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婿
□刘宝凤
在乡下,一件事能被人在口舌上搅扰好几天的,莫过于相看新女婿。说起来跟自己没关系,但心还是被扯拽着,几乎每个人都在打问:“哎,那XX家的新女婿咋样?”巧的是东头有人看见了长相,西头有人听着了说话声,于是人群堆里便热闹起来,争相比拼自己“知道”的新女婿。村子里的人就这样,可能只见着新女婿叫了声爹娘,便觉得这孩子懂礼数。听的人更是啧啧点头,表示认可并潜意识里对新女婿有了好感。新女婿上门走动,是喜事,他将以这样的方式成为村子的另一片枝叶,被村里人闲话就再正常不过。
新女婿就是那些已经跟村子里的姑娘定婚,但还没有结婚的小伙儿,他们长相周正拾掇得干静,每当他们出现在村头时,会把全村老小的眼光拉过去,娃娃们眼馋他的新自行车,小伙儿稀罕他的新皮鞋,爹妈辈的看了比照着给自家姑娘找对象……尤其跟主家相好的老人便会找机会多相看几眼,并在心里掂量,看他是否配得上村子的姑娘,看姑娘的爹娘挑新女婿的眼光准不准。
村子就是这样,一家人的事就是一村人的事。但凡定了亲的新女婿,村里人没一个不认识的,就连三五岁的小孩也能回家给躺在床上的婆说道:“东头XXX家的新女婿来咧。”
新亲在乡下是最被看重的,所以女婿上丈人家的礼便更厚重一些,穿着上要正式隆重,再加上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全村人都是要看的,所以新女婿的步伐便迈得僵硬了,不似在自己村子里那么活泛。走在哪都好像背后黏着几双眼,便多加了一份小心。这无疑取悦了村子里的老人,这娃看着老实得很。话是这么说,但总被人盯着,新女婿难能自在起来。再加上心里系着没过门的媳妇,多少都有些羞怯,并不像面上表现的那么从容。这种略带扭捏的样子又惹得年龄相仿的姑娘小伙儿调笑。而且结亲的村子往往都不远,总有几个相好的同学,再一打趣,新女婿的脸便更好看了,红的紫的,一阵一阵,比那调色盘还要精彩。
乡下的人结婚的年龄相对要小一些,二十出头便订亲,这时候的新女婿顶多算个毛头小伙儿,在爹娘眼里那都是孩子,于是出门前便三叮咛两嘱咐,生恐说了什么不牢靠的话被人嘲笑,这样一惊一乍下来,新女婿便失了往日的真性情,到了丈人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搞得全家人都别扭。开明点儿的长辈便会安慰说:“来家咧就跟自己家一样,不要拘谨,该吃吃该喝喝。”话说的实在,事情也不例外,不一会儿大碗荷包蛋便端上来了,再一会儿稠稠的臊子面端上来了,肉片片油花花在上面漂着,惹得人眼馋。当然也有那事非不辨的丈人,一见新女婿不自在的样儿,便在心里嘀咕起媒人的不是:介绍的这啥人嘛,坐没坐相站没站样。
当然,大多时候新女婿都是很受欢迎的,毕竟是爹娘门挑户选出来的,所以多数时候新女婿在爹娘眼里,那是越看越欢喜。
新女婿来村里都会骑自行车,在当时那是非常稀罕的物件。一旦他们进了屋,村子的娃娃们便会呼拉拉围上去看。娃娃们心里都痒痒,却没有人敢上前去骑。这时候新女婿的侄子便大摇大摆地站出来:“这是我姑夫的车。”于是,在娃娃们羡慕的眼神中,他便把车子骑走了。稳当一些的娃娃还好,要是碰到那些毛躁的,这新女婿不让骑吧,头一次上门不好得罪人,尤其是哥嫂的娃娃;这让骑吧,借来的自行车,摔了磕了可如何是好?这一想便坐不住了,心里猫抓似的,也顾不上往灶间看媳妇的脸了,眼睛直往那门外瞄。
有眼色的哥嫂便会到院子里斥责娃娃,如果碰到那混一点儿的娃娃,爹娘再不管教,车子骑一圈出去,估计回来除了铃不响其他地方都会响。这时候新女婿便会像霜打过的茄子一样蔫蔫,说吧,怕得罪哥嫂;不说吧,回家给主家难交差,一时间各种懊恼。
新女婿上门多是年节,所以大多时候村子都是一片沸腾的,在屋子里坐上一会儿,新女婿便想去找自己的同学解闷。如果还没来得及拔脚,就碰到未来媳妇从小的玩伴,那就惨了。这时候来的肯定不是一个人,早都打探好的小姐妹一下就呼啦站满屋子,嘴里叫着婶子说话,眼睛却不时往那新女婿身上瞟,暗暗对比着自己的对象。这时候的新女婿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总之她们能挑出你十个二十个不体面不规矩来,几个人三言两语含沙射影只把话音往那新女婿身上引,往往窘得新女婿脸发红发紧,恨不得拔脚飞出这个屋。
