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香格里拉的后花园

时间:2023/11/9 作者: 凉山文学 热度: 15538
马楠

  东朗乡位于木里县北部,地处两州(凉山州、甘孜州)、三县(凉山州木里县、甘孜州的稻城县、理塘县)交界处,距木里县城250余公里,是木里最边远的乡(镇),属高平原地带。它以其独特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观被人们誉为“香格里拉的后花园”。

  东朗系藏语音译,意为“虎魂”。其境内有777座神山、333个神湖,是藏传佛教的神圣之地。其中贡巴拉神山群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最高峰4987米。这里山形峥嵘,怪石林立,山顶终年积雪,银光闪闪,清澈透明的高原湖泊点缀其间,山间的森林、花草、奇石、雪峰,使人目不暇接。在这片风景秀丽、神奇诱人的土地上,其独特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原始宗教信仰及神话传说让人大开眼界,这里的藏式建筑、风俗、服饰等仍保持着它特有的民族特色及人文价值。

  青山碧水经幡

  3月的木里,空气清新,春暖花开。清澈的木里河携着雪山的身影,碧蓝中透出青绿,映着阳光一路欢歌而下。笔者跟随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队伍,溯着木里河而上前去木里最边远的藏乡东朗。一路上,木里河两岸的风光招来许多唱歌的小鸟,鸟声和着田野乡土的气息轻轻地游荡。远处山峦叠嶂,近处树木葱郁,田园泛着绿油油的光,芬芳的花香浸润胸肺,听着林涛声,享受着鸟语花香,甚是惬意。

  我们先是抵达915林场管理处,商店、医疗站、招待所等样样都有,这里曾经是木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之一。此地去东朗乡还有150多公里,为了能及早到达东朗乡,匆忙吃过午饭后,车队又开始出发,之后海拔一路上升,道路依然是尘土飞扬。当车行至唐央乡下通坝后,随之进入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森林中山花烂漫,偶尔见到珍禽异兽在林中出没或滑翔飞行,见人不惊。穿行其间,微风拂面,花香扑鼻,令人顿感清新幽丽。翻过了一山又一山,当到海拔4560多米的李贡梁子时,已经是下午5时左右。

  山垭口上玛尼堆上的经幡随风飘扬,大家顺手拿出早已备好的经幡,挂在了玛尼堆上,祈福一路平安。站在李贡梁子猎猎飘摇的经幡下极目远眺,只见群山横亘,连绵起伏,峰峦叠翠,古木参天,奇峰耸峙,碧野连天,雄奇壮阔的太阳山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巍峨、震撼。

  越过垭口后,就开始往下走。大山中的夜晚来得很早,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便陡然下降,凛冽的山风把我们吹得直发抖颤,不到傍晚19时时,已经是夜色朦胧了。一路上不时经过一些村庄,沿路还有许多玛尼堆群,也不知道是它们经历了多少年月的堆砌,才有如此的规模。高原的夜空特别的清朗,没有月亮,满天的星星像镶嵌在天幕上的夜明珠,熠熠生辉,为大山披上了淡蓝色的轻纱。星星离我们很近,似乎伸手可及,偶尔有流星飞过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缓缓地飘荡着的薄雾,使四周的朦胧更增加了一份神秘。四周寂静,原本繁杂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了。很久没有在意这样美丽的星空了,陶醉在这样的夜晚,静静地欣赏着,让人感觉到很温暖。

  贡巴拉神山下的库绒寺

  如丝如缕的白云镶嵌在湛蓝如洗的天空,贡巴拉神山下的库绒寺沉浸在一片祥之中。

  东朗库绒寺,俗称“库绒兖”,是木里18座小经堂中较为古老的寺庙之一,由开山祖师朗让班觉修造,已近四百年的历史。库绒寺是瓦尔寨大寺属下的小寺,每年寺里都轮流选派几名僧人去瓦尔寨大寺学习深造,在瓦尔寨大寺还有库绒寺的办事机构与专门僧舍“东朗夏”。

  据传,库绒寺院未修之前,有众多的瑜伽僧人在山中修苦行,至今还可以看到在山间林中有很多山洞和茅棚残墙遗址废墟。1635年,库绒何兴家的翁布却吉杰才作施主,喇嘛朗让班觉主持修建,起名为“库绒扎西确岭根”(大怀吉祥正法寺)。寺庙建成后,所有在山间修行的僧人都集中在库绒寺进行修行,该寺庙受到了东朗、麦日、巴尔牧场及稻城县巨龙乡信众群众的护持供养。许多农牧民也把儿子送到寺院学修佛法,寺庙僧人超过百人,成了木里18小寺之中的较大寺院。

