术视角。而《阅读写作》却为他开辟了把握彝汉文学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观察、分析、提炼彝汉文学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插上了飞翔文学蓝天的翅膀。在这里,彝汉文化与艺术的包容发展,以及双语文化并重的“两条腿”教学,为他的文学天赋注入了新的营养,新的血液,让文学“营养”在其祖辈——央古苏布后代俄比家族传承的毕摩文化中越发地得心应手,也在他的生命血液中越发更加鲜艳更加美丽。
毕业工作几年后,上世纪末,我和理博在诗意美姑国际笔会上相见。他在我们从诗意美姑国际笔会体验彝族非遗文化展示会返回驻地宾馆的车上对我说:“老师,是你不懈追寻彝族文学的精神和你小说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令我感动和敬佩,加之你‘人生还是要有个自己的亮点,有个闪光点才能在纷扰多彩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为国家也为民族做点事。的那句话触动了当时的我的文学心弦”。他说,正是这句话,他才满怀豪情拿起手中的笔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字、自己传统的优秀文化基因去探求、洒满民族历史文化发展道路上的精气之神,文化之魂。
“人生还是要有自己的亮点,有个闪光点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为国家也为民族做点事”。而这一闪光点必然会成为一个人精神生活中实现理想人生的重要支柱。正是这样,理博在彝文学校的三年,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的精神是富裕的,也是充满着激情的。他是我這三十多年来用心用辅导文学青年学生中取得卓有成绩的近十名彝校学生中的一位。
交流是一种情感思想的表达,也是人与人之间纯洁、信任和沟通的桥梁。在交流中,我深深地为理博的谦虚和诚恳折服,也为他的不懈求知精神而感动不已。因而,我们之间自然多了一份亲切和温馨。虽然我们年龄有较大的悬殊,却以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兴趣,成为了少见的那种虽是师生却超越师生的某种情感纽带和知心的文友,相互间心灵中产生出的已经不是极为严肃而且威严的或被动倾听老师的说教,或因某种观点的矛盾而淡化彼此的那种普通的师生关系,因而,相处相知的历炼油然让我们相互成为文友。毕业后虽然见面少,却也能通过参加马湖笔会、诗意美姑国际笔会、金沙江彝族文学笔会、中国多民族母语文学创作发展研讨会上相遇相见,还不忘或站或坐来张留影,或用作品交流探寻,有时甚而回忆起彝校多姿的生活。每每在某个学术研讨会上,我为彝校两位师生、两个文友共同参加一个国家级、省级文学笔会、或文学研讨会得以相见,并被有些知名作家、诗人戏称为“师徒赴会,不亦乐呼”而欢喜,有时甚而感到为彝校在省、国家级的学术会上获取一所小小民族中职学校的话语权而自豪与骄傲。每每通过qq、微信平台等互通信息,交流各自创作经验、写作成果时,理博还是保持着他学生时代的宽厚、朴实,始终以“恩师”尊称我,这种谦虚与诚恳,着实让我既感骄傲又为此感到有所缺失。缺失的感觉主要是,似乎当时在彝校时的那种没有师生之间的拘束和悠然相处的场景不复存在,似乎有一种隔阂横亘在我们之间,却时常以某一个会、某一句话招呼或应答而荡然无存。
还曾记得,毕业离校前几天,他们班选代表到家里与他们的班主任告别,师生不舍之J隋难于言表。记得,当时我赠言理搏“文学人生虽苦中有乐,但人生文学能铸就明天。”想不到,时隔几年,他以最短的时间内从雷波边远的一所村小直调汶水镇中心校,然后凭其厚实的文学功底和丰硕的创作成果调到了县文联,并于2014年创办并负责编辑雷波县文学刊物《嘎尔莫波》,却也始终未忘记跟我和他的班主任寄上每期经过他润色编辑的刊物。此时,为了理博还没有忘记“我”而激动加感动,心中油然产生出了文友兼“徒弟”终于能够走出“自己”,用自己的“理”“博”编辑、润色别的文友的作品而高兴。殊不知,雷波的这一刊物很大气,一出刊发行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他主持编辑的这本县级刊物曾汇聚连续刊载了蓉、渝、攀、乐等作家诗人极具特色的高质量水准的文学作品和研究评论文章。要求之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却也在理博的“认真”二字和“学识”中迎忍而解,获得了县委、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方体现出海阔天空,文学有了人生之路可施展学子才华。到雷波县文联担任秘书长后,理博在编好县刊的同时,笔耕不辍。他先后在《民族文学》、《西藏文学》、《中国诗歌》、《延河》、《芳草》、《剑南文学》、《贡嘎山》、《四川日报》、《凉山日报》、美国《新大陆》等文学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5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天堂悠云》、《玛庵梦》、《虚野》、《川南滇北》、《大者》,诗集《孩子的忧伤》、《爱的音律》等一批耳目一新的彝族文学作品,涉猎题材广泛,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一应俱全,在他的心中绘就出了一幅幅彝人五彩斑斓的画面。他的这些文学成就让其又走向了另一人生道路。不久,在准备调到昭觉县委宣传部工作之时,他又接到省民宗委通知,正式考调担任目前省级唯一公开发行的彝族母语综合性刊物《民族》杂志编辑,实现了他与彝族文学的又一亲密接触和提升。
