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而信”出自《论语·学而》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敬事”就是要对一件事认真做,例如一个职务可以不接受,但如果接受了,就要克尽厥职。“而信”与“敬事”密不可分,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作为领导干部,若要让下属信服,就应信守承诺,以身作则,方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敬事”之“敬”,可以理解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荀子·议兵》云:“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朱熹对“敬”字评释说:“敬者,一心之主宰,万物之本根也。”他强调:“凡事须是敬,则能立。才有慢心,事日趋于弊坏。”即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神集中、心无旁骛,如此才能成功。稍有轻忽、怠慢之心,事情就可能走向败坏。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党员干部应以虔敬之心,严肃认真对待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兢兢业业,取信于民,没有半点懈怠。对群众“祸福所系”的问题,若一念不“敬”,小则遗当时之患,大则致百年之祸。“敬事而信”,是对从政者的建议和强调其应有的态度。这对党员干部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敬事而信”,換句话说就是敬业,“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事”既是一种外在的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责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对党员干部来说,“敬事而信”与践行党的宗旨相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敬事而信”一脉相承。恪守党的宗旨,是在更高境界、更深层次上对“敬事而信”的发展与升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涌现出许多“敬事而信”的典范。
在兰考群众最困难的时候,焦裕禄被派到这里,全身心投入治理内涝、风沙、盐碱,“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有一次,焦裕禄下乡检查工作。路上,他突然跳下自行车,向一块高地走去。原来,那里长着几株棉花树。焦裕禄说:“为啥别的地方不长,这里长呢?”他捏起一小撮土放进嘴里品尝。随行干部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我的舌头是个化验器,能尝出土里包含的盐、碱、硝的情况。”在焦裕禄的带领下,治理“三害”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跋涉五千余里,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殚精竭虑,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在焦裕禄心里,“敬”重的是如何治理“三害”,如何为兰考群众排忧解难。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未曾留恋剑桥大学的教授头衔、花园洋房,而是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家国情怀,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有了科研成果后,领导催促他抓紧提交申报院士的材料,他却一拖再拖:“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黄大年不知疲倦地工作,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面对国家急需,他只争朝夕,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为了节省白天的时间,他总是订夜里的航班,在飞机上打个盹。如此惜时不惜命,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十分显著,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黄大年心里,“敬”重的是解决国家科技急需,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司马迁有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陈毅诗云:“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从焦裕禄念兹在兹治理“三害”、改变兰考贫困落后面貌,到黄大年魂牵梦萦抓紧培养科技人才、加快国家科技进步,无数党员干部以血肉之躯践行党的宗旨,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把群众事、国家事“敬”在心中,鞠躬尽瘁,竭诚奉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赞誉。
不亲自干事创业,就不能取信于群众。党员干部应见贤思齐,强化宗旨意识,对工作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热忱,努力以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行动,“敬事而信”做表率。
潘光贤荐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12月17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