  寺院建筑主要建筑由大殿、护法殿、大茶房、转经堂、僧舍等组成。大殿有54根立柱,有两根通天柱,殿内供奉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宗客巴三师徒像等众多佛、菩萨、罗汉、护法等佛像。寺内有从拉萨和汉地请回来的一些特别珍贵的金佛像和精制唐卡、佛塔、法器等佛身、语、意的圣物。有一尊三层楼高的甲瓦强巴大佛泥塑像,一人高的八大随佛亲密弟子的八大菩萨和普贤佛像。寺内供藏有“金书”《甘珠尔》大藏经等圣言经教宝典和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壁画文物。

  库绒寺法务佛事活动都与木里其它寺大致相同,每年夏、秋两季,转山祈福的信众到库绒寺敬香观拜,护持供养,络绎不绝。库绒寺曾被山火毁坏,后由朗批古学吉才仁布切主持重建。自1984年后,该寺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

  库绒寺旁生长着一株已有300年的古核桃“神树”,这株被当地农牧民群众崇奉为“神树”的古树,树冠如伞庇荫大地,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和人间沧桑,至今仍筋骨强壮,枝繁叶茂,没有丝毫的老态。站在巍峨挺拔的神树前寻找着远古的记忆,油然而生的是虔诚、是敬畏、是礼赞。

  独特的藏乡民居

  无量河河畔,晨风徐徐。水洛河泛着绿蓝的光静静流淌,两岸浅红的野桃和雪白的梨花正竞相怒放。花丛掩映中,一座座崭新的藏乡民居与古老的碉楼在晨光的照耀下交相辉映。那错落有致的藏寨,相伴着由桃红柳绿装点的如诗如画的梯田,显得越发的蕴含情致。

  东朗的房屋建筑均系典型的石木结构的碉堡式楼房,外形上窄下宽,多为块石砌成,墙厚1.2~1.5米,坚固美观。正房的室内铺有地板,客厅的中间上方有一个天井,天井的下面是长方形火塘。火塘上方墙壁上镶有精致的彩绘鱼、鸟、兽、花等象征神的木雕佛龛,供着佛祖宗客巴的唐卡、酥油神灯和绢花供品等。前面设一土台放供品之用。进屋面向火塘,左边为主位,右边为客位,客位上方有供奉祖先的神橱。一般靠客位方设有矮床供客人住宿,卧时须头向火塘,较富裕之家另设客房。火塘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煮茶、做饭、吃饭、议事、接待客人均在火塘边进行。

  房顶是个大露台,有的在上面设置了经堂。经堂内庄严神圣,精制的彩绘木雕佛龛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宗喀巴和班禅达赖活佛唐卡和画像,佛龛前几案上放着铜制酥油灯和酥油花等供品。屋顶上插一根木杆,上挂印有藏经文的红、黄、白三色经幡,用以驱鬼避邪,期盼人寿年丰。每年过年时都要更换一次杆和经幡,象征斗转星移。

  这种石木结构的碉堡式楼房,保暖性能好,坚固耐用,易守难攻,在兵荒马乱年代,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东朗,石头得到了最大的利用。人们不但把石头开凿成条石作为房屋建筑石料,而且还在片状的石头镌刻六字真言,堆放成一座座具有宗教意义的玛尼堆,赋予它灵性。在经幡飘拂中,那一座座玛尼堆变成一道道动人的音符,感动着过往的人们。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勤劳的藏族人民用双手建起一座座藏式新房,一个个村落或依山或傍水,矗立在色彩斑斓的无量河畔,在充满野花和泥土气息的田园里描绘着新的生活蓝图。

  龚垄杜基石祖的传说

  东朗最为传奇的故事莫过于“石祖”的传说。东朗石祖,藏语称“龚垄杜基”,位于距乡政府5公里处向阳村脚木组的一座小山顶上,是一尊长1米多,直径约30厘米左右,形似男性生殖器的石制模型。其根部插在山坡的沙土中,头跷指无量河对面山坡上的一个岩洞(形似女性玉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有关“龚垄杜基石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许多,远近闻名。

  据传,在很早以前,一场泥石流过后,脚木村对面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形似女性玉门的岩洞。从此,该村天灾不断,年年夏季发大水,瘟疫肆虐,民不聊生。村里的头人请来一位法师作法,经占卜,发现村里的这一系列灾害,都是因对面山坡上的“玉门洞”作怪,说那个岩洞是魔女的玉门,阴气太重,给百姓带来了灾难。由于岩洞的出现,也使此地阴阳失调,该村出现了大多数人家生女不生男的现象,男女性别严重失调。后来人们几经周折,在一位喇嘛的指点下,从村边的无量河里找到了一座极具男性阳刚之气的“石祖”,并把它扛到山坡上,把根部插入沙土里,头朝向对面的岩洞,以对抗阴气。从此,这里阴阳才得以调和、平衡,脚木村再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灾害,成为一个物产丰富、山清水秀的人间乐土。