《玛庵梦》是理博创作的中国彝族首部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2014~z7月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前,小说稿即受到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彝族著名作家普飞等的倾情推荐,并经省作协主席阿来推荐,入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候选作品,其小说《虚野》获得四川省民族文学作品优秀创作奖,受到著名作家阿来、刘醒龙等的好评。2015年3月,长篇小说《玛庵梦》获凉山州“五个一”工程奖并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5年9月,他参加了第九届中韩作家会,并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还有作品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彝族卷》、《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等。2007年,被雷波县委、县政府评为对外宣传先进个人;2014年,连续成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为鲁迅文学院第13期和22期民族班学员。2015年11月,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熊理博被列入本土评论家研究本土作家人选,为四川大学著名评论家姜飞教授一对一研究对象,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院(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西昌学院等设立了专门研究课题,并把长篇小说《玛庵梦》和《虚野》列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作为彝族文学作家群中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者,2016年度,熊理博的长篇小说《第三世界》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2017年7月,彝族魔幻小说三部曲《玛庵梦》、《虚野》后的第三部《第三世界》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并在西昌举行了一场融交流座谈、签名发行为一体的盛会。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并存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活跃的态势中,熊理博为四川当代彝族长篇小说创作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履行了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实现了自己当年在彝文学校时许下的诺言和梦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纳西族文艺评论家周文英在《他用文字,对这个世界说:我爱你!——熊理博小说<阿了>印象》中这样评述理博:“正因为熊理博在特定的方框下追求着一种写作的自由,他的小说放射着一种自由思想的光芒,就是不在任何事物面前失去自我。他没有写人们喜闻乐见的宫廷剧,没有写当下的高富帅的生活,他只是紧紧关注着自己家乡的神山,关注着生活在神山里人民的喜怒哀乐。不在任何事情——亲情、伦理、教条、掌声、他人的目光以及爱情面前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由,这个西南山区边缘位置带给我们的另外视觉和感受。那是属于西南山区的感受。他承认、承受、承担这种感受,且尊重、感动、热爱、珍惜、敞开这种感受,从不自信到不怯懦的表达,即使身处边缘,也要发声——这是一种自信,一种热爱。《阿了》,熊理博用文字向这个世界表达:‘我爱你!”可以这样说,熊理博的作品,展示了四川当代彝族文学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体现了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他创作的小说内容广阔,思想深刻,艺术新颖,感染力强,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可以这样说,在某些方面,他的作品代表了当代彝族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
《第三世界》是熊理博彝族魔幻小说三部曲之一。围绕“守护一个世界,比开创一个世界更难!”的大背景,描绘了中国宋代西南一隅,彝族先民聚居的凉山地区,相比于宋朝和西夏,只是鲜为人知的第三世界的历史画卷:年仅15岁的法师后代鲁,因缘成了狄查莫部落大首领伟扎的带兵官。历经无数次征战,带兵官鲁救回了被抢的伟扎大首领的太太,并逐渐成长为一统彝族地区的土王。可成为土王的鲁依然有许多的不满和遗憾,他的后代仍然纷争不休。垂暮之年,土王鲁走遍整个彝族地区,一心一意编写经书,希望神性的指引,神灵的精气能够让彝族地区永得安宁的理想化追求与探寻,穿插的彝族人文历史,文化灵魂以及情感矛盾,交织成一幅宏篇巨制的画面。堪称作品大架构、大手笔、大气势。这也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四川省作协主席、藏族著名作家阿来为之倾力推荐的原因。
有学者说,文学是人学,文学与人学并存共享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也有作家感叹,文学虽然是苦人生,却有些“痴人”以文学苦人生而欢乐甜蜜。文学是人生,人生是一部文学。个中欢和悲,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但是,竟然认定文学是人生,何来惧‘苦之有。认定了这条路,就走下去……,相信前面有温暖的阳光,绿色的海洋……。相信“天道酬勤”。怀着“唯有汗水的付出才有丰硕的收获”的多彩人生的真理,运用文学彰显民族厚重的历史,运用艺术体现多彩的文化,去追求、探寻“自己”新的文学人生。因为你叫“熊”、“理”、“博”。
坚实的文学之路已开辟,多彩的艺术人生已辅就。然而,茫茫的文学道路和多彩的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愿熊理博在《民族》这块崭新的阵地上,用阿鲁之精神,用不懈追求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作风开辟新的文学天地,绽放彝人鲜艳的索玛之花点缀、支挚起彝族文学新的艺术天空。因为你叫“熊”、“理”、“博”。
衷心祝愿理博的文學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责任编辑:罗蓉芝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