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荀卿,蟹有几条腿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燕 热度: 12253
□国胜连

  

  戊戌暑热,三伏天湿热绵长。按农历成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不是庚日,中伏就为二十天。于是,今年入伏我们便领受了四十日“桑拿”般的三伏天了。炎炎烈日下,连湾高耸的写字楼一时变成冒着热气的蒸笼,天津街上天河广场悠扬的报时钟声也被层层翻腾的热浪所淹没。中伏第一天,好友高杰兄送上一个热泪横流的“自黑”表情包:“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3点30分,人类迎来百年一遇的“天庭大戏”:月全食+火星冲日。连湾的天气不给力,虽然摄影家看海人刁培仁先生一夜未眠,早给红月亮留好了位置,可天都亮了,也未能见到红月亮的踪迹。还约吗,刁兄?远在江南的欣遇蒋兄则要幸运得多,他在3点28分便迫不及待地发帖邀约:起床看月亮了!欣遇镜头中会稽山的红月亮很美很迷人。清早,当海潮般的蝉鸣顽强地钻入窗缝,搅醒香甜的周末美梦,我起身打开窗户,望着远处弥漫着的大团晨雾,我在心里说:早安吉祥!

  七月是毕业季,八月是新生季,这段欣喜与伤感交融的特殊日子是每个人一生都应该珍惜的好时光。记得宋代文豪欧阳修有一首《玉楼春》,道尽离别中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种人生感怀足以令青年人轻装启程,让过来人静下心来回味余生。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二十八岁时中进士,做过一首快意畅酣的《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令人联想到写过《游子吟》的另一位唐代诗人,三试后四十六岁进士登第的孟郊,他那首流传更广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其实,我更为看重孟郊有一首充满人生哲理,但却人未共知的《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谨以这首励志诗,献给今年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

  劝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人文主题。战国末期赵国有一位大学者荀子,名况,字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这位儒家大师终因其外道弟子而受到历代同门的抨击诟病。荀子还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他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荀子晚年传道授业,代表作为《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金句,今天我们仍在频繁引用,皆出自《劝学》。荀子还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今天看来蚯蚓、螃蟹的这些行为都属天性本能,其实与用心专一,性情狂躁未必有因果关系,我们也无意用今天的科学常识去苛求两千多年前的先贤。不过我们心生疑窦:《劝学》中的“蟹六跪而二螯”是不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借问荀卿:蟹到底有几条腿?

  蟹是今人共知的一种水陆两栖甲壳节肢动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得明白:全身有壳,有足五对。现代动物学解释: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前方一对附属肢备有强壮的螯,用来觅食,其余的四对附属肢用来走路移动。清《康熙字典》释义:“今人谓之旁蠏,以其侧行故也。《尔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敖,字从解者,以隨潮解甲也。”东汉古文经学大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义:“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其实早在元代,著名的数学家、文学家李治在《敬斋古今黈》中便痛陈荀子这个“硬伤”:“蟹八足而二螯,天下人无不识者。”而“荀卿赵人,仕齐三为祭酒,后适楚为兰陵令。赵、齐皆有蟹。而楚又蟹之乡也。荀子大儒而谓蟹六跪,何耶?”李治直指说:“蟹之为物,至贱而甚广者也。荀说之误,至损八足而六之。乃知移符坊州索杜若者,未足多诮也。”这种错误有两种可能:一是荀子自己说错了,二是印书时刻写错了。错误纠正起来本不是难事,然而后世却不乏其人挖空心思为荀子开脱:有人说,古代有“蛫”蟹,或许“蟹六跪”实有其事;还有人说,荀子指的是“寄居蟹”;甚至有人说,荀子说的“蟹六跪”是虚指,这种种荒诞无行的劣言令人生恶。

  不过荀子《劝学》的错,不能让原本“八跪而二螯”的蟹来“背锅”,在中国古代,蟹还有一种登科及第的吉祥寓意。按唐制,举进士者由地方解送入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后世一直沿用。因为解与蟹谐声,蟹身又呈椭圆形,故明清时期读书人家多挂《螃蟹图》,或在文房四宝上雕绘螃蟹,寓意乡试夺魁。还有一种吉祥说法:画两只螃蟹衔着芦苇,意头便为“二甲传胪”。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四月]二十五日在太和殿传胪,典礼勘为隆重。按传胪唱名,其制始于宋代。”康乐老人引述宋沈括《梦溪笔谈》云:“进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临轩,宰相进一甲三名卷子,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胪。”明代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二甲、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殿试第四名)为传胪,殿试前三名则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由于螃蟹寓意吉祥,古代中外很多器物上都绘制有螃蟹纹饰。戊戌春暮,一日与众位藏友访店,在以品鉴瓷片,钻研高古瓷见长的隽鸣白兄店里,遇见一只元代孔雀蓝釉黑彩水藻纹画盘,直径有13厘米,十分小巧。盘心双圈,简笔画出一只强悍的大螃蟹衔着浮动的大叶水草,仿佛正在水下赳赳横行。笔意率真,活灵活现。翠蓝釉光晶莹,白色化妆土,细红陶胎。底足不挂釉,盘心有支钉烧留痕迹,品相十分完整。“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本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据传在唐宋期间“法蓝”被带到中原,并在金、元民窑中陆续制作。我们在北方磁州窑一些窑口中会发现这种“法蓝”器物,但大多脱釉,完整器极为少见。景德镇在元代浮梁瓷局建立后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一般认为陶胎者出自北方窑口,而瓷胎者为景德镇所烧制。此后,我在网上还见过一只高仅10厘米的明代华珐小兽,山西所出,蓝釉多失,风采黯然,令人扼腕叹息。元代器物多有水藻纹,画鱼者多,画蟹者不多见,至于元代螃蟹是何种寓意有待考证。

  手上这只清末民国嵌银丝芦蟹山石铜瓶也是一件小器大作的上佳之器。铜瓶制作精良,皮壳老熟。高为14厘米,瓶口、底足考究,形制古雅。用刀如笔,刻画生动传神。细看瓶上的螃蟹,确实是“八跪二螯”的十足蟹将军。这只铜瓶的吉祥寓意不言自明,如果能置放在学士文人的桌上案头,一定暖心而清雅,最为相宜。

  这几年鉴赏收藏日本古器物,我发现日本人对螃蟹十分在意,一些生活器物上多有螃蟹的身形。几年前,我在华宫小市上为一只公道杯配盖,最终混搭了一只日本近代青花瓷杯盖,瓷质精细,两只青花螃蟹画得特别活泛。细数一下,还是标准的十条腿。后来再遇到类似的蟹纹器物,我便照单皆收。这只竹筒上刻有一只斜行的螃蟹,剔青深镌,刀法灵动,瞬时便赋予这段轻柔的竹节以鲜活旺盛的生命力。这只小小的铜蟹本是茶台上的一只盖承,如果不压上茶具,我有时恍惚中担心小铜蟹会突然动起来,溜之大吉。去年冬天,我遇上这件小有年份但却超大的瘿木画盘。它直径达45厘米,可以想见原料的粗壮可贵。机械加工规整到位,手工刻写着日本风格的螃蟹山石图,还题写了一首咏蟹诗:“自然乃物形无量,非兽非鱼铁甲装。天下横行腹在勇,山川致处有余粮。”落款为“圭峰”,我特请翼庐孙海鹏先生向旅日书法家刘作胜先生请教,获知此公在日本艺界并非知名。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说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了螃蟹,于是宝玉、黛玉和宝钗起了兴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咏。黛玉诗曰:“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这黛玉的“铁甲长戈”与圭峰的“铁甲装”相比,两者高下,路人皆知。如果再提起荀子“蟹六跪而二螯”的小辫子,还是林妹妹诗里写得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