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说“匠”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热度: 14025
何健平

  

  “匠”,是个会意字,本意单指木匠。“匚”,是右边开口的木箱子,可以背在背上。“斤”,斧子,泛指木匠工具。小时候在乡间,我似乎还见到过背着这种箱子走村串户干活的木匠。

  《庄子·徐无鬼》中有“匠石运斤”的典故,是说一个人的鼻尖上蹭了一点白,不知是什么東西,很顽固,好像今天的乳胶吧,他自己弄不掉,请一个名字叫“石”的木匠帮忙。“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这个小故事,讲述了一次高超的绝技表演。

  “匠”这个字,后来发达了,代指手艺,它的家族很庞大:石匠、铁匠、铜匠、篾匠、棕匠、画匠、剃头匠、箍桶匠、泥瓦匠等等,五行百作的技术工人,皆属其类。

  “匠心”一词,源于唐代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其中有句曰:“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意指诗文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匠”是指基本功扎实、技术过硬。“匠心”是指技术娴熟之后的得心应手,是熟而生巧,是升华,是创意。

  毕飞宇在《小说课》中,讲到了一个关于“匠心”和“匠气”的问题,他说:“我经常和人聊小说,有人说,写小说要天然,不要用太多的心思,否则就有人为的痕迹了。我从来都不相信这样的鬼话。我的看法正好相反,你写的时候用心了,小说是天然的,你写的时候浮皮潦草,小说反而会失去它的自然性。你想想看,短篇小说就这么一点容量,你不刻意去安排,用‘法自然的方式去写短篇,你又能写什么?写小说一定得有‘匠心,所谓‘匠心独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需要注意的也许只有一点,别让‘匠心散发出‘匠气。”

  “匠心”与“匠气”,虽只一字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代表了不同的层次境界。一个是用心后的天然与清新,一个是过度雕琢后的呆板与俗气,力道和创意的差异导致了美感和情趣的差距。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非常经典的短篇小说,毕飞宇认为它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足以和写《离骚》的屈原、写‘三吏的杜甫、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相比肩”。在短短1700个字、相当于如今8条微博的篇幅里,蒲松龄演绎了一个构思精妙绝伦、情节曲折离奇、布局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主人公成名和妻子得知儿子跳井自杀时,蒲松龄仅仅通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4句16个字,就简约、精准、传神地表达了他们的失子之痛,真可谓“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匠心”独妙,已臻化境。相反,一篇“匠气”过重的文字,往往暴露出斧凿过度的刻板与落入窠臼的俗套,令人不堪卒读。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磨炼灵魂与巧思,拂去刻板与陈气,这才是真正领悟了“匠心”的本意。

  郑石岩在《活出豪气来》一书中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公司积极开发一种精密高级光学镜片,但总是做得不够精密。后来从德国请来一位技师,很顺利就做出来了。美国人问他,为什么他的技术那么好?他说:“设备一样,差别就在这双手,而手的背后是一颗敬业的匠心。”

  庄子很推崇基本功过硬并具有“一颗敬业的匠心”的人,在他所讲的故事中,“匠石运斤”是一例,“庖丁解牛”是另一例。

  今天的我们,似乎都有些浮躁,盲目追求短平快、高大上,不太注重基本功,更缺乏独创性。因此,博士专家满天飞,真正的能工巧匠却很难见到。悲夫!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