  东朗石祖的传说,从中隐射出远古时候人们对自然崇拜、纪念先祖、父权制等人类学现象。远古时候,人们的认识水平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这些自然现象,于是就认为有神力在,从而产生了对许多自然现象的崇拜,如山崇拜和石崇拜、水崇拜和火崇拜、土地崇拜以及天体崇拜等。同时,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时,人类的繁殖关系到一个原始群体的存亡,因此,也就产生了对生殖崇拜文化观,这是人类心理进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古人为了纪念祖先,以石祖或木祖表示故去的先人,并把它置于庙堂里,供人们祭祀,由此“祖”便引申出“祖庙”的意思。《说文解字·示部》:“祖,始庙也。”所以,远古先民对于祖先的崇拜曾经是以对生育的崇拜形式表现出来的。

  远古时候,人类最初是对作为生命门户的女阴感到神秘而崇拜,将山洼、洞穴、凹石等当作女阴的象征物加以崇拜的。父权制萌芽以后,人类对男根的认识是从生育开始,从而建立了男性生育的观念。因为,男根对生命创造的伟大意义和对新的生命负有完全的责任和崇高的荣誉,这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表现,因而对祖先的崇拜自然要以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神秘化,成为崇拜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殖器崇拜不仅以器物的形式流传于后世,而且体现了生殖器崇拜的许多图形、花纹十分广泛地被后世用来作为建筑造型和器物的装饰,如悬挂经幡木杆、玛尼堆的顶尖(有的以圆柱、塔代替)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对生育的崇拜。阴阳的调和,可以风调雨顺,土地肥沃,高产丰收,所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把它加以神化。

  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东朗石祖才得以保存迄今,她奇特的文化景观,将会成为木里、稻城和迪庆香格里拉金三角连线上一道亮丽的人文文化景观,让猎奇的探险者和寻梦香巴拉的游客们大饱眼福,并为之流连忘返。

  华丽的东朗藏族服饰

  俗言道:佛需金鎏,人需饰修。行走在山萦水绕的藏乡东朗的田园里,随处可见身着华丽藏族服饰的藏族男女青年,或婀娜多姿或彪悍魁梧,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东朗藏族服饰是木里藏族服饰中最古老而极具代表性的服饰,它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浓厚的藏族传统文化特征,同时又带有特有的地方特色。东朗藏族服饰与其他区域的藏族服饰,共同构成了藏民族服饰艺术的奇葩。多姿、多彩的木里藏族服饰经过长期的传承、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滋养,形成了多层次、多要素的审美结构,这不仅是木里藏族服饰艺术的活力体现,也是辨别木里藏族支系、地域居住、历史文化发展、演绎的重要标志。

  木里藏族服饰不仅仅是形式美、外观美,它还凝聚着藏族群众对生产劳动、自然现象、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表现出对服饰装饰的审美观念。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藏乡东朗的藏族服饰表演华丽惊人,光彩夺目。阳光下,色彩斑斓的珠宝头饰、金光闪闪的金银胸饰、大小不一的戒指、手镯……珠光宝气,摇曳生辉,与色彩艳丽的藏式服装搭配镶嵌,交相辉映,令人目眩。

  木里藏族在长期的狩猎游牧的劳动生活中,摸索出了一种穿脱自如、一件多用、保暖性好、样式各异、色彩丰富的服装,并喜爱在服饰的佩饰上装饰一些虎、豹、獭皮等兽皮和金银珠宝等,一套华贵的藏式男女服饰及全部装束的价值,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乃至有上百万元,不少昂贵的服饰是藏族家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在色彩、制作、价值等方面也有了一些变化,其服饰价值也相当可观,金、银、皮等仍是他们最喜欢的装饰材料。

  男子服饰:头上戴的帽子分为藏呢帽、博士呢帽、皮藏帽等。藏族男子们无论是戴着哪种质地的帽子,看上去都英雄威武,风采灿然。男子上装穿短衫,右边开襟扣纽袢,并用金银丝布镶衣领,滚衣边。腰束红色毛布腰带,腰带右侧挂一把装饰美观精致的小刀,右肩挂护身佛像(藏语称“嘎约”),腰前横插一把二尺余长的银壳(或铜壳)藏腰刀,雕刻有各种精美图案的藏腰刀,更显威武雄壮。外套(藏语称“楚巴”)宽大长衫,用麻布、棉布、毛布制成,“楚巴”长至膝盖之下,脚穿长皮靴。手戴象牙制或银制、铜制的手镯,左手中指戴银戒指。颈项上戴一串各色大蜜蜡珠。

