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朋友圈的发布权在你,但有时候它又不会绝对听命于你。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一项调查显示,85.0%的受访者曾被迫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其中以被迫转发求点赞、求帮忙砍价的信息居多。
什么是被迫转发?简单说就是本来不想转发某信息,但迫于压力或碍于情面,不得不违背个人意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而报道中的调查结果,也基本符合网友的观感。
那么,对此该怎么看?网络社交平臺,说到底就是现实交际活动在网络上的反映。现实中你也常被要求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网络世界同样如此。此外相同的是,现实中你可以直接说不、可以婉拒,在虚拟空间里你也可以爽快同意,可以不予理睬,可以分组转发———虽说是“被迫转发”,但主动权还是在你。
客观来说,近年来,“集赞”“求转发”的出镜率已大幅减少。早几年,翻翻一些网络社交平台,“求转发”“求赞”等信息随处可见,大家“相互伤害”,也没觉得哪里不对。但随着吐槽声渐起,此类信息遭人嫌弃,越来越多人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至于偶尔求转发都要厚着脸皮、顶着压力……与此同时,“集赞、求转发”等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也呈降温之势。比如“集赞”最开始还是一些商家时髦的推广方式,如今效果大不如前;比如对于转发、投票,已有地方教育部门全方位规范各种网络投票活动———相信随着营销手段升级、投票活动的进一步规范以及社交平台的主动管理,“被迫转发”的存在感还将进一步降低。
那“被迫转发”带来的尴尬能否绝迹?最好别这么乐观。社交网络不是桃花源,它和现实生活一样,也会有工作压力、人情负担,同样会有你不忍直视的信息,会有时刻准备向你推销的“好友”……对此,如果觉得无所谓,那就随它去;如果觉得受到了影响,不妨做好时间管理,比如关闭朋友圈,从此“谢绝参观”;或是“仅三天可见”,把你和朋友的距离拉远一点。不管怎样,社交网络就是一个工具。工具的意义在于协助人们更好的工作、生活。不让它影响自己,别让它带来困扰,那就挺好。
摘自《华西都市报》2018年5月31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