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用大智若愚来形容拥有极大智慧的人。一般来说,大智若愚的人在事情考虑清楚之前,从不轻易下结论,由于说话做事比别人慢半拍,总是给人以迟钝、木讷等表象上“钝”的感觉。另一方面,生活中“敏感”的人不少,和“钝感”的人相比,敏感的人见事早、行动快,对人对物观察也细致,但情绪稳定性差,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钝感是与敏感相对应的,两者各取所长,就能推动工作向前发展。据载,宋太宗提议让吕端任宰相,有不少人提出反对,说他为人糊涂,宋太宗却认为,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足以担当此大任。最终,吕端任正相,寇准任副相,吕端“钝”,寇准“敏”,一个沉稳宽厚、一个睿智率真,两人相得益彰。吕端拥有的这种能力就叫“钝感力”。
一位作家曾提出,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风靡全球的憨豆先生,是人们公认的幸福的智者,人们欣赏他“笨拙”与“迟钝”的言谈举止时,更为他的钝感所感动。但是,现实中一些人,却把钝感理解为工作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动性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仍采取“钝感”态度。然而,在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诱惑时,他们却“敏感度”十足,为物所役,为权所累,患得患失,思想的天平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渐渐倾斜,最终丢掉初心,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想成功,先钝感”,网上曾流行的这句话道出了钝感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过分的敏感容易让人受到伤害,而拥有钝感、快中求慢更易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事实上,钝感和敏感对一个人而言都不可或缺,关键要因时因人因事区别对待。若该敏感时钝感,该钝感时敏感,两者用错地方,就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和阻力。因此,在个人名利、日常琐事上不妨钝感一些;在个人修养、能力提高上则应敏感一些。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待群众诉求,事无巨细均应时刻保持敏感状态,每一个关乎百姓利益的决定,做起来都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却不鲁莽,这才是将敏感与钝感运用到位的最佳状态。
一个人没有了敏感,就无法体验生活的细微之美;没有了钝感,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就可能让你失去生活的快乐和洒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拥有了敏感,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就能时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生活的丝丝缕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了钝感,就多了份冷静与稳重、自律和自省,少了些急躁与轻浮、私心和杂念。钝感的厚重和质感,让你充满了生命张力。钝感与敏感两者得兼,用對用准,才有利于自身,有益于社会和他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