  女子服饰:通常用麻布、尼绒和毛料等厚重的面料制成,衣裙相连处束红色毛布或丝绸腰带,并束用色布镶边的长围腰,其上都等间隔镶嵌圆形、方形和花瓣形金、银、铜、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环、螺钿、琉璃、贝类、赛珞璐等佩饰,显得朴质华美,色彩富丽,雍容华贵。行走时,佩环叮当,婀娜多姿裙裾摆动,更显女子魅力。

  未婚女孩要在长发编上百根小发辫,每根小辫之间用线连成网状的两块,覆盖于头顶左右两侧,披于脑后。前额两侧各吊一颗大的绿色珠子,两耳前吊有黄色大蜜蜡珠,两鬓拖有两根小发辫,辫端各挂一个银圈。颈项上戴有大小不等、色彩各异的三串珠子(老人戴佛珠)。腰束红色丝带,带上镶嵌着用银制成的三个“八嘎”(在三角形银板上嵌三个蜜蜡珠)。右侧腰带上悬挂小藏刀和绣花烟荷包,胸前挂一个银制或铜制的“嘎约”。双耳刺孔戴银制耳环,双手戴手镯、戒指。颈上戴各色珠子穿成的项链,脚缠毛布裹腿,穿牛皮藏靴或布帮皮底藏靴。

  木里的藏民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以华贵为美的藏传佛教审美观,以及佛我同一的佛学思想也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服饰,尤其喜白、红、蓝、黄等颜色运用到自己的服饰装饰上,以求得平安、吉祥、富贵。以金银宝石装饰为美,表现了对“彼岸”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最高标准,体现了真、善、美合一的审美理想。

  藏乡东朗最浪漫的邂逅

  每次走进藏乡东朗,每次都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新的惊喜。

  阳春三月,藏乡东朗粉红的野桃花、雪白的梨花正争先开放,娇艳欲滴。徜徉在无量河边,藏乡东朗的清晨,静谧而安详。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涤人心肺,使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远出山峦的云雾中正泄出一抹曙色,太阳开始穿透云层。不一会,一道霞光撒在山脚下,惊醒了无量河边的村庄,苏醒了的村庄在温暖的阳光中变得更加迷人。

  晨风徐徐,和煦的春风携带着野桃花淡淡的馨香从幽远的山岗源源扑鼻而来,缕缕清香使人如痴如醉,显得越发有情致。

  浸润在藏乡东朗的春色中,呼吸着醉人的空气,抛去杂念,怀着无以言说的心情,只想一心游览神圣的玛尼堆、飘扬的经幡、古老的神话传说……

  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河流、神圣的寺院,有淳朴善良、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他们团结和睦,依山建房,伴溪筑巢,耕种山田数亩,生活淡泊宁静,保持着与大自然的亲密和谐。他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都保持了本民族特有的特点。在这充满野花和泥土气息的田园里,绝美的自然景观与淳厚的藏族民俗风情交相辉映,演绎着自给自足的刀耕火种文化的遗韵。

  藏乡东朗是一个可以让你沉静下来,阅读时间,阅读自己的一片净土。走进藏乡东朗,仿佛进入人间天堂,一切都如梦想中的香巴拉。

  在这里,时间慢了下来,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民族文化与宗教色彩。在这里,你会找到人生最惬意、最神往、最幸福的时光。在这里,阳光是如此的清透明亮,贡巴拉神山是如此的神秘魅力,令人遐思的白云在天边飘荡,无量河在万山崇岭中千曲百回,像一条五彩哈达逶迤飘逸,把东朗点缀得如诗如画。

  漫步在藏乡东朗的山山水水间,原始古老的碉楼、独特而精美的藏式四合院、青稞酒、酥油茶、糌粑、奶渣、牦牛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顺无量河而下,扑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山寨风光。无量河泛着绿蓝的光,静静流淌。河谷的两岸,浅红的野桃和雪白的梨花正在怒放,花丛掩映中,一座座崭新的藏乡民居与古老的碉楼在晨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快乐的情绪。那错落有序的藏寨,相伴着蓝天白云,在明净清朗的天空下,袅袅炊烟萦绕着山寨,流绿滴翠的群山,静静地荡漾着飘向远方的流水,还有阳光下用翠绿桃红柳绿冬种的春天的色彩组成的如诗如画般的梯田。

  水的清澈、花的香气,把藏乡东朗农牧民群众写在了幸福、祥和、宁静、自然的永恒之上。

  心装东朗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你就会心醉藏乡东朗,让你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一次乡游中竟会有如此惬意的收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