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民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他教书时,给天之骄子们上的第一堂课是:削铅笔。
上世纪80年代,学生买到的全部是传统型铅笔,并非如今各種规格的自动铅笔。那种条件下,如果要完成工程设计图纸,线条的粗细要靠铅笔刀削出的铅笔芯直径来控制。为了达到绘图要求,王老师详细讲授了削铅笔时的注意事项,铅笔与小刀保持的角度,切削的部位,笔芯的长度以及用刀时的力度、适度。最后,他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要求,画图前须准备四支铅笔,其笔芯直径分别要削到相应规格。
有一次,一位男同学偷懒,写作业时,用一支铅笔从头画到尾。第二天上课时,王老师将这位同学从座位上叫起来,说:“这张图纸不合格,下课后重新画一张。”那位同学不屑地说:“不就是线条粗了一点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的话音刚落,原本性情温和的王老师突然气愤地说:“线条粗细含糊不清,这样的图纸到了工人手里,结果会怎样呢?会误导工人生产出不合格的零部件。一旦这个零件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削铅笔,看似小事,但于设计者而言,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王教授的削铅笔,不是在作秀,是职业感和责任心使然。
若子荐自《今晚报》2018年5月29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