眼看着差不多了,再说下去新女婿要真的发飙了,丈母娘绝对会站出来圆场子,她早在一旁看半天了,之所以任这些女娃娃说半天,还不是怕过门了自己闺女吃亏,想让她们给新女婿点“颜色”看看。小姐妹们也是有分寸的,觉得差不多了便扑棱棱白鸽样飞走了,突然留下一片空白让新女婿更加无措,刚才说的去找同学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饭好了,一会儿再去吧。”正在新女婿犹豫间,未来媳妇已经给作好主了。于是便坐下来等吃饭。吃饭比静坐总要好一些吧,有事干,人的眼睛便不会时刻盯着自己了。然而不是,碗还没空,便有几双手伸过来要继续添饭,刚准备多夹几筷子菜,丈人说“多吃菜啊娃”,新女婿吓得筷子反而伸不下去了。这样一顿饭吃完,唯四个字形容,那就是——坐卧不安。好容易吃完饭,新女婿便贼追样要回家,再呆下去保不准要出啥洋相。
于是全家人送着新女婿出门,嘴里说着没吃好、给你爹娘带个好,从村子东头送到村西头。丈母娘活泛,见了村里人便老远介绍着:“这是咱娃的女婿,往后一家人了,再来可把你家的狗看好,别把人咬哩。”
走老远,这群人才回去,就剩下未来媳妇再送几步。长辈们一走,新女婿的神经便松弛下来,精神一抖擞背都挺得直了,个头都蹿上去一截,看着未来媳妇捂嘴笑,新女婿心里甜蜜蜜的。
我印象比较深的新女婿是小哲姑夫,因为他娶走了全村最漂亮的省姑。省姑长得漂亮,性格文静不失泼辣。小哲姑夫则白净,他个头高,礼貌全,见了村子的人嘴也甜,叔长伯短,还不忘发烟,这让大家都对这个新女婿赞不绝口。
而村那头的赵家女婿和小哲姑夫是一个村的,他见了人总是木着脸,也不主动打招呼,这在村里是大忌,村里人会觉得你看不起人,这样一来,也不会给你多少面子。像这样的新女婿,看着街道没人,从门前一过就有狗蹿出来,吓人一大跳。连蹦带跳半天,主家才出来把狗赶回去。这样一来,两人来村里的欢迎程度显而易见。时间一长,两人几乎不再同时来了,各走各的。
在农村,多是经媒人介绍撮和的小两口儿,很少有那种自由恋爱的人,即便有也会被村里人非议。所以新女婿要么跟这个村子沾亲,要么带故。在村里行走的态度,也跟介绍人有关系,介绍人要是亲姑亲舅,那新女婿则气长,如果是爹娘托朋友再托亲戚,那态度自然要软一些,不然摸不着门道容易吃亏。这个吃亏就体现在结婚那天,要是在村子里没留下好印象,那结婚那天免不了被村里的小伙一顿戏耍,有脱了袜子鞋给藏起来的,也有几个人合力抬着新女婿往那麦秸堆上扔的,总之,不让你讨饶是走不了的。
燕子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比我长两岁,她订亲后我听母亲说过多次,便一心想见下她的女婿。人啊,就是这么奇怪,感觉那种新奇劲儿如果不亲眼见一下,心里就沉不到底似的。打听到女婿上门的时间,我去她家闲转,新女婿正在跟燕子家伯伯在院子干活,我草草瞅了眼便去后院找燕子。那一眼很踏实,为燕子找到好的归宿而喜悦,事实证明,两个人结婚后相敬如宾,日子过得是和和美美。
相比之下,也有那差劲一些的新女婿,婚前就不招人待见,婚后更是问题多。没办法,媒妁之言,再加上有那贪心的爹娘只认彩礼钱,哪管闺女以后日子好不好。其实村里人即便不说心里也是有数的,尤其总在街道晒太阳的老人眼力很准,如果这新女婿一入村,老人说:“我娃来了哦。”那这女婿十有八九错不了。要是老人扭头进屋,那别说,这多是些日子过不好的混混,要么好吃懒做,要么游手好闲,反正打媳妇虐孩子总有一样拿手的。
俗话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媳。新女婿家条件肯定比村子的好,家里的田地多在平地上,再加上要娶亲,爹娘早给盖起了新的三间瓦房,该买的自行车、缝纫机一样不落。村子的新女婿开始只限于周围村庄的,还在一个大队范围,后来慢慢地出了乡,去了镇,还有条件好的姑娘嫁到了县城。新女婿带走了村子的姑娘,也把村子的气息带到了四乡八里,这样,村里人走到哪里都有了歇脚的地方。
能在村里叫上名的几个姑姑和姐姐都是因为嫁得好,过上了好日子而叫人羡慕,殷实人家的新女婿把她们带离了土地,不用窝在岭上的坡地里,也不用猫腰把力气施在田地里。她们跨出了铧咀坪的大沟,下雨天再也不走泥泞路,而是平坦的柏油路。
新女婿除了带给姑娘们新的生活,还是村子的一把助力,这家的新女婿给小舅子在城里找个活汁,那家盖房时新女婿天天来帮工,秋收时新女婿扛着犁铧……新女婿就像村子的一道风景线,给村子注入新的活力,有了他们,村子的脉络则越延越远,直到把触角伸到镇上,县上,甚至城里去!
责任编辑 刘佩劼
赞(0)
最新评论