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的概念,汉语词典解释是“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本无可厚非,但官一旦长出“僚”气,官就不单纯是官了,多少带些变异。长出“僚”气的官,很多人当公仆只是口语,做老爷才是念想。
中央部署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活动,要求挖掘其表现和实质。笔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若“并蒂之株”,官僚主义不除,形式主义难绝。闲暇之余,遂想试着画画“官僚”的神态像。既是画像,难免有像与不像的区别,不过似像非像,倒可为是,免得对号入座。
一是官腔官调。短腔长调,哼哈咚锵,这个那个,那个这个,云山雾罩,满嘴套话,就是没有自己的话,没有群众的话,有些甚至“言必称马列”“言必出希腊”,没有出处的话不讲,没有根据的话不念,出口便是“社论语”,绝对正确,站位高,调门高,言之有理,却言之无物、言之无味。
二是官气官味。有的像猴子戴上“乌纱帽”,一心想着顶戴花翎,眼里不看百姓群众,即使联系群众大多只是做做样子、秀秀身段,群众面前善握手,集会动员擅挥手,敏感事项会插手,矛盾当头拒上手,真真是该上手时不含糊、该脱手时不马虎,手腕艺术运用的传神精妙。
三是官模官样。职场上的表演艺术家,净、旦、末、丑,什么脸都會扮,什么话都会说。对上对下两副面孔,对上摇尾乞怜、忠心可表、卑躬屈膝;对下嘴热心冷、态度漠然、睥睨不屑。下基层有样子没里子,怕揽事、怕担责,只想脚上踩点泥、留点痕,不想手上揽点活、干点事,尤其是碰上决策难事,层层请示;遇上追责问题,层层诿责,上推下卸,典型的“泥鳅作风”。
四是官事官威。今天想一招,明天出一手,这个工程、那个规划,好大喜功,贪大求洋,独大专断,私下喜欢称作老大,场上喜好称为老板,台上讲正气,台下讲霸气,职场讲和气,市场讲豪气,各种气汇聚一身,就是少老百姓身上的“烟火气”“泥土气”。中央三令五申下基层、搞调研要轻车简从,但僚官总要讲些场面、讲些派头,层层陪同的“水波效应”,哪一层都不敢少,也少不了。
在“官本位”的思想体系下,有那么一些人,没当官的想当官,当上官的想升官,久而久之,僚气越长越大。要想彻底整治官僚主义,必须要从淡化官念、戒除僚气入手,让官“走下神坛”“下连当兵”,长此以往,自然能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香汗”少了,“臭汗”多了,也就没有臭架子和臭脾气了。
摘自《北京日报》2()19年